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国的自然环境 复习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单元知识链接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中国的自然环境 复习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单元知识链接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6 23:1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单元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地形特征,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掌握我国的地势特征,理解其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2.知道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掌握我国降水分布不均的现状及原因;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理解我国对长江水能和航运的开发利用;理解“地上河”现象的成因,掌握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措施。
4.知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了解我国的防灾减灾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单元思维导图】
【单元知识梳理】
1.复杂多样的地形
不同走向的山脉 东西走向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
南北走向 贺兰山、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2.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我国地势特征的优越性
三级阶梯状的地势特征对我国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影响
气候 地势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资源 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交通 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于东西交通
4.中国的气温及温度带
气温 影响因素 南北跨纬度很广
分布特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北极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温度带 划分依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及青藏高原区
5.中国的降水及干湿地区
降水的变化趋势 空间 很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时间 不均匀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一般来说,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年际变化大
干湿 地区 划分依据: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 主要植被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湿润区 800毫米以上 森林 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半湿润区 400—800毫米 森林草原 以旱田为主的耕地
半干旱区 200—400毫米 草原 草地
干旱区 200毫米以下 荒漠草原、荒漠 沙漠、戈壁广布
6.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温带季风气候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秦岭—淮河
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回归线以南(云南省、广东省、台湾省南部和海南省)
高原山地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7.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冬季风和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亚欧大陆内部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西北风、东北风(偏北风) 东南风、西南风(偏南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地形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8.长江和黄河的概况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 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 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长度 6300千米 中国第一大河 5464千米 中国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 180多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
年径流量 9500多亿立方米 660多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 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上中下游分界点 宜昌(湖北)、湖口(江西) 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
水能 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河段
开发水利 在干支流已建和正在修建多座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如葛洲坝、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大规模开发长江航运,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
主要危害 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造成危害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
治理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修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上游加强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退田还湖 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9.自然灾害
定义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
种类口主要分布地区 气象灾害 干旱 华北地区(最严重)
洪涝 南方地区(最频繁)
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
寒潮 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地质灾害 地震 西南地区、东南地区
滑坡 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泥石流
总体特征 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防灾措施 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修建大量的防灾工程
救灾措施 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单元易混易错】
1.河流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落差大的地区,即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而不是分布在水量大、地势平坦的阶梯上。河流受地势影响,顺势而流。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但不是所有河流都受总体地势的影响,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典例】1.我国地势特征对河流的影响包括( )
①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②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③方便东西交通,沟通沿海和内地联系
④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有利于农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我国湿润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大于800毫米,但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因为气温低,蒸发量小,年降水量虽小于800毫米,却属于湿润地区。因此,划分干湿地区要参考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不能单纯只分析年降水量的多少,而应同时分析这一地区蒸发量的状况。
【典例】我东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不足800mm,但是却有湿润区分布的原因是( )
A.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较弱 B.纬度较低,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C.纬度较高,气温高,蒸发强 D.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主要与夏季风有关:季风区是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非季风区是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或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而不是“受冬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典例】在德州的小华发现冬季国旗向偏南方向飘扬,夏季国旗则向偏北方向飘扬,这种现象与我国气候的哪一特征相关(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4.干旱与干旱灾害
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即使无降水也不能构成旱灾,只有干旱影响到生产和生活并带来经济损失、威胁生命安全时才是干旱灾害。干旱通常指降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们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
【典例】读“我国旱灾发生频次分布图”,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旱情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常受台风影响,可缓解旱情
B.乙地位于干旱地区,旱情严重
C.丙地区终年少雨,旱情严重
D.三地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单元对接中考】
一、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022年·新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在的地形区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为黄土高原 B.②为华北平原
C.③为青藏高原 D.④为柴达木盆地
2.图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地形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2023年·湖南衡阳】图示意我国植被不同的五个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图中山脉是阶梯分界线的是( )
A.贺兰山横断山脉 B.秦岭大兴安岭
C.昆仑山横断山脉 D.秦岭贺兰山
2.关于图示区域的资源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牧草资源主要分布在①②③区域 B.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④区域
C.煤炭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⑤区域 D.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③和⑤区域
三、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布
【2023年·河北石家庄】图为我国入秋时间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地点入秋时间最晚的是( )
A.拉萨 B.包头 C.上海 D.广州
2.拉萨入秋时间比上海早,是由于拉萨比上海( )
A.纬度高 B.海拔高 C.降水多 D.光照强
3.旅游达人李明想追逐秋天的脚步尽可能多的感受祖国大美秋色,他选择的路线合理的是( )
A.从广州向北到漠河 B.从漠河向南到广州
C.从上海向西到阿勒泰 D.从阿勒泰