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
第二十四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5年中考
考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23四川眉山,22,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1918年结束,但当时中国的新闻报道大多称之为“欧战”。这主要是因为( )
A.交战双方全是欧洲人 B.交战目的是夺取霸权
C.交战区域集中在欧洲 D.战争性质是非正义的
解析 C 据关键句“当时中国的新闻报道大多称之为‘欧战’”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战场主要在欧洲,C项正确;一战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交战双方全是欧洲人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交战目的是夺取世界霸权、战争的性质是非正义性的帝国主义战争,均与“欧战”这一说法无关,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2.(2021安徽,13,2分)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 )
A.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
解析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促进了半殖民地、殖民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进行,故选择D项。A项与学者观点无关,排除。材料并未提到反战运动,排除B项。一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欧洲的优势地位遭到削弱,但并未终结,排除C项。
考点2 列宁与十月革命
1.(2023四川南充,19,2分)下图是某老师展示的历史专题学习的课件,请你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主题: 内容:①彼得格勒 ②斯莫尔尼宫 ③阿芙乐尔号 ④攻占冬宫
A.二月革命 B.巴黎和会
C.十月革命 D.华盛顿会议
解析 C 据关键词“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攻占冬宫”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攻占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C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2.(2022山东泰安,12,1分)《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提到:“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 B 根据关键信息“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可知,这次“伟大实践”是指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B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巴黎公社的成立是在1871年,排除C项;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D项。
考点3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1.(2023天津,24,2分)有人说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大多只是“道具”,因为许多事情已由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决定了。这说明巴黎和会( )
A.被大国所操纵 B.体现平等协商
C.复苏德国经济 D.挑起美苏冷战
解析 A 据材料可知,巴黎和会处于英、法、美三国的操纵下,A项正确;题目体现的是英、法、美三国操纵巴黎和会,没有体现平等,排除B项;巴黎和会上通过的《凡尔赛条约》涉及大量战争赔款,德国经济面临严重危机,排除C项;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湖南邵阳,20,2分)“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该“公约”是(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解析 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美国组织召开华盛顿会议,1922年签署了《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B项正确。
考点4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2023江西,19,2分)1921年春,苏俄出现波及30多个省的严重饥荒,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引发叛乱。为解决危机,苏俄调整农业政策,具体措施是 ( )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限制农产品产量
解析 B 据关键词“1921年春”“苏俄”并结合所学可知,为解决危机,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项符合题意;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初,斯大林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C项;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施新政,通过《农业调整法》,限制农产品产量,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陕西,10,2分)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十分之一,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这说明( )
A.经济大危机阻碍苏联发展
B.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
C.农奴制的废除带来新气象
D.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解析 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在工业方面实现了从依赖外国机器进口到能够自主生产的转变,故D项正确;经济大危机主要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危害,排除A项;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3.(2023陕西,14,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列宁
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人口已增加了800万。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
阿诺斯《全球通史》
(2)图片人物领导哪一事件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分)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2分)指出1928—1937年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采取的措施。(1分)
答案 (2)事件:十月革命。(1分)
意义:缓解危机,使经济得到恢复;人口增长;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措施:苏联进行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1分)
解析 (2)据所学可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据材料二关键句“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人口已增加了800万”可知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1928—1937年为实现工业化,斯大林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2021新疆,19,4分)(节选)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
历史·九年级下册》
(2)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当时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4分)
答案 (2)成效: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加强,工业总产值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作用: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后来苏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解析 (2)根据材料二“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的成效。当时发挥的积极作用可结合苏联在二战中的表现回答。
考点5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2023浙江丽水,19,1.5分)下图是某同学梳理知识时画的一幅结构图。下列最符合知识间联系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D.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解析 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体现了拉丁美洲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体现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追求民族独立,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所以符合的主题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D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项。
2.(2023湖北宜昌,40,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共有将近16个国家参与。其中,印度通过非暴力不合作、埃及通过和平示威和武装起义、墨西哥通过民主改革来进行,影响深远,颇具特色。这体现出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
A.涉及范围广,爆发原因复杂
B.参与国家多,斗争方式多样
C.持续时间长,斗争过程曲折
D.社会影响大,斗争结果相同
解析 B 据关键句“将近16个国家参与”可知,参与国家多,据“印度通过非暴力不合作、埃及通过和平示威和武装起义、墨西哥通过民主改革来进行”可知,形式多样,因此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参与国家多,斗争方式多样,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原因,排除A项;持续时间长并非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共同特点,排除C项;运动结果有胜有败,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江苏扬州,18,1分)1930年,一群人步行前往印度西海岸制盐,一路上宣传动员群众抵抗盐税,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此次行动的发起人是( )
A.查士丁尼 B.章西女王
C.甘地 D.赫鲁晓夫
解析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甘地发起“文明不服从运动”,以反对食盐专卖为突破口,带领数十名追随者自取海水制盐,故C项正确。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排除A项;章西女王是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袖,排除B项;赫鲁晓夫是苏联领导人,排除D项。
4.(2022四川遂宁,11,2分)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班同学收集了以下资料,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欧洲早期殖民掠夺活动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解析 D 根据“甘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主题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D项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