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5.1.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5.1.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26 16:3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
情景导入
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点燃的生日蜡烛会越烧越短。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怎样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重点)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难点)
3.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意义。(重点)
授课
一、质量守恒定律
观察与思考: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猜想】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没有变化。
【设计实验】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与探究:
方案一:
【实验原理】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红磷,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盖紧,在导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1.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过程】
反应前总质量(m1)       
实验现象      
反应后总质量(m2)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按实际
按实际
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鼓起后变瘪
点燃
P+O2 P2O5
【问题讨论】
(1)锥形瓶底部的细沙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系在玻璃管上端的气球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球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锥形瓶底部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
气球鼓起;反应消耗了氧气,生成固体,瓶内压强减小,冷却后气球变瘪
密闭装置,缓冲压强
实验与探究:
方案二: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皮塞,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光亮),将其放入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将铁丝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铁+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
2.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反应前总质量(m1)      
实验现象
反应后总质量(m2)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按实际
铁钉表面覆盖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Fe+CuSO4 Cu+FeSO4
按实际
归纳与小结: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点拨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②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即过量的反应物)的质量不算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当中。③质量守恒定律是质量的守恒,不是体积的守恒。
观察与思考: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交流与讨论: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分子
分解为
原子
组合
新分子
交流与讨论:
化学反应前后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元素质量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改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可能
改变
元素的化合价
分子数目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2.“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计算在内。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等。
3.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观察与思考:
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后质量为什么减轻了?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呢?
2.镁条燃烧后的质量为什么增加了?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呢?
完成课本第94页实验5-1和实验5-2,填写有关实验内容并分析“守恒”或“不守恒”的原因。
1.实验5-1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分析
快速产生气泡
Na2CO3+HCl NaCl+H2O+CO2
不平衡(或指针偏右)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知识点 质量“不守恒”的实验情况分析
2. 实验5-2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固体质量变化的原因
结果分析 (填“>”“<”或“=”)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有白烟产生
平衡(或不平衡,指针偏左/右)
点燃
Mg+O2 MgO

白烟
>
<

(1)镁条燃烧后,产物中增加了______元素的质量,会导致固体质量增加;
(2)镁条燃烧过程中,有一部分氧化镁以________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且坩埚钳上可能也粘有一部分氧化镁,均会造成氧化镁损失,会导致固体质量减少。
质量增加:增加的氧元素质量______损失的氧化镁质量;质量减少:增加的氧元素质量______损失的氧化镁质量;质量不变:增加的氧元素质量______损失的氧化镁质量。
【实验反思】
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时,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该在    体系中进行。
教师点拨 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或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指参加反应或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气体和水不能遗漏。
密闭
课堂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
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质:五个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
分子个数可能改变
课堂检测
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
2.将a g硫和b 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若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的物质为混合物,则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
A.等于(a+b)g  B.不小于(a+b)g 
C.小于(a+b)g  D.不大于(a+b)g
3.如图是通过红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磷燃烧放热并产生大量白雾
B.若红磷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果
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鼓起后变瘪
D.实验结束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C
C
3.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后质量减小
B.木炭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原来木炭的质量小
C.电解水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D.20 mL酒精与2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 mL
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D
B
直击中考
1.(2023德州一模)我国科学家成功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分别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路径。下列有关合成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C.合成前后碳、氢、氧原子改变
D.该合成“粮食”的过程可节省化肥70%
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O2通过臭氧发生器转化为O3,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总数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
C
B
3.(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实验进行20min时,测得实验①、②溶液中DMF的含量几乎为0,实验③、④溶液中DMF的含量略有下降。同时测得四个实验中碳元素的去除率ac()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l2O3可能对DMF有微弱的吸附作用
B.实验条件下,O2不能有效降解DMF
C.实验①和②进行20min时,DMF部分转化为CO2逸出
D.实验④是为了排除实验①中O2的影响,实验④中O2可用N2代替
D
4.(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纯净物甲是一种绿色能源,相对分子质量为46。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8.0g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丙、5.4g丁和2.8g戊。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4.6g
B.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甲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若使生成的戊充分氧化,至少还需乙3.2g
D
5.(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真题)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其中一步关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和丁都属于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