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4 能量的获得
1.豌豆在播种前,要先进行松土。主要目的是有利于( )
A.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干燥,促进种子萌发
B.空气进入土壤,促进种子的有氧呼吸
C.阳光透过土壤间隙照到种子,促进种子光合作用
D.明显降低土壤温度,减少种子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2.校运动会上,小利参加完长跑比赛,感到大腿肌肉酸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D.有氧呼吸产生乳酸
3.某同学参加校运会的百米赛跑项目,起跑后他拼尽全力向前奔跑,在以下三个释放能量的式子中,能表示供给该同学奔跑所需能量的式子是( )
①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 ②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③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A.① B.③ C.①③ D.①②③
4.如图所示为高等植物在室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关于有氧呼吸作用、无氧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较彻底、释放能量较多,是主要的呼吸作用方式
B.无氧呼吸时,无氧呼吸的强度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都需要酶的参与
D.在细胞内无氧气或氧气较少(即氧气少于一定临界值)时才会进行无氧呼吸
5.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
6.在生物的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放出时,此过程一定( )
A.不是乳酸发酵 B.不是酒精发酵
C.是有氧呼吸 D.是无氧呼吸
7.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下图所示的图线中符合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和跑步结束后血液中乳酸浓度变化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根据以下资料分析马拉松跑、400米跑、100米跑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别是( )
A.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有氧呼吸
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9.如果用如图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如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10.某同学利用图中的装置进行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步骤为:
①取10%葡萄糖溶液30mL 注入锥形瓶中,置于35℃水浴中预热;
②取干酵母3g,放入温水中化开后,倒入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
③迅速向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用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密封瓶口,使玻璃导管伸入右面试管的溶液底部;
④几分种后,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液体石蜡密封液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中有气泡出现,石灰水___________;打开瓶塞,可以闻到___________(填某种物质)的气味。
11.某研究小组准备探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关闭活栓后根据 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1)若观察到甲组右管液面上升,可判断微生物有氧呼吸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氧气的消耗量”或“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2)若观察到甲、乙两组实验中右管液面都不变,该微生物可能是____________(填“酵母菌”或“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12.“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于2008年10月26日正式启动,初中生每天跑1500米.我县部分学校已开始开展长跑,有些同学刚开始几天都有这么一种感受,跑到800米左右的时候,肌肉开始酸痛,脚好像有千斤重,想跑快也抬不起脚,这是因为此时肌肉在做 ____________(选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医生建议,运动期间学生要注意营养多补充能量,早饭多吃粥和馒头,因为它们富含给人体供能的营养素,这种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____________。(选填“糖类”、“蛋白质”或“脂肪”)
13.小金同学研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代谢产物时,设计了如图甲和乙装置 进行实验。在35℃时,将酵母菌和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酵母菌培养液) 混合后,分别加入B和D装置中。(忽略右边空气进入装置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小金同学通过C和E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该判断依据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金认为C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足以确定B装置中产生了CO2,需要如何改进?
