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2、皇帝: 3、时间: 4、出发点: 5、最远到达: 6、意义(影响):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成祖朱棣
1405-1433年(七次)
刘家港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指经常侵扰我国沿海地区的______的武士、商人和海盗。2、戚继光在_____九战九捷,后有剿灭_____、______等地的倭寇,他是我国的____英雄。
日本
台州
民族
广东
福建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奎屯市一中李新亮
一、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标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女真族)的兴起:
(1)生活地区:
(2)兴起时间:
(3)杰出首领:
我国东北
明朝后期
努尔哈赤
赫图阿拉
(4)都城: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644年清朝统治全国开始的时间
改族名为满洲
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注意选拔人才并联合蒙古各部。
改国号为清
加强对明朝的攻势
2、清朝的建立:皇太极的主要贡献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山海关。清军击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占北京。
3、明朝的灭亡:
1635年(崇祯八年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起义军在河南荥阳召开荥阳大会。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朝满八旗盔甲复原图
努尔哈赤为增强女真军队战斗力,创建了“八旗制度”。所有女真男子平时生产,战时参加战斗,按照军事需要来组织管理整个民族。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正黄旗
正白旗
正蓝旗
正红旗
清朝满八旗图
镶黄旗
镶白旗
镶蓝旗
镶红旗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沈阳故宫
北京故宫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明
崇
祯
帝
清顺治帝
1644年北京的三位皇帝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努尔哈赤和宋元时期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何共同之处?
1、统一本民族各部。
2、建立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
3、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阿保机、阿骨打、元昊、成吉思汗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清朝初年中央政权制度: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2、军机处的设立
到乾隆帝时彻底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加强君主专制
A、目的:
B、谁设立的?
雍正帝
C、它取代了什么?
D、它标志着什么?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乾清宫——皇帝办公的地方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乾清宫内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军机处——决定军国大事
军机处——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中心。以皇帝为中心,讨论国家大事。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跪受笔录 承旨遵办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设立军机处,官员们
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
好处也没有。
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你同意他们谁的说法,为什么?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全面。
第一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处起到君主集中大权、可以快速下达命令、避免大臣办事扯皮、拖拉的作风。
第二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大臣什么都得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力,从而便丧失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如果将两种看法结合起来,就更全面、客观了。
以上情况说明军机处的设置是清朝加强君主集权政治上的关键措施。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在皇帝一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已经完全抛开政府,霸占了整个国家,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为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甚。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3、大兴文字狱: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严酷荒唐的文字狱
文字狱——就是用挑剔文字过错的办法来找罪名,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
文化专制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文字狱的严重后果(或影响):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明史案》浙江富户庄廷龙修订前人遗著,取名《明书》。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使用明朝年号,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击后金的事迹,触怒了康熙帝。参加编写、刻印和销售这部书的70多人全部处死。此前,庄廷龙已死。清政府下令挖开他的坟墓,劈棺戮尸。李令晰为《明书》作过序,被处死。明史案受株连的江南名士达200 多人。
文字狱事例: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2、《查嗣庭案》——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维 止
、
一
一
维
止
文字狱事例: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臣乃乾隆六年的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臣爱好诗词,常有感于心境而做诗句,如“一把心肠论浊清”。奈何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前,是何肺腑?”结果, 与族人被杀,祸及师友。无从申辩,谁能还我清白?
文字狱事例: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臣为雍正帝时的进士,雍正八年十月,和故友重逢,对月畅饮之后即将分别,其时恰逢月朗风清,臣感激万分,便对故人吟了一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有人告发臣的这两句诗有反叛的意思,认为臣是“思念明代的月,诋毁大清的风,大逆不道。”结果,朝廷判臣斩立决,并烧毁了臣的所有文稿。冤啊……
文字狱事例: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上面的两句诗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你认为诗里有什么问题吗
这两句诗是写景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便把他处死了。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君主集权的强化
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君主集权的强化
努尔哈赤 1616年 建立后金
皇太极 1636年 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清朝统治全国
设立军机处
君主集权强化的标志
大兴文字狱
思想领域严密控制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积极方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社会安定。
消极方面:不利于观念创新、思想解放、社会进步,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军机处创设于( )
A 顺治时期 B 康熙时期
C 雍正时期 D 乾隆时期
2、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的目的 是为了
A 笼络人才 B 选拔官吏
C 稳定社会秩序 D 加强君主集权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3、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4、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