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分层练
第十单元 解放战争
3年模拟
基础练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023安徽合肥二模)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的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中国人高兴的原因是( )
A.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B.毛泽东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C.和平建国曙光初现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解析 C 据材料关键词“1945年”“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毛泽东亲赴重庆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重庆谈判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和平建国的曙光,C项正确;重庆谈判时抗日战争已取得胜利,排除A项;毛泽东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江苏扬州一模)据记载,到1948年底,山东解放区有2 000多万翻身农民从地主、富农手中获得了近2万平方千米土地。此处农民获得土地得益于( )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解析 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农民获得了土地,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C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发生于1927—1937年国共对立时期,排除A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吉林长春二模)据统计,淮海战役共筹运粮食4.8亿千克,其中山东2.26亿千克,占粮食总数的47%。战役实用粮2.15亿千克,其中山东1.25亿千克,占实用粮食总数的58%。前线军粮供应充足,支前民工功不可没。这充分说明( )
A.中国共产党经济实力优于国民党
B.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首战
C.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保障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解析 D 据材料可知,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战争,为夺取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项正确;淮海战役中中国共产党经济实力弱于国民党,排除A项;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首战,排除B项;淮海战役不属于抗日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2河南三门峡一模)国民党对于阶段战略失误作出如下检讨:当时之战略构想“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渐及于规复苏北打通必要交通线),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在战略构想上最大之错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决议挑起内战
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解析 D 据关键句“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项正确。
5.(2022河南焦作二模)司徒雷登曾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这段材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B.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C.中国共产党得到国际援助
D.人民解放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解析 B 据关键句“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可知,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B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提升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023山东济南一模)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下列军事行动最能体现这一作战指导思想的是( )
A.主动撤离,转战陕北
B.千里跃进,战略进攻C.三大战役,主力决战
D.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解析 A 据关键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国民党集中兵力突袭延安,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而且牵制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A项正确;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B项;三大战役发生在国共两党主力决战时期,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C项;渡江战役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广东揭阳一模)《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材料描述的是( )
A.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
B.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C.三大战役取得重大成果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解析 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主力150多万,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排除A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的标志是南京解放,排除B项;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始于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山西临汾模拟)1947年,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电报致刘伯承、邓小平等,其中写道:“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坚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与材料相关的史实( )
A.辽沈战役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 B 由材料信息“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等”“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项正确;辽沈战役发生于1948年9—11月,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1949年1月,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4月,排除A、C、D三项。
4.(2022山东泰安二模)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材料叙述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B.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解放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解析 C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C项正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排除A项;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与“1947年”不符,排除B项;1953—1956年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排除D项。
5.(2022广东深圳三模)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给总统杜鲁门的信中写道:“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不可避免的”。信中“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主要是指( )
A.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B.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跃进大别山,开始了战略进攻
C.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解析 D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结合材料中“1949年”可知“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指的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项正确;1947年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跃进大别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949年1月,均不符合“结局”这一表述,排除A、B、C三项。
二、非选择题(共3分)
6.(2023河南南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
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民工 担架 大小推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 万人 20.6 万副 88 万辆 76.7 万头 8 539艘 4.8 亿千克 30.5 万副
(1)材料一毛泽东评价的是什么事件 结合所学分析这一事件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民群众对淮海战役胜利起到的重要作用。(1分)
答案 (1)事件:重庆谈判。
出发点: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尽最大努力维护人民利益。
(2)人民群众承担了解放军的物资补给;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雄厚的兵源;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了后方。(回答任意一点即可,1分)
解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段话评价的是重庆谈判。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是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采取和平协商的方式,尽最大努力维护人民的利益,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国家的实质。
(2)据材料二表格可知,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提供了民工等人力资源,也提供了担架、船只、粮食等大批物资。所以作用可以表述为人民群众承担了解放军的物资补给;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雄厚的兵源;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了后方。答出一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