(3)利用传感器测定并记录D装置中酵母菌数量、葡萄糖浓度和酒精浓度并绘制如图 丙曲线。解释在温度为35℃时,图丙中0~T1酒精含量没有改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请将A装置中的溶液恢复成原溶液,写出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体育课上,小科进行了1000m测试,请问:
(1)在测试过程中,小科体内分解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 _________(选填“<”、“=”或“>”)肌肉收缩所消耗的能量。
(2)测试结束后,小科感到大腿肌肉酸胀,产生这种酸胀的感觉主要是由于 _________。
A.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有氧呼吸产生乳酸
C.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15.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各个时间点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1)小明对该实验提出的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蟑螂呼吸的快慢。
(3)根据乙图所得数据,小明得出了实验结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浙江自行车公开赛第六站绿野爬坡赛在盘山公路上举行。此赛事激发了小科同学研究自行车的兴趣,通过研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自行车车架都要进行喷漆处理;当有大型卡车快速并排通过时,不能太过靠近,不然可能会被“吸”过去,发生危险;当经过很陡峭的上坡时,采用“S”路线比直线要省力的多;下坡时即使脚停止蹬脚踏板,车速也会越来越快;骑车强度要适度,如果强度过大,大腿肌肉会酸疼的厉害。请你解释上述现象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17.2019嘉兴国际马拉松,以“追梦奔跑,幸福嘉马”为主题,于11月23日上午7时30分在嘉兴市市民广场鸣枪起跑。为倡导全民健身,赛会组织了很多市民参与部分路段的奔跑。许多市民跑完后都出现了肌肉酸痛的现象,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类对金属活动性的顺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我国晋代炼丹家葛洪用铁勺盛满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铁勺表面红光闪闪,记载为“点铁成金“的故事,后来演变成湿法炼铜法。
材料二:贝采利乌斯是最早为金属活动性排序的科学家,他依靠定性的推测,对元素的电化次序排序为:Ag,Cu,Zn,Mg,Na。Na的电正性最强,Ag的电负性最强,但是设备落后无法定量实验,因此难以准确描述,他自己也认为排序不够准确。
材料三:贝开托夫设想找到一种参比物使金属与之发生作用,看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他以水为参比物,镁跟水反应非常缓慢,铁常温下不跟水反应,得出镁金属的活动性比铁强,从而得出大部分金属活动性强弱。现代科学家发现,金属活动性排序还与反应的条件有关。
(1)请写出材料一中葛洪记载的“点铁成金”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能比较铁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参比物还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物质名称)。
(3)分析以上材料,下列关于金属活动性发现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可多选)。
A.“点铁成金”是迷信故事,炼丹家的发现对科学发展没有贡献
B.由材料二可推测金属元素的电正性越强,金属活动性也越强
C.定性的推测不属于科学研究,定量实验才属于科学研究
D.现代科学家总结出来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规律今后还会不断完善
第4题
第5题
第7题
第8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6题
第17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4 能量的获得(带答案)
1.豌豆在播种前,要先进行松土。主要目的是有利于( )
A.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干燥,促进种子萌发
B.空气进入土壤,促进种子的有氧呼吸
C.阳光透过土壤间隙照到种子,促进种子光合作用
D.明显降低土壤温度,减少种子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解: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在播种前,农民要先翻地松土,意义是增加土壤颗粒的孔隙,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是为了保证种子呼吸作用正常进行。故选:B。
2.校运动会上,小利参加完长跑比赛,感到大腿肌肉酸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D.有氧呼吸产生乳酸
解:人在运动时机体对氧气的消耗量增大,骨骼肌细胞氧气供应不足,在细胞质基质中积累的丙酮酸与NADH在酶的催化下转化成乳酸,乳酸刺激相应的感受器,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酸胀乏力感。因此一般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肌肉酸胀乏力感。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3.某同学参加校运会的百米赛跑项目,起跑后他拼尽全力向前奔跑,在以下三个释放能量的式子中,能表示供给该同学奔跑所需能量的式子是( )
①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 ②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③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A.① B.③ C.①③ D.①②③
解:某同学参加校运会的百米赛跑项目,起跑后他拼尽全力向前奔跑。此时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即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时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同时为了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骨骼肌在暂时缺氧的情况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能表示供给该同学奔跑所需能量的式子是①③。 故选:C。
4.如图所示为高等植物在室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关于有氧呼吸作用、无氧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较彻底、释放能量较多,是主要的呼吸作用方式
B.无氧呼吸时,无氧呼吸的强度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都需要酶的参与
D.在细胞内无氧气或氧气较少(即氧气少于一定临界值)时才会进行无氧呼吸
解:A、氧化分解同质量的有机物,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比无氧呼吸多,故A正确。
B、无氧呼吸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减弱,当氧气达到一定值时甚至停止,故B错误。
C、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需要多种酶催化,故C正确。
D、无氧呼吸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减弱,故在无氧或低氧时才能进行无氧呼吸,故D正确。
故选:B。
5.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
解:A、为了防止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因此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昆虫的数量越多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越多,效果越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故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试管架固定而不是手握紧试管。故符合题意;
