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 什么是面积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 什么是面积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26 14:0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什么是面积
知识点来源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所属章节:第五单元第1课时
录制工具 和方法 使用Office屏幕录制功能录制视频、Audition录制音频,利用瞄影工厂完成后期的剪辑与合成。
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立足于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有认知,意在基于丰富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感受比较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从而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微课创设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其主要特色有几下几点: 教学素材源于生活;教学过程选取了多类学生熟悉的现实素材作为学习资源,如数学书和练习册、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两片大小不一的树叶等。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建立对面的大小的初步感知,明确面积的概念。 数学文化渗透其中;期间穿插了古埃及尼罗河的故事作为课程的过渡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独有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更全面的角度认识数学概念。 方法多样呈现思维;本课从学情出发,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呈现还原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操作, 配合语音和文字讲解厘清面积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面——识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情境:以下有三组物体,请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的方式,判断出每两样物体中谁的表面更大? 小结:在物体和图形中都能找到一些面,每个面自身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也就是说,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作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 数学学习应当平易近人。课始之初,微课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的游戏互动,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互动中感受身边的面,硬币、书本、树叶等现实素材为面积概念的学习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表面,既建立了“物体表面大小”与“面积”的关联揭示概念,又体会了可以利用直接观察和重叠的方法进行简单面积大小的比较。 二、土地探面——比 故事欣赏:在古埃及时,尼罗河每年泛滥一次。洪水给两岸带来了肥沃的淤泥,却也抹去了土地之间的界限。水退后,要重新划出田地界限,就必须先丈量和计算田地的大小。于是,逐渐有了面积的概念。 问题:洪水过后,当地农民想在以下两块土地上种植农作物,你会建议他们先开发哪一块土地呢? 交流:选择面积更大的那一块,这样能种的植物才更多。 但是它们的大小看起来差不多,如何判断谁的面积更大呢? 核心问题: 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设计意图】 有趣生动的尼罗河故事渗透了数学独有的文化价值,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更多方法也将从这里展开。此时,引出本节课的核心探究问题“如何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 活动要求:用附页2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模拟两块土地,尝试比较出它们的面积大小。 思,选择什么工具; 比,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 说,怎么比较。 比较 方法学生呈现师生活动数学思想重叠 剪拼 追问:图形被剪开,面积会不会改变了? 交流:纸拼起来的大小跟之前一样,面的大小没有变,所以面积也不会变。面积的 “运动不变性”摆小 正方片追问:这时大、小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交流: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面积的 “有限可加性”摆小 圆片追问:小圆片的面积之和,与图形的面积大小相等吗? 交流:因为圆形没有铺满图形,所以还要加上空隙的面积才是对应图形的面积。图形的面积是整个面的大小
【设计意图】 为了解决 “如何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这一核心问题,学生与同伴合作经历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后得出不同方法。深入浅出的比较方法体现了测量本质,面积的基本概念也在活动中逐渐凸显。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探究、合作交流,建立起面积与面积单位的确切联系,实现从“观察”到“测量”的过渡,则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基本落实。 三、回顾总结——思 小结:1.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有观察法、重叠法、割补法和摆方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