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分层练 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分层模拟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分层练 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分层模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6 15:1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分层练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3年模拟
基础练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2023湖北武汉模拟)“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 (  )
A.有利于贤德之人执政
B.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C.扩大了周朝统治范围
D.确保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 C 据关键句“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西周时期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将宗亲、功臣等分派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范围,故C项正确;禅让制有利于贤德之人执政,排除A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排除B项;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最初出现在秦朝,排除D项。
2.(2023江苏泰州一模)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发生在图中①对应朝代的历史事件是 (  )
A.分封制度的形成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司母戊鼎的铸造    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解析 C 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商朝灭亡,故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商朝,商朝时期铸造了司母戊鼎,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最早发生在夏朝,排除B项;百家争鸣形成于战国时期,排除D项。
3.(2023广东广州一模)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逐渐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这反映出(  )
A.诸侯国走向衰落    B.西周由盛而衰
C.分封制逐步瓦解    D.中央集权制确立
解析 C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一些诸侯国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吏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这使得分封制逐步瓦解,C项正确;诸侯国走向衰落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题干限定时间为“春秋时期”,无法体现西周由盛转衰,排除B项;秦朝开始确立中央集权制,排除D项。
4.(2023山东临沂一模)某同学为诸子百家中某位思想家写了如下一段颁奖词:“弟子三千,满腹经纶。怀揣一颗仁心,在乱世奔走呼号;开启教育平民化的先河,不管前方多么艰难,也永不放弃把‘仁’和‘礼’发扬光大的信念”。你认为该同学提及的对象是(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
解析 A 据所学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在教育上倡导“有教无类”,开创了教育平民化的先河,A项正确;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排除B项;老子提倡顺其自然,政治上追求“无为而治”,排除C项;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2山东东营一模)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商汤灭夏    B.平王迁都
C.武王伐纣    D.西周灭亡
解析 C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C项正确。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周平王迁都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排除A、B、D三项。
6.(2022福建三明一模)甲骨文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如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呈现出当时(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田 囿 禾
A.政治的状况    B.经济的发展
C.科技的进步    D.军队的建设
解析 B 材料中的甲骨文均与农业生产有关,这能够反映出商周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A、C、D三项均无关,排除。
7.(2022甘肃平凉二模)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
A.郡县制度不复存在
B.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C.禅让制度开始解体
D.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解析 B 据关键句“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可知,周王室地位下降,分封制度受到挑战,B项正确。郡县制度、禅让制度和王位世袭制度都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C、D三项。
8.(2021北京中考)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瓷器烧制
解析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时开始出现我国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故这一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铸造,C项正确。
提升练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2023新疆模拟)苏州吴江梅堰龙南遗址是距今约5 200—4 700年的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出土了一些比较完整的陶罐和磨得又光又滑打着孔洞的石刀、石斧,甚至还有碳化谷物。下列与龙南遗址属于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的文明遗址是 (  )
A.北京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解析 C 苏州吴江梅堰龙南遗址是位于南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 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南方新石器时代的代表,C项正确;北京人遗址、元谋人遗址均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A、B两项;半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但遗址在北方,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云南昆明一模)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以下选项中,与图中①处代表的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
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    
B.盘庚迁殷,青铜灿烂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解析 B 据所学可知,夏朝之后是商朝,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青铜文明的鼎盛期也是商朝,B项正确;夏朝大禹将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家,排除A项;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排除C项;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争鸣,排除D项。
3.(2023江苏淮安一模)据《史记》记载,商鞅原是卫国的贵族,后来作魏国大臣公叔座的门客。公叔座病重时向魏王推荐商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魏王不以为然,公叔座继续进言,“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这说明战国时期(  )
A.各国君王求贤若渴    
B.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C.儒法并用成为潮流    
D.地主阶级登上舞台
解析 B 据关键句“魏王不以为然,公叔座继续进言,‘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加剧,诸侯国为赢得战争胜利,纷纷变法图强,公叔座认为商鞅如果被他国重用,必然威胁魏国,故提出若不用商鞅,必杀之,这也侧面反映了当时兼并战争日益剧烈,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各国君王求贤若渴和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D两项;儒学并未被诸侯王采用并成为潮流,排除C项。
4.(2022广东清远一模)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黄帝的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D.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解析 D 据关键句“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的”“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可知,当时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袭制度,排除A项;宗族观念强调血缘关系,夏、商、周三族始祖与黄帝不一定有血缘关系,排除B项;“各族公认”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5.(2022河南信阳二模)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毛公鼎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这反映了周代青铜器(  )
A.数量巨大,类型多样    
B.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
C.功能发生重大变化    
D.具有记述历史的作用
解析 D 据关键句“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并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上面的铭文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周代的实际情况,即具有记述历史的作用,D项正确。A项未体现,排除;材料强调青铜器具有记述历史的作用,不能说明青铜器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且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B项排除;青铜器的功能变化主要指从食器等到礼器的变化,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
6.(2022广东深圳模拟)通过表格,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下面表格,空白处应填入 (  )
原因 结果
周王室衰微,列国纷争 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
士活跃,百家争鸣
①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生产力提高
②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③农民起义频繁,社会动荡
④为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D 据关键信息“周王室衰微,列国纷争”“百家争鸣”等可知,表格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一方面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另一方面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生产力提高,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①④正确,选D项。春秋战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未完成全国的统一,②错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始于秦末,③错误,排除A、B、C三项。
7.(2021山东潍坊中考)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解析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耕出现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C项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