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期中专题复习
一、长度的测量
例1:(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各项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测量值应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
例2:(2022·浙江· 七年级期末)如图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
(1)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___。
(2)A、B两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3)用正确方法测得金属片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例2 例3
例3:(2022·浙江·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七年级期末)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小科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小科利用刻度尺测得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
(2)小科要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
二、体积的测量
典例1:(2022七上·缙云期末)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
(1)“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小石块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小石块放入量筒后,会使液面上升到最大刻度线处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小石块放入量筒后,量筒内的液面满足 的水量。
(2)现有 100 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测出体积为 15 立方厘米的形状不规则的小 石块,需加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合适是 。
A.5 毫升 B.50 毫升 C.80 毫升 D.95 毫升
变式1:(2022·浙江金华市婺城区七年级期末)在一次进行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科同学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明同学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将数据记录在了数据表格中,分别是40mL和43mL,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
A.41.5mL B.40mL C.42mL D.43mL
变式2:(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塑料盒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它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绳子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盒的体积是1cm3 B.没有步骤A和C也能测出塑料盒体积
C.根据C和D可以测出塑料盒的体积 D.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变式3:(2022七上·余杭期中)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
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
(3)实验后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易错题
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某笔记本的长度时,四次测得的数据分别是13.22厘米、13.23厘米、13.21厘米、13.70厘米,则最接近真实值的长度是( )
A.13.21cm B.13.22cm C.13.23cm D.13.34cm
2.小明同学向量筒中注入水,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倒出一部分水后,俯视读数为,则倒出来的水的体积(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操作错误,无法判断
3.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兰采用仰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85毫升,倒掉一些后,平视读数,读出液体体积为50毫升,则倒出的液体积将比35毫升( )
A.大 B.小 C.一样 D.都有可能
4.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a毫升。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b毫升。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
A.等于(a-b)毫升 B.大于(a-b)毫升
C.小于(a-b)毫升 D.无法判断
5.量筒中原有50mL的水,小灿往里面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从量筒中吸收了1/4木块体积的水后,木块静止。静止时木块有1/2的体积侵入水中,量筒水位为58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cm3 B.12cm2 C.32cm3 D.24cm3
6.(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单位换算是指同一性质的不同单位之间的数值换算,下列有关质量单位换算过程正确( )
A.2.5 千克=2.5×1000=2500克 B.2.5千克=2.5千克×1000=2500克
C.2.5千克=2.5×1000克=2500克 D.2.5千克=2.5千克×1000克=2500克
7.(2019·浙江下城杭州春蕾中学初一期中)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下面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 )
A.41℃,60℃ B.21℃,40℃ C.35℃,56℃ D.35℃,36℃
8.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在沸水中,示数为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已知室温为30℃,请问此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A、30℃ B、32℃ C、37℃ D、27℃
9.(2020七上·海曙期末)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 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 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止确
10、(2018七上·义乌月考)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________℃。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C不变时,外界温度为________℃
11.(2018七上·杭州期中)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腾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1)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上升到100℃,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________ (填“偏大”、“偏小”、“不变”)。
(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 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⒈检擦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否则就得更换;
⒉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
⒊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⒋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⒌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②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示数为26℃,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 ℃
12.(2019七上·南浔期中)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5.2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________。(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
③若对应的水柱高为 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________。
(2)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即可) 。
(3)现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 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95℃。问: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该温度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________。
13.有一只刻度不正确但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甲,将它与一只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 20℃时,甲为 14℃;当乙的示数为 80℃时,甲为 78℃,则:
(1)当甲的示数为-2℃时,乙的示数为多少?
(2)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甲与乙的示数相等,若存在,请计算此示数为多少?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下列四个选项表示四个不同的量筒,每组数字前面是量筒的最大刻度,后面是量筒的最小刻度,要想一次并尽可能准确地测出密度为0.8×103 kg/m3的100 g酒精的体积,应选用的量筒是( )
A.50 mL ,5 mL B.250 mL ,5 mL
C.100 mL, 2 mL D.400 mL, 20 mL
2.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的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郁金香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不相符,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3.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4.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 cm、2.13 cm、2.13 cm、2.24 cm,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2 cm B.2.127 cm C.2.13 cm D.2.15 cm
5.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 mL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 mL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明倒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
A.大于15 mL B.等于15 mL
C.小于15 mL 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A.28 ℃ B.-28 C.12 ℃ D.-12 ℃
7.一支没有刻度的煤油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4 cm ,把它插入沸水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24 cm。用它测一杯水的温度时,煤油柱长度为15 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
A.20 ℃ B.43 ℃ C.39 ℃ D.55 ℃
8.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3.2 dm=3.2×100=320 mm B.45 mL=45 mL× =0.045 L
C.85 m3=85×1000 dm3=85000 dm3 D.63 km=63 km×1000 m=63000 m
9.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请你判断一下各选项中前后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10.两支经过消毒后没有把水银甩下去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 ℃,直接用来分别测量体温是36.8 ℃和39.5 ℃的两个人的体温,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
A.36.8 ℃、39.5 ℃ B.39.5 ℃、39.5 ℃
C.38 ℃、39.5 ℃ D.38 ℃、38 ℃
11.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为了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1个1分硬币的厚度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12.小周想用量筒量取30 mL的溶液,如图虚线所指的位置为量筒中目前已量取的溶液体积。则应选用图中哪种器材继续取用液体最能避免体积超出30 mL( )
A.B.C.D.
