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
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稳定性和 程度,必要时要进行 或更换器材。使用打点计时器应 (先、后)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 后再用手拉纸带。手拉纸带时,速度应 (快、慢)一些,以防点迹 。
第2题图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O、1、2、3…是选用的计数点,每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出的点没有在图上标出.图中还画出了某次实验将米尺靠在纸带上进行测量的情况,读出图中所给的测量点的读数分别是 、 、
和 .选用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
3.现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实际的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如果仍按50Hz来计算,则测得的速度值将比真实值偏 。用传感器测速度可以利用 线和 波,将信号传给计算机。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3题图
4.实验中,记录了如图所示的一段纸带,并用图示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则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
υ01= ;υ12= ;υ23= ;υ34= 。
5. 图中给出了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其中图线甲与横轴平行,图线乙为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由图可知 (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处于静止 C.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6题图
6. 如图是甲、乙两个运动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 ( ) A甲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先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质点运动的速度始终比乙质点运动的速度小 C.甲、乙两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 D.t2时刻甲、乙两质点的速度相同
18题图
7. 本实验所用仪器和器材有①附有滑轮的长木板;②小车;③带小钩的细线;④钩码3个;⑤ ;⑥纸带;⑦ ;⑧ 、导线。
8.注意事项是:① 打点计时器纸带限位器要与长木板纵轴位置对齐再固定在长木板上,使纸带、小车、拉线和定滑轮在 上。小车要选择在木板上运动不跑偏或跑偏较小的车。② 牵引小车的钩码以
g以内为宜。若用到150 g以上,则纸带上打出的点数不能满足以0.1 s为计数点取6组数值的要求。解决办法: ·用小沙桶替代钩码。沙桶及沙的质量在40~100 g之间取三种不同质量,可用托盘天平称量沙桶和沙子。· 若用50 g钩码,取至150 g时打出的纸带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可减小至0.08 s或0.06 s,可以满足6组以上数据的要求。 ·为防钩码落地损伤钩码,可在地面铺泡沫塑料垫。小沙桶可选择能装100 g以上砂子的带盖塑料瓶。 ③ 在小车后面安装
纸带的方法时,使小车运动时保持纸带与打点计时器平面、木板 ,减少 力影响。注意调整滑轮高度,使拉车的线与木板 ,减少 的变化。④ 开启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释放小车,同时用一只手在定滑轮一端准备接住小车,防止小车撞击 ,防止小车 。关断电源后再取纸带,取下纸带后,将所用钩码质量标注在纸带上,并给纸带编号。⑤ 纸带上的点先取零点和计数点进行编号再测距离。测量长度时不要用短刻度尺分别测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长度,最好用长刻度尺对齐各计数点(不移动尺子)读出各计数点间长度值,避免测量 的积累。⑥ 在坐标纸上画v-t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使图象分布在坐标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13题图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所代表时刻的即时速度大小
υ1= m/s,υ2= m/s,υ3= m/s,υ4= m/s,
υ5=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m/s2.
第12题图
距离 d1 d2 d4 d5
测量值 d/cm
10.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了标为0~5的6个记数点,相邻的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与0点对齐,由图读出1、2、4、5各点到0点的距离d1、d2、d4和d5,填入下表中,由此计算出小车运动时在1、2、3、4各点的速度分别是 m/s, m/s, m/s, m/s,加速度是 m/s2.
8题图
有若干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的某一位置每隔O.1 s无初速地释放一颗,在连续释放若干颗小球后,对准斜面上正在滚动的若干小球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测得AB=15 cm,BC=20 cm.求: 拍摄照片时B球的速度.
15题图
12.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单位:cm),从A点起每隔五个点取一计时点,则D点的对应速度为 m/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
13. 某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求①第6秒末的速度;②第6秒末的位移;③它在何时反向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
用打高对时登测速度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稳定性和清竹
要时要进行书或更换器材。使用打点计时器应灯
程度,必
(先、后)接通电
源,待打点计时器预发后再用手拉纸带。手拉纸带时,速度应
慢)一些,以防点迹太密
(快、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得到的
条纸带如图所
示,0、1、2、3…是选用的计
数点,每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
3个打出的点没有在图上标
20
出,图中还画出了某次实验将
米尺靠在纸带上进行测量的
情况,读出图中所给的测量点
的读数分别是0、2.boc
第2题图
22bw心和.1,选用的相邻
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8S
3.现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实际的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如
果仍按50Hz来计算,则测得的速度值将比真实值偏大
用传感器测速
度可以利用2处线和忽事波,将信号传给计算机。
4.实验中,记录了如图所示的
段纸带,并用图示刻度尺进行了测量,
则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
D=0S4:
D=S以;vm=n7k:
45
D4=2.0%
5.
图中给出了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其中图
线甲与横轴平行,图线乙为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由图可知
(D)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处于静止C.乙做
甲
匀速直线运动
D.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6.如图是甲、乙两个运动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
图像,由图像可知
(4B()A甲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先做匀变速直线
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质点运动的速度始终比乙质点
运动的速度小C.甲、乙两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
D.t2时刻
甲
甲、乙两质点的速度相同
7.本实验所用仪器和器材有①附有滑轮的长木板;②小
车:③带小钩的细线:④钩码3个:⑤饭出器:⑥纸带:
⑦刻度尺:⑧济正电源、导线。
6题图
8.注意事项是:①打点计时器纸带限位器要与长木板纵
轴位置对齐再固定在长木板上,使纸带、小车、拉线和定滑轮在园线
上。
小车要选择在木板上运动不跑偏或跑偏较小的车。②牵引小车的钩码以
10g以内为宜。若用到150g以上,则纸带上打出的点数不能满足以0.1s
为计数点取6组数值的要求。解决办法:·用小沙桶替代钩码。沙桶及沙的质量
在40~100g之间取三种不同质量,可用托盘天平称量沙桶和沙子。·若用50g
钩码,取至150g时打出的纸带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可减小至0.08s或0.06
S,可以满足6组以上数据的要求。·为防钩码落地损伤钩码,可在地面铺泡沫
塑料垫。小沙桶可选择能装100g以上砂子的带盖塑料瓶。③在小车后面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