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你知道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吗?
诸葛亮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并背诵课文。
2.文言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准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望。
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在赤壁打败曹操,建立蜀汉,成为丞相。诸葛亮雄才伟略,多谋善断,善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
代表作有《诫子书》《出师表》《隆中对》等。
你知道诸葛亮的哪些故事?
作者资料我清楚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
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诸葛亮借荆州等
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和智者的代表人物。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字词学习
夫( ) 淡泊( ) 淫慢( )
遂( ) 穷庐( ) 险躁( )
fú
●
dàn bó
yín
suì
lú
zào
●
●
●
●
●
●
划分节奏 正确朗读课文
诫 子 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释文段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行:行为操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明确、坚定)明确志向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致远:(致:达到)达到远大志向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①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②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③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
④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思考:
1、解题:《诫子书》题目的含义?
2、诸葛亮写这封书信的用意是什么?
3、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1、解题:《诫子书》题目的含义?
请同学们带着理解朗读课文并思考:
诫:告诫、劝勉
子: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含义
诸葛亮
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带有告诫性质的信
2、诸葛亮写这封书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自己的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后代的殷切期盼之情。
3、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在谆谆告诫的过程中,作者诸葛亮是从 和 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修身
治学
本文用了( )论证方法?
对比
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就修身和治学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和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5.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个基本条件: 志、学、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确立大志。“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6、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
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
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志: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关系:一个人要有明确、坚定的志向,进而达到自己的远大目标,要梦想成真就必须踏踏实实地学习。
8.作者希望儿子宁静、淡泊,又希望最终儿子能明志致远而“接世”,这是否矛盾?应该如何理解?
不矛盾。(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目的在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1.从治学角度……
2.从修身角度……
3.从立志角度……
4.从惜时角度……
你最喜欢文章哪些句,为什么?
纵观历史家书更是一种重要的家训方法和家教形式,长辈通过家书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人生感悟、求知体会等传授给子孙后代,让后人从中汲取成长、成才的丰赡营养,比较著名的当属颜氏家训、朱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孔融家书、陶渊明家书、还有清代纪晓岚、郑板桥、林则徐、李鸿章、曾国藩等十大名人家书,以及近现代的胡适家书、闻一多家书、傅雷家书等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
证明论点
治学:
修身:
(正面)
(反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志、静-学-才
俭、静(反面)
诫子书
板书:
1.理解文意并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整理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