D、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在生物的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放出时,此过程一定( )
A.不是乳酸发酵 B.不是酒精发酵
C.是有氧呼吸 D.是无氧呼吸
解:A、乳酸发酵的产物只有乳酸,没有二氧化碳,A正确;
B、酒精发酵的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B错误;
CD、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的酒精发酵均产生二氧化碳,CD错误。
故选:A。
7.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下图所示的图线中符合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和跑步结束后血液中乳酸浓度变化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只有曲线丙乳酸的浓度在短跑时升高,短跑后逐渐降低。
故选:C。
8.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根据以下资料分析马拉松跑、400米跑、100米跑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别是( )
A.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有氧呼吸
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解:马拉松长跑中总需氧量=摄入量,乳酸略增,说明机体供能的主要供能方式是有氧呼吸;
400米跑实际摄入量与需氧量差别较大,乳酸大量产生,说明机体供能的主要供能方式是无氧呼吸;
100米跑总需氧量较少,而实际摄入量=0,且产生乳酸显著增加,说明机体供能的主要供能方式是无氧呼吸。故选:C。
9.如果用如图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如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解:A、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不合题意;
B、碱性物质包括碱、显碱性的盐类物质,碱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符合题意;
C、机械能是能量中的一种,机械能分为动能和势能,不合题意;
D、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以及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流动的血液,血管和血液是并列关系,不合题意; 故选:B。
10.某同学利用图中的装置进行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步骤为:
①取10%葡萄糖溶液30mL 注入锥形瓶中,置于35℃水浴中预热;
②取干酵母3g,放入温水中化开后,倒入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
③迅速向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用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密封瓶口,使玻璃导管伸入右面试管的溶液底部;
④几分种后,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液体石蜡密封液面的目的是 为酵母菌提供无氧环境 ;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 为酵母菌提供呼吸作用的原料 ;
(2)试管中有气泡出现,石灰水 变浑浊 ;打开瓶塞,可以闻到 酒精 (填某种物质)的气味。
解:(1)用液体石蜡密封液面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无氧环境,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呼吸作用的原料。
(2)试管中出现气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无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所以打开瓶塞,可以闻见酒精气味。
故答案为:(1)为酵母菌提供无氧环境;为酵母菌提供呼吸作用的原料(2)变浑浊;酒精
11.某研究小组准备探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关闭活栓后根据 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1)若观察到甲组右管液面上升,可判断微生物有氧呼吸时 氧气的消耗量 (填“氧气的消耗量”或“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2)若观察到甲、乙两组实验中右管液面都不变,该微生物可能是 乳酸菌 (填“酵母菌”或“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解:(1)微生物有氧呼吸时会产生二氧化碳。甲组装置中放置了氢氧化钠,可以吸收瓶中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若观察到甲组右管液面上升,是因为瓶中的氧气被消耗,瓶内气压降低,气体被压入导致右管液面上升。所以,可判断微生物有氧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
(2)乙组装置中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此装置可以测量呼吸过程中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的差值。甲装置测量的是氧气的消耗量,如果右管液面不变,证明呼吸时没有消耗氧气;乙组装置右管液面都不变,证明微生物吸收气体等于呼出的气体的量,或者是呼吸作用既不吸入气体,也不呼出气体是乳酸发酵的过程。将甲乙两装置对比,如果装置中微生物是酵母菌,则甲组装置符合无氧呼吸的特点,但是乙装置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了二氧化碳,将会使右管液面下降,低于参考点。所以,该微生物可能是乳酸菌,乳酸菌无氧呼吸时,无气体变化。
故答案为:(1)氧气的消耗量。(2)乳酸菌。
12.“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于2008年10月26日正式启动,初中生每天跑1500米.我县部分学校已开始开展长跑,有些同学刚开始几天都有这么一种感受,跑到800米左右的时候,肌肉开始酸痛,脚好像有千斤重,想跑快也抬不起脚,这是因为此时肌肉在做 无氧呼吸 (选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医生建议,运动期间学生要注意营养多补充能量,早饭多吃粥和馒头,因为它们富含给人体供能的营养素,这种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糖类 .(选填“糖类”、“蛋白质”或“脂肪”)
解:人体的肌肉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在缺氧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此时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乳酸,肌肉感觉酸痛;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 故答案为:无氧呼吸;糖类;
13.小金同学研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代谢产物时,设计了如图甲和乙装置 进行实验。在35℃时,将酵母菌和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酵母菌培养液) 混合后,分别加入B和D装置中。(忽略右边空气进入装置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小金同学通过C和E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该判断依据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不合理,因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CO2都会使澄清灰水变浑浊 。
(2)小金认为C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足以确定B装置中产生了CO2,需要如何改进?