13.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14.如图所示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测量结果分别为( )
A.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3.80 cm
B.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2.8 cm
C.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0 cm
D.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 cm
15.下表是实验测得某品牌四种不同类型洗发液的pH,这种记录观察结果的方法是( )
洗发液类型 天然植物型 弹性卷发型 滋养修护型 去屑柔滑型
pH 5.5 6.0 6.2 7.6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共6题;共40分)
16.科学中常用各种工具进行有关测量。使用图中两种工具时测量的结果是:
(1)硬币直径为 ;温度为 。
(2)若要减小硬币直径的测量误差,下列可行的是 。
A.将这枚硬币转动几下,测出不同位置的直径,然后求平均值
B.换用不同的毫米刻度尺测量
C.将同样的多枚硬币并排摆放,测出几枚的总直径,然后求出每枚的直径
D.换用不同的人来测量
17.用恰当的仪器名称填空。
(1)取用少量固体粉末的是 。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3)经常用来配制溶液和作为较多量的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在操作时, 经常会用 来进行搅拌。
18.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 (填序号)次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
19.单位换算。
(1)900 mL= L。
(2)0.5 m3= L。
(3)0.0085 dm3= mL= L。
20.请据以下甲、乙两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所示的体温计读数为 ,该体温计根据液体的 性质进行设计。
(2)图乙为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原理图,其中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填“升高”或“降低”)。
21.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如图是小科同学设计的一个伽利略温度计的示意图。
(1)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
(2)若在圆底烧瓶的瓶颈处标注刻度,则越高的位置示数越 。(选填“高”或“低”)
(3)若想使该气体温度计的示数更加准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4)将一支刻度均匀的水银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5℃,再将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105℃,现用该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读数为39℃,则这杯水实际温度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48分)
22.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的步骤是:①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②然后轻轻放入石块,
使量筒里的水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
③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V2-V1。
乙同学的步骤是:①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浸没石块后记下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3;
②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4;
③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 。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将乙同学的步骤③补充完整 。
(2)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 。
(3)乙同学测得的石块体积比甲同学的大,其原因是
23.电风扇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小柯发现电风扇背面风小,而正面的风很大。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疑问。电风扇吹出的风是从哪里来的 他找来丝带和浴帽,将电风扇档位调到最高,把丝带挂在电风扇的正前方,发现丝带向前飘起(如图)。然后他将浴帽罩住电风扇的背面和侧面,观察丝带是否还能飘起,
(1)他用浴帽罩住电风扇的背面和侧面,这样做基于的假设是 。
(2)实验过程中,丝带的作用是 。
(3)小柯发现用浴帽罩住背面和侧面后,丝带飘起的角度变得很小。根据这个现象得出结论:电风电吹出的风来自风扇的背面和侧面。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可进一步补充的探究实验是 。
24.某品牌洗手液声称完全不影响环境,小缙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邀你一起做实验。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洗手液溶液,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
甲区域 乙区域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放20条蚯蚓 放20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溶液 每天喷①
第三步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活蚯蚓的条数
实验结果
(1)将第二步实验中乙区域的①补充完整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
(3)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原因是 。
(4)若此品牌洗手液的广告是真实的,则实验结果是 。
25.新疆长绒棉具有纤维柔长、整齐度佳、强度高等优良性状。为比较新疆棉和普通棉的保温效果,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小组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新疆棉和普通棉两种保温材料用作填充物,并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倒入等量热水,放入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放置在相同的恒温环境中,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0 40 60 … 120 140
甲组水温(℃) 95 74 56 41 … 27 25
乙组水温(℃) 95 65 ? 35 … 25 25
(1)本实验的环境温度(即室温)为 ℃。
(2)利用表格数据,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 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3)小科同学通过实验得出:新疆棉的保温效果更好,则他的实验过程中 (选填“甲”或“乙”)装置中的保温材料为新疆棉。
(4)根据本实验过程中水温下降的特点,请你分析时间为40min时,乙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45℃ B.50℃ C.55℃ D.60℃
26.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 T=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若去掉步骤A,则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墙纸厚度的表达式T= 。
(2)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四、解答题(共4题;共27分)
27.现有一个墨水瓶、一个瓶塞、一把刻度尺和一些水,请设计实验步骤,粗略测量出墨水瓶的容积。
28.仔细观察下图,同学们的哪些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从中找出四条。
(1) ;
(2) ;
(3) ;
(4) 。
29.如图表示测定金属丝直径的办法,请据图回答:
(1)图中紧密排绕的细金属丝的总长度 mm。
(2)细金属丝的直径是 厘米。(保留两位小数)
(3)若在数匝数时多数了2即,则朝量结果将偏 。
