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26 17:1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3元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三、教学分析
元素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感官经验,但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既是学生今后学习好化学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元素的概念不仅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但在前几章学习中,学生已了解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构成,可以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学生通过学习物质构成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物质的微粒观,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化学学科打下基础,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专题内容虽然学习要求不高,但在化学启蒙教育中确实不可或缺的。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
学生活动 思考,列举生活中的含钙食品(或药物)。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
【提出问题】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 指的是什么 (分子,原子,还是…… )
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还有说元素的。
教师活动【讲述】其中的“钙”、“锌”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元素。那么什么是元素呢
环节二 元素的概念
元素,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如前面的学习中知道,1-20号元素如:H 、He、O、Na等教师给出如下两组物质:
【提出问题】请从组成上分析每组物质的共同点是什么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得出:(1)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另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氢元素;(2)不同物质中的氧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不同物质中的氢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
【讲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将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氧元素,质子数都是1的氢原子统称氢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的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元素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讲述】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能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一个氢元素组成的。
教师活动 通过二氧化碳、金刚石和氯化钠,讲解物质从微观上来说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从宏观上来说是由元素组成的。并建构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的关系。 学生活动倾听,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并建构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提出问题】元素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引导学生通过下表进行对比分析:
环节三、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化学观念,并认识元素的分类
教师活动
学生分析、讨论,完成下表内容:
并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观察下列元素的名称,看看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分析讨论,发现:从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有共同之处,有的都有“钅”,有的都有“石”字旁……
【讲述】金属的分类与元素名称的关系。
环节四、认识身边物质中的元素
【讲述】物质的种类很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它们在地壳、生物细胞(包括人体)中的含量分别是多少呢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60,认识生活中元素的存在。仔细分析地壳中的元素、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有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交流讨论,得出:(1)地壳中排在前四位的元素;(2)细胞中的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教师讲述教师通过投影补充人体中、海水中的元素。
教学反思
本课题我在上课过程中,从生活事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元素的欲望,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课题,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元素的观念,使得较为抽象的概念变得较为浅显易懂。课堂的逻辑性教好,重点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