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灯光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灯光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6 19:4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灯 光
课文导入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却又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的生活,多少革命战士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阅读这篇课文,感受灯光的来之不易。
学习目标
1. 快速默读课文,和同学讨论: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2.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3. 体会革命先辈崇高的品质,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初读课文
噢 电 钮 围歼战 郝副营长
倚 着 憧 憬 豫皖苏 千钧一发
璀 璨 黑魆魆
ō
wǎn
jiān
hǎo

niǔ
chōnɡ jǐnɡ

jūn
cuǐ càn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路标》,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宏伟】(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阻挡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伤害,在掩体前面和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我”想起“往事”,抒发作者对战友的缅怀之情。
1-2
3-11
12
写一写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围绕“灯光”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
围绕“灯光”,作者记叙了在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设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由设问引入回忆,开始倒叙。 “深深的回忆” 暗指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记忆深刻的。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那时的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极度贫困,郝副营长和生在农村的身为记者的“我”都没有见过电灯。所以,郝副营长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着什么呢?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句话写出了郝副营长怎样的神态?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感受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既是实在的景象,又衬托出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插图上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千万万战士的革命理想,而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了桥梁,这桥梁是千万战士用生命铸就的;“理想——奋斗——现实”都与课文题目“灯光”有关,“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说一说文中的“灯光”“火光”与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
理想:
插图上的“灯光”
奋斗:
战场上的“火光”
现实:
广场上的“灯光”
想想: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2. 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 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 可能想到什么
4.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憧憬着以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人们能够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当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会想 :
身为营长我该怎么办 我该怎么办……如果不能歼灭敌人,我们会有更多的战士牺牲,我们这次围歼战就会失败,孩子们今后怎能在灯光下看书、学习,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不能眼眼睁睁地看着这次战斗的失败,我豁出去了。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舍己为人
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带着对郝副营长无限的崇敬之情,一起读读8—11自然段。
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仔细品读,说说这句话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二十二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是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的。“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既是对前面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的理想勇于献身,对此,你想说些什么呢?
在和平安宁的今天,我们不要忘记曾经为今天幸福生活而牺牲的先辈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作者对郝副营长深深的怀念。
课文中天安门前的璀璨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之间有什么联系?
天安门前的璀璨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都象征着充满光明、温暖的新生活,战场上微弱的火光象征着希望。革命先辈正是为了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在希望的鼓舞下,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生活在盛世的我们,要永远缅怀革命先辈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的生活。
理想
奋斗
现实
“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这是这些革命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愿坚
灯光
战斗前——深情憧憬
战斗中——点燃书本、壮烈牺牲
现在
现在
“多好啊”
引起回忆
华灯
前后照应
板书设计
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