30.“飞腾直欲天台去,只需一张高铁票”。今年杭台高铁正式开通,天台这座和合之城迎来了高铁时代。该图为杭台高铁路线图,那怎样从一张比例尺为1:60000的浙江高铁地图上估算出杭州到天台的高铁的实际长度呢?请补充完整需要的器材、操作步骤与计算方法。
(1)器材:无弹性的棉线、 。
(2)步骤:①将棉线沿铁路轨迹摆放,并做上记号;
② ,记为L;
(3)铁路的实际长度S= 。
31.(2019·浙江新昌 初一月考)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小明整理了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结果误差,请你分析测量结果填入下表(填:“偏大”或“偏小”)
操作 测量结果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身高 _____
测量金属丝直径,没有紧密缠绕金属丝 _____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_____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_____
32.生活中乱丢过期药品的现象经常发生,是否会对周边生物和环境造成影响?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过期的感冒灵颗粒溶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怎样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四个烧杯,分别加入80 mL、60 mL、40 mL、20 mL的蒸馏水,再分别加入等量一小包过期感冒灵颗粒,充分搅拌溶解,得到A、B、C、D四种浓度的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
②选取50粒相同且饱满的水稻种子,均分并平铺放入编号为1~5组的相同培养皿中。
③向1号培养皿加入适量清水, ,将5个组同时放置于25℃环境恒温培养。
④每隔24小时,将各培养皿中的液体倒净,并重复步骤③,以确保液体浓度基本不变。
⑤7天后,统计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如下表所示。
组号 1 2 3 4 5
种子发芽率 90% 60% 50% 30% 10%
(1)兴趣小组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
(2)请将实验步骤③补充完整。___________
(3)在坐标图内完善4、5组实验结果的柱形图_____。
(4)通过对上述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稻种子萌发的_______作用越强。
(5)为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选用10粒而不是1粒种子外,还应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_______实验。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复习
一、长度的测量
例1:(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各项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测量值应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
【答案】C
【解析】实验数据中8.64cm与其它数据差距较大,为错误数据,应舍掉,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例2:(2022·浙江· 七年级期末)如图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
(1)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___。
(2)A、B两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3)用正确方法测得金属片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答案】1m或0.1cm B 2.75(2.71~2.77之间均可)
【解析】(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2)刻度尺使用时刻度越贴近物体误差越小,所以B的放置方法正确。
(3)木块左侧与5.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7.75cm对齐,木块长度是
L=7.75cm-5.00cm=2.75cm
例3:(2022·浙江·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七年级期末)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小科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小科利用刻度尺测得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
(2)小科要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
【答案】5.20cm
【解析】(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7.20cm对齐,所以铅笔长度为L=7.20cm-2.00cm=5.20cm
(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
二、体积的测量
典例1:(2022七上·缙云期末)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
(1)“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小石块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小石块放入量筒后,会使液面上升到最大刻度线处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小石块放入量筒后,量筒内的液面满足 的水量。
(2)现有 100 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测出体积为 15 立方厘米的形状不规则的小 石块,需加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合适是 。
A.5 毫升 B.50 毫升 C.80 毫升 D.95 毫升
【答案】(1)石块能全部浸没(2)B,C
变式1:(2022·浙江金华市婺城区七年级期末)在一次进行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科同学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明同学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将数据记录在了数据表格中,分别是40mL和43mL,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
A.41.5mL B.40mL C.42mL D.43mL
【答案】B
【解析】进行量筒读数时,应注意视线与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
由题意知,小科同学按照要求读数,读数正确,小明同学未按照读数要求,是错误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变式2:(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塑料盒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它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绳子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盒的体积是1cm3 B.没有步骤A和C也能测出塑料盒体积
C.根据C和D可以测出塑料盒的体积 D.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答案】C
【解析】AB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金属环浸没在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1=54mL,再用金属环和塑料盒一块浸没水中,读出总体积V2=60mL,则塑料盒的体积V=V2-V1=60mL-54mL=6mL=6cm3
据此分析,测量塑料盒的体积只需要C和D两个步骤,故C正确,AB错误;
D.塑料盒的体积等于金属环和塑料盒的总体积和金属环的体积之差,塑料盒浸没深度的大小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故D错误。故选C
变式3:(2022七上·余杭期中)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
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
(3)实验后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答案】(1)乙 (2)20cm3 (3)A,B,C
易错题
1-5、BAABC 6C
7、【答案】C
【解析】
当温度为41℃时,实际温度为t1=(41 20)× =35℃;当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温度为t=( +20)℃=56℃;故C正确.