(3)利用传感器测定并记录D装置中酵母菌数量、葡萄糖浓度和酒精浓度并绘制如图 丙曲线。解释在温度为35℃时,图丙中0~T1酒精含量没有改变的原因是 酵母菌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 。
(4)实验后,请将A装置中的溶液恢复成原溶液,写出反应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
解:(1)不能根据CE的澄清破水变浑浊来判断,因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O2,都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BD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2)可以在通入空气前,先通入氮气将装置中原有的CO2驱尽,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3)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此时酵母菌没有进行无氧呼吸,葡糖糖未分解;
(4)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1)不合理,因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CO2都会使澄清灰水变浑浊;
(2)通入空气前,先通入氮气将装置中原有的CO2驱尽;
(3)酵母菌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
(4)Na2CO3+Ca(OH)2=CaCO3↓+2NaOH。
14.体育课上,小科进行了1000m测试,请问:
(1)在测试过程中,小科体内分解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 > (选填“<”、“=”或“>”)肌肉收缩所消耗的能量。
(2)测试结束后,小科感到大腿肌肉酸胀,产生这种酸胀的感觉主要是由于 D 。
A.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有氧呼吸产生乳酸
C.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解:(1)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以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所以在测试过程中,小科体内分解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除了供应肌肉收缩以外,另一部分能量用于产热,因此所释放的能量大于肌肉收缩所消耗的能量。
(2)当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不仅进行有氧呼吸,还进行无氧呼吸(此时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不够人体消耗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乳酸显酸性,人体又对乳酸吸收相对缓慢,大部分遗留在体内,故肌肉会感觉酸痛。可见D正确。
故答案为:(1)>;(2)D。
15.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各个时间点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1)小明对该实验提出的假设: 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有(或没有)影响 。
(2)该实验通过 容器中氧气含量 反映蟑螂呼吸的快慢。
(3)根据乙图所得数据,小明得出了实验结论为: 温度对蟑螂的呼吸有影响,随着温度降低,其呼吸变慢 。
解:(1)小明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做出的假设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小明对该实验提出的假设是: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有(或没有)影响。
(2)蟑螂的呼吸作用是吸入空气中的氧,分解有机物,并呼出二氧化碳,公式表示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可以通过测定容器中氧气的含量来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
(2)根据图乙曲线可知,前10分钟温度不变时,容器内氧气含量因呼吸作用而迅速减少,10分钟后随着温度的降低,氧气的减少处于减缓状态。所以根据乙图可以得出实验结论为:温度对蟑螂的呼吸有影响,随着温度降低,其呼吸变慢。
故答案为:(1)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有(或没有)影响
(2)容器中氧气含量
(3)温度对蟑螂的呼吸有影响,随着温度降低,其呼吸变慢
16.浙江自行车公开赛第六站绿野爬坡赛在盘山公路上举行。此赛事激发了小科同学研究自行车的兴趣,通过研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自行车车架都要进行喷漆处理;当有大型卡车快速并排通过时,不能太过靠近,不然可能会被“吸”过去,发生危险;当经过很陡峭的上坡时,采用“S”路线比直线要省力的多;下坡时即使脚停止蹬脚踏板,车速也会越来越快;骑车强度要适度,如果强度过大,大腿肌肉会酸疼的厉害。请你解释上述现象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解:上述现象所涉及的科学道理如下:
①自行车车架进行喷漆处理是通过隔离车架金属与氧气和水分,因为氧气和水分会使车架金属锈蚀:
②当有大型卡车快速并排通过时,人与卡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增大,气压减小小于另外一侧气压,人容易被压向卡车;
③采用“S”路线比直线要省力是因为根据公式W=FS,在做功相同时,通过的距离越长,所需要的力越小;
