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
第八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5年中考
考点1 新文化运动
1.(2023河南,10,1分)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 )
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C.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解析 D 据关键句“20世纪初”“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始,D项符合题意;其余三项均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
2.(2023湖北宜昌,31,2分)过去我们的书面语采用文言文,比较难懂。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对上述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解析 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D项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运动,均与使用白话文无关,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2021山东潍坊,10,2分)下图为近代某一期杂志的目录(局部)。据此判断本期杂志的主要内容是( )
目录
敬告青年………………………陈独秀
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陈独秀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高一涵
现代文明史……………………陈独秀
A.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B.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C.提倡通俗平易的新文学
D.抨击近代维新变法思想
解析 A 根据材料中“敬告青年”“陈独秀”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杂志发行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根据“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可知,本期杂志的主要内容是宣传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故选A项。B、C、D三项在本期杂志目录(局部)中未反映,排除。
规律总结 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的历程和特点
1.历程:学器物、技术(洋务运动)→学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2.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考点2 五四运动
1.(2023浙江金华,7,2分)民国八年六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文中史事( )
A.支持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结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D.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解析 D 据关键词“民国八年”“沪上”“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可知,1919年6月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D项正确;其余三个选项均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2.(2023四川南充,5,2分)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材料中“它”指(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 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排除B项;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1四川南充,4,2分)20世纪初期《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最能体现( )
A.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性
B.各阶层抵制侵略的一致性
C.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性
D.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根据材料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既涉及反对帝国主义,又涉及反对国内封建势力,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即最能体现其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故选D项。A项只能体现“内除国贼”,不能体现“外争主权”,排除;B、C两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
考点3 中国共产党诞生
1.(2023天津,11,2分)制作时间轴是中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根据下面时间轴所探究的主题推断,问号处对应的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解析 B 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1919年,排除A项;秋收起义是1927年,排除C项;井冈山会师是192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湖南邵阳,9,2分)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梦想起航的地方,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即(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井冈山精神 D.长征精神
解析 B 据关键句“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梦想起航的地方”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即红船精神,B项正确;五四精神与五四运动有关,排除A项;井冈山精神与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关,排除C项;长征精神与红军长征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四川广安,4,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中共二大( )
A.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解析 A 据所学可知,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A项正确;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B项;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1山西,7,2分)1920年,毛泽东从北京返回湖南后,创办了一个文化书社。在开业初期,最热卖的中文书刊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新俄国之研究》,以及《新青年》《新生活》和《劳动界》等杂志。这一现象说明 ( )
A.政府支持文化事业
B.百姓知识水平提升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宣传影响巨大
解析 C 材料“1920年”“最热卖的中文书刊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新俄国之研究》,以及《新青年》《新生活》和《劳动界》等杂志”表明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支持;材料不能体现出百姓知识水平提升;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4 第一次国共合作
1.(2023山东滨州,11,2分)孙中山指出:“我今天来分别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
A.提出三民主义 B.领导武昌起义
C.主张国共合作 D.创立黄埔军校
解析 C 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和国民党有相同的追求,所以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C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与题目无关,排除A、B、D三项。
2.(2023云南,12,2分)1926年7月6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复辟
C.组织工人运动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解析 D 据关键句“卖国军阀之暴虐”“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并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D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排除A项;1915年,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反对袁世凯复辟,排除B项;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定的中心工作,北伐宣言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2四川南充,21,6分)(节选)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
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哪次大会首次提出的 (2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分)指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主要成果。(2分)
答案 (1)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二大”)。(2分)
标志: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分)
成果:“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或“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其他如掀起国民大革命或打响北伐战争或创办黄埔军校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也可得分)。(2分)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结合材料与所学可知“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考点5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2023江西,10,2分)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这些“红色区域”是指( )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国统区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区
解析 A 据材料可知,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了中国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的重要性和合理性,所以“红色区域”是指农村革命根据地,A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2022云南昆明,29,4分)(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在全党寻找中国革命新道路而进行的艰苦探索中,毛泽东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革命道路。党在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据《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等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并根据材料二,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正确革命道路”。(4分)
答案 (2)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分)
“正确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或井冈山道路)。(2分)
解析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材料二关键句“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革命道路”可知,“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考点6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2023山东烟台,8,2分)对下文解读最准确的是 ( )
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懂吗 保存了树身和树根! ——金冲及《周恩来传(1898—1949)》
A.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B.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D.长征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解析 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D项正确;题目未涉及古田会议、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排除A、B两项;红军巧渡金沙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3陕西,5,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事件和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名称 内容或意义
A 遵义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八七会议 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并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南昌起义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 中共三大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解析 A 据所学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项正确;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B、C两项;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并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湖北武汉,22,2分)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座海拔4 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 )
A.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
解析 A 据材料可知,红军长征过程中遭遇国民党反动派追堵,同时还要面对雪山、草地等恶劣环境,但是红军战士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怕艰难险阻,最终取得长征胜利,A项符合题意;其余三个选项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A项。
4.(2021江苏南京,7,1分)“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中国革命的新任务而在西北会师,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材料评述的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
C.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刘邓大军的千里跃进
解析 C 依据“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中国革命的新任务而在西北会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故C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排除A项;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除B项;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