8、B
9、D
10.【答案】67;-3
11.【答案】 (1)BACEDF;偏大(2)50;25
12.【答案】 (1)降低;小;13℃(2)要求玻璃管内径要细
(3)存在这样的一个温度,此时甲乙的示数相同,该温度为35摄氏度
13.【答案】 (1)解:甲在实际温度 20℃到 80℃之间的刻度格数:78-14=64 格
甲每格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60/64℃
-2 和 14 差 16 格,则温差为 16×60/64℃=15℃
20℃-15℃=5℃
(2)解:设实际温度为 t 时,与甲的示数相同
(t-14)×60/64℃=(t-20),t=110℃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1)2.50 cm;-13 ℃
(2)A;C
17.【答案】(1)药匙
(2)试管
(3)烧杯;玻璃棒
18.【答案】①③;5 cm3
19.【答案】(1)0.9
(2)500
(3)8.5;0.0085
20.【答案】(1)36.8℃;热胀冷缩
(2)降低
21.【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
(2)低
(3)用容积更大或口径更细的的圆底烧瓶
(4)40℃
22.【答案】(1)V3-V4
(2)20 cm3
(3)乙同学将石块从水中取出时会带出一些水,使测出的石块体积偏大
23.【答案】(1)电风扇的风来自与背面和侧面
(2)通过飘起的角度大小反应风的大小
(3)换用不同的电风扇,再次重复前面的实验即可
24.【答案】(1)10ml清水
(2)洗手液
(3)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4)甲、乙区域中活蚯蚓的条数相同
25.【答案】(1)25
(2)相同时间内水温下降量(热水温度将至室温所需时间)
(3)甲
(4)A
26.【答案】(1)BCD或BDC;
(2)A;B;C
27.【答案】解:实验步骤:
⑴用刻度尺测出墨水瓶的底面直径d;
⑵在墨水瓶中倒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出水的深度h1;
⑶塞紧瓶塞,将墨水瓶倒置,用刻度尺测出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高度h2。
墨水瓶的容积为V=Sh=π( )2×(h1+h2)= πd2×(h1+h2)。
28.【答案】(1)用手拿着试管在给其加热
(2)在实验室吃东西
(3)在实验室睡觉
(4)烧杯中的药剂倒在了书上(用手直接拿正在加热的烧杯)
29.【答案】(1)24.8
(2)0.17
(3)小
30.【答案】(1)刻度尺(直尺)
(2)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所标记的长度,记为L
(3)S=60000L
31、【答案】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大
32【答案】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 向2、3、4、5号培养皿分别加入等量的A、B、C、D四种浓度的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 抑制 多次(重复)
【解析】
(1)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所以题干中取四个烧杯,分别加入80ml、60ml、40ml、20ml的蒸馏水,再分别加入等量一小包过期感冒灵颗粒,充分搅拌溶解,得到A、B、C、D四种浓度的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其中A是对照组,B、C、D是实验组,该试验的变量是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
(2)选取50粒相同且饱满的水稻种子,均分并平铺放入编号为1~5组的相同培养皿中。向1号培养皿加入适量清水,向2、3、4、5号培养皿分别加入等量的A、B、C、D四种浓度的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将5个组同时放置于25℃环境恒温培养。
(3)4号和5号组培养皿中的种子发芽率30%和10%,因此根据坐标图内完善4、5组实验结果的柱形图,如图所示:
(4)据表中数据可见:用少许过期感冒清热颗粒溶液培养的种子的萌发数量少于用清水培养的种子的萌发数量,并且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5)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实验中除了每组选用20粒而不是1粒种子外,还应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