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分层练
第十五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3年模拟
基础练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2023江西吉安一模)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与2010年相比,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一国两制”
解析 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繁荣发展,B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制度,排除C项;“一国两制”是我国针对港澳台问题而创造的伟大构想,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山东潍坊一模)布达拉宫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后来又加入了拉萨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萨的罗布林卡也被补充加入此项世界文化遗产。这表明我国(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重视保护、发展民族文化
C.致力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D.加快发展边疆地区经济
解析 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积极推进西藏地区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说明我国重视保护、发展民族文化,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我国致力于各民族共同繁荣,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直接说明加快发展边疆地区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安徽马鞍山模拟)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名为《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中英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影响
解析 B 据材料关键词“1995年6月”“2007年”可知,香港回归前后西方社会对香港的评价截然不同,说明“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得到成功实践,B项正确;其余三个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排除。故选B项。
4.(2023广西模拟)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前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举行,人民军队“铁甲奔流壮山河”,空中梯队“鹰击长空傲苍穹”,导弹方阵“长剑倚天展国威”……一个个“最大”“最多”“最好”“首次”的集体亮相,让此次阅兵以“史上规模空前”的极高辨识度,在共和国和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史上留下划时代的烙印。以下排序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是( )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④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解析 C 据所学可知,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1949年华东军区海军建立,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所以排序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是②④①③,C项正确。
5.(2022天津一模)某同学在利用历史笔记复习时看到如图所示内容,该同学复习的内容可能是( )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洗雪了百年国耻
A.社会生活的变迁 B.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解析 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社会生活的变迁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排除A、D两项;经济特区的建立,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C项。
6.(2022广东广州一模)外交部部长王毅2014年在外交学院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外交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外交取得了辉煌成就,下面关于中国外交成就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改革开放后,我国奉行与发展中国家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解析 B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项正确;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A项;1972年中美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排除D项。
提升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2023陕西一模)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不包括( )
A.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日增
B.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解析 C 据题干关键词“1973年”“不包括”并结合所学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C项符合题意;1969年中苏矛盾升级,A项不合题意,排除;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B项不合题意,排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项不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2.(2022广东深圳模拟)相关数据显示,1949年新疆棉花产量只占全国的1%。2012年新疆棉花产量占比超过50%,2020年已经占到全国棉花产量的87%。作为世界顶级棉花,新疆长绒棉长年供不应求。与这一史实对应的历史结论是( )
A.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西部大开发政策极大地带动了新疆经济的发展
D.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解析 C 据材料可知,从1949年到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迅速增长、供不应求,这说明西部大开发政策极大地带动了新疆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均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2022山东济宁模拟)《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写道:“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突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在国际社会中被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论述的是( )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 C 据关键句“也逐渐在国际社会中被普遍接受”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分)
4.(2023云南昆明一模)(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1分)
(4)阅读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解说条理清晰。)(3分)
答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示例
观点:团结推动社会的发展。
论述: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可说明团结推动社会的发展。
解析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史实论述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