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练 第二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试卷(含答案解)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练 第二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试卷(含答案解)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6 15:1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
第二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5年中考
考点1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2023浙江宁波,8,1.5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下列措施能体现这个“印记”的有(  )
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②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③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B 据关键词“秦”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①④符合题意;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2.(2023山东烟台,2,2分)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该措施(  )
A.使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B.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
解析 C 据关键句“嫡长子只可继承(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夏朝,启继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排除A项;汉武帝在汉文帝、汉景帝之后,排除B项;秦始皇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江苏苏州,2,1分)从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攻经学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逐步递增,成帝时增加到三千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文景之治”政治清明      B.察举制度逐步确立
C.“推恩”诸侯加强控制      D.儒家经学成为官学
解析 D 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并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使得儒家经学成为官学,D项正确;“文景之治”、察举制和推恩令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4.(2023四川南充,2,2分)《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这里的“凿空”指(  )
A.开辟海上交通    B.张骞通西域
C.设置西域都护    D.甘英出使大秦
解析 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后,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间的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司马迁把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B项正确;开辟海上交通与张骞无关,排除A项;西域都护的设置在张骞通西域之后,排除C项;东汉甘英出使大秦,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江西,4,2分)下列史实与图示中①相对应的是(  )
秦朝西汉①三国西晋
A.确立分封制    B.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C.张骞通西域    D.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解析 D 由朝代顺序可知,西汉与三国之间的朝代是东汉。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D项正确;西周确立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2云南昆明,2,2分)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
解析 D 根据“东汉末年”“张仲景”“临床实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医药学著作为《伤寒杂病论》,故D项正确。
7.(2021福建,5,2分)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解析 D 根据题干中“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加强中央控制”“收回铸币权”“盐铁国有专卖”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取的这些经济措施主要是为了巩固大一统,提高对国家经济的控制能力,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所以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A项,排除;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主要采取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所以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材料所述是经济措施,与军队战斗能力关系不大,C项排除。
考点2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2023山东滨州,4,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  )
A.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前秦东晋淝水之战     D.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析 B 据所学可知,江南地区获得开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证明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B项符合题意。
2.(2023安徽,2,2分)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这反映当时(  )
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    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
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解析 A 据材料中“星罗棋布”“遍布各地”等关键词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商业贸易活动频繁,A项正确;东晋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排除B项;宋朝时期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江苏连云港,21,2分)与下方知识卡片信息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及著作是(  )
知识卡片
著作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 000年的史事。 著作地位: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司马迁《史记》     B.王羲之《兰亭集序》
C.顾恺之《洛神赋图》     D.司马光《资治通鉴》
解析 A 据所学可知,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
4.(2022重庆A,4,1分)北魏后期,一位到过北方的南朝大臣在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感叹当时中原“礼仪盛富,人物殷阜”,表示不可轻视。这反映出(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C.民族隔阂完全消除
D.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
解析 B 根据“北魏后期”“到过北方的南朝大臣”“洛阳”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故南朝大臣感叹“中原‘礼仪盛富,人物殷阜’”,B项正确。
5.(2021海南,3,3分)《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
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解析 B 本题考查南方经济的发展。根据“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东晋后期南方百姓生活较为富足。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大量北方人南迁,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南方经济发展迅速,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未体现江南地区开始开发,A项排除。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