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分层练 第十二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试卷(含答案解)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分层练 第十二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试卷(含答案解)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6 15:0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分层练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二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年模拟
基础练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2023福建三明二模)“只有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据此可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解析 A 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实现了国家独立,A项正确;其余三个选项均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无关,排除。故选A项。
2.(2023湖南湘潭一模)朱敬德(开国大典亲历者)回忆说,在开国大典的群众游行活动中,天安门城楼路段出现了拥堵,扩音器不断播放“同志们,前进”的呼喊。他认为,这句话有双重含义,一是希望游行队伍尽快向前走,缓解拥堵,另一方面也是在鼓励人们努力奋斗,自强不息。这表明,新中国的成立 (  )
A.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B.给人民带来新希望
C.提高中国人民素质    D.推动解放战争进程
解析 B 据材料关键句“一是希望游行队伍尽快向前走,缓解拥堵,另一方面也是在鼓励人们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给人民带来新希望,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排除A项;提高中国人民的素质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开国大典进行时解放战争已经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江苏盐城二模)毛泽东指出:“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这说明抗美援朝 (  )
A.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保卫了人民和平生活
C.增强了中华民族自信    D.提高了军事战斗素养
解析 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人民和平生活,使得人民可以安心生产,B项正确;其余三个选项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B项。
4.(2022广东揭阳模拟)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A.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B.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C.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解析 A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A项正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排除C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排除D项。
5.(2022山东德州二模)2021年8月19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不包括(  )
A.巩固了新生的国家政权     B.西藏废除了农奴制度
C.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D.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解析 B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巩固了新生的国家政权,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A、C、D三项表述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B项符合题意。
6.(2022天津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实行“一五”计划和进行三大改造
C.进行抗美援朝和开展土地改革
D.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解析 C 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在新中国成立前,排除A项;“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是在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的基础上进行的,排除B项;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D项。
提升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2023重庆綦江一模)照片可以展现一定时期的历史风貌。下列照片反映的共同历史风貌是(  )
A.不怕牺牲,保家卫国    B.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C.爱岗敬业,科学创新    D.助人为乐,为民服务
解析 B 据照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照片分别是抗美援朝战士邱少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战士雷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身上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担当,B项正确;不怕牺牲,保家卫国只与邱少云相关,排除A项;邱少云没有体现爱岗敬业,科学创新,排除C项;助人为乐,为民服务是对雷锋的描述,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福建宁德模拟)天安门广场挤满人群,红旗似海,盛况空前。下午三时,庆典开始,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庆典的举行,标志着我国(  )
A.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 A 题干反映的庆典是开国大典,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A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内容,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项。
3.(2022广东深圳二模)1950年,刘少奇在某报告中提到,“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农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的果实”。在此,刘少奇意在强调(  )
A.只有农民解放,才有中国人民的最终解放
B.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当务之急
C.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
D.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
解析 C 据关键句“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的果实”并结合所学可知,刘少奇强调要维护独立,就必须要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即要巩固人民政权,必须进行土地改革,C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是在分析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巩固人民政权之间的关系,并非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性和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排除B、D两项。
二、非选择题(共3分)
4.(2023河南南阳一模)(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0年以来,面对灾难深重的国家,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救亡图存,力图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无不无果而终。最后,此任务被一群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们完成了。
材料二 美国将军克拉克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是我们美国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因而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1)材料一中“一群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们”完成此任务的标志是什么 (1分)
(2)据材料二,概述该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2分)
答案 (1)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2)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等。(从国内、国际意义两个层面作答)
解析 (1)据材料一关键句“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结合所学可知,一群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们完成此任务的标志是建立新中国。新中国的成立,表明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2)据材料二关键句“因而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可知,材料二评价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结合所学回答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