④下坡时脚停止蹬脚踏板,车速也会越来越快是因为自行车下坡时,质量不变,速度越来越大,则动能不断增大;高度减小,汽车的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因此该过程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⑤当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不仅进行有氧呼吸,还进行无氧呼吸,此时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不够人体消耗的,无氧呼吸产生的产物是乳酸,而乳酸显酸性,人体又对乳酸吸收相对缓慢,大部分遗留在体内,故肌肉会感觉酸痛。
故答案为:自行车车架进行喷漆处理是通过隔离车架金属与氧气和水分,因为氧气和水分会使车架金属锈蚀:当有大型卡车快速并排通过时,人与卡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增大,气压减小小于另外一侧气压,人容易被压向卡车;采用“S”路线比直线要省力是因为根据公式W=FS,在做功相同时,通过的距离越长,所需要的力越小;下坡时脚停止蹬脚踏板,车速也会越来越快是因为自行车下坡时,质量不变,速度越来越大,则动能不断增大;高度减小,汽车的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因此该过程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不仅进行有氧呼吸,还进行无氧呼吸,此时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不够人体消耗的,无氧呼吸产生的产物是乳酸,而乳酸显酸性,人体又对乳酸吸收相对缓慢,大部分遗留在体内,故肌肉会感觉酸痛。
17.2019嘉兴国际马拉松,以“追梦奔跑,幸福嘉马”为主题,于11月23日上午7时30分在嘉兴市市民广场鸣枪起跑。为倡导全民健身,赛会组织了很多市民参与部分路段的奔跑。许多市民跑完后都出现了肌肉酸痛的现象,请解释原因: 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此时因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
解:平时不经常锻炼的人,参加比较剧烈的运动以后,局部肌肉有时产生酸痛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通常认为与肌肉内部的能量代谢有关系。我们知道,肌肉的收缩需要能量,而能量是靠肌肉组织中肌糖原分解来提供的。当人进行剧烈运动时,肌糖原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使肌肉暂时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此时肌糖原可以经过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积存于肌肉内。乳酸在肌肉内大量堆积,会刺激肌肉中的化学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所以肌肉酸痛的原因是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此时因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故答案为: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此时因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18.人类对金属活动性的顺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我国晋代炼丹家葛洪用铁勺盛满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铁勺表面红光闪闪,记载为“点铁成金“的故事,后来演变成湿法炼铜法。
材料二:贝采利乌斯是最早为金属活动性排序的科学家,他依靠定性的推测,对元素的电化次序排序为:Ag,Cu,Zn,Mg,Na。Na的电正性最强,Ag的电负性最强,但是设备落后无法定量实验,因此难以准确描述,他自己也认为排序不够准确。
材料三:贝开托夫设想找到一种参比物使金属与之发生作用,看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他以水为参比物,镁跟水反应非常缓慢,铁常温下不跟水反应,得出镁金属的活动性比铁强,从而得出大部分金属活动性强弱。现代科学家发现,金属活动性排序还与反应的条件有关。
(1)请写出材料一中葛洪记载的“点铁成金”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
(2)材料三中能比较铁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参比物还可以是 氯化亚铁溶液 (写出一种物质名称)。
(3)分析以上材料,下列关于金属活动性发现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可多选)。
A.“点铁成金”是迷信故事,炼丹家的发现对科学发展没有贡献
B.由材料二可推测金属元素的电正性越强,金属活动性也越强
C.定性的推测不属于科学研究,定量实验才属于科学研究
D.现代科学家总结出来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规律今后还会不断完善
解:(1)湿法炼铜是指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故答案为:Fe+CuSO4=Cu+FeSO4;
(2)比较铁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可以选择氯化亚铁溶液,镁能将氯化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故答案为:氯化亚铁溶液;
(3)A.“点铁成金”是迷信故事,但是科学发展有贡献,可以制得铜,错误;
B.由材料二可推测金属元素的电正性越强,金属活动性也越强,正确;
C.定性的推测和定量实验都属于科学研究,错误;
D.现代科学家总结出来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规律今后还会不断完善,正确;
故选BD。
第4题
第5题
第7题
第8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6题
第17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