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概况、影响;戚继光抗倭;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能力:采用课堂互动、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地图上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收集戚继光的资料,作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2.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展示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图片,体会中国的和平友好的外交理念以及不屈的民族抗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教学方法】
识图教学法、比较法、史料分析法、故事穿插法、讨论法、列表举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它承载着古老中国繁荣灿烂的文化,沿途传递友谊、播撒文明,亚非许多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幻灯片显示)那么,你知道郑和是什么人吗?西洋又是指什么地方呢?他为什么去远航?到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呢?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浏览教材,整体感知教材本课内容,让学生知道在明朝的对外关系中,既有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也有冲突(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一、郑和下西洋
1.(出示幻灯片,关于郑和的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对整合做一简单了解)郑和: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
2.(让学生从教材上找出:西洋是指哪些地方?)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地区。
3.出示材料:
材料: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
让学生思考: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是什么?(宣扬明朝的国威;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4.(出示问题)你知道我的远航为什么能成功吗?(让学生讨论:当时具备远洋航行的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客观条件:明朝初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主观条件: 国力强盛、政府大力支持, 郑和自身的条件。
5.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让学生自学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情况,完成以下表格:
6.小组合作探究讨论: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生活用品。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7.郑和是世界伟大的航海家,此外你还知道谁?生答:哥伦布
有人把郑和与哥伦布的远航做了一番比较,出示下面表格:
通过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郑和的远航时间早、规模大、航程远,这充分证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
8.小组内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先出示以下两则材料。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小组内讨论,学生发言后,教师补充: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文化交流,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9.感悟历史
郑和与欧洲航海家具有什么精神呢?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郑和精神是什么呢?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
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10.师总结过渡:大家的分析的很好。今天我们追念郑和,不仅仅是追念一个人的壮举和一个时代的荣耀,更重要的是纪念郑和远航中传递的那种和平交往、睦邻友好的外交理念,这也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大明王朝和平的风帆遇到了危机,甚至明朝中期有人在诗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导入下一个标题。
二、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军事家,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队被称为“戚家军”。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
师:小结: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斗志的旗帜。)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人们在他的家乡蓬莱修建了戚继光纪念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投影:戚继光纪念馆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你怎样评价明朝抗倭的戚继光和南宋抗金的岳飞?
师:像纪念馆这样的遗址遗迹记载着历史,我们生活中的歌曲民谣同样可以传唱历史。现在让我们欣赏一段乐曲,体会离家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投影:出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歌词片段: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是海外游子心的呼唤,也是祖国母亲的一段耻辱。歌词中的“妈港”是谁?她是怎样离开母亲怀抱的?
为什么澳门被称为“妈港”?
由学生在课上简要讲述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
1953年葡萄牙绝去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盼望着,盼望着——四百多年后终于迎来了洗雪耻辱的那一刻。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家了1987年4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投影:澳门回归
回归后的澳门在祖国母亲的呵护下,更加繁荣稳定。
投影:澳门经济发展图,这张经济发展图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今天我们追随着大海中的风帆,了解了明朝的外交关系,可以看出中国这艘巨轮,她承载着荣耀、遇到过危机、经历过耻辱,更寄托着亿万中华儿女无限的期盼。下面做一小结:
【课堂小结】
明朝前期是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了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他们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课件36张PPT。三宝庙(泰国)三宝庙(印尼爪哇岛)三宝庙(马来西亚)南京郑和纪念馆云南郑和墓和纪念亭江苏太仓浏河镇郑和纪念馆江苏苏州郑和纪念馆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冲突交往:一、郑和下西洋郑和: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地区。文莱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讨论: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宣扬明朝的国威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你知道我的远航为什么能成行吗?
明朝初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客观
主观 郑和自身的条件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国力强盛、政府大力支持想一想:当时具备哪些条件?目 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起止时间:1405——1433年主要人物:郑和刘家港出发地点:次 数:先后七次到达地区:影 响: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小组讨论: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生活用品。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通过中西远洋航行的对比,你得出什么结论?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阅读下列材料: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 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且规模大,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2、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关系 。 郑和与欧洲航海家具有什么精神呢?郑和精神是什么呢?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
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感悟历史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
2.条件
3.概况
4.影响二、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军事家,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队被称为“戚家军”。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台州台州登州福建广东想一想: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平定了浙江、福建的倭寇1564年,与其他军队配合,扫除广东的倭寇倭患基本解除戚家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戚继光纪念馆 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你怎样评价明朝抗倭的
戚继光和南宋抗金的岳飞?外来侵略势力国内女真族统治者中华民族 中原和
江南人民抗金英雄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倭寇的来历:(了解)
时间:_________
业绩:戚继光率领___军在 ____,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倭寇,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的明军剿灭那里的倭寇。
地位: ____英雄戚继光抗倭的业绩 永远载入史册明朝中期戚家 台州民族三、西班牙攫取在澳门的 居住权1553年1987年4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____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明中后期——国势衰落冲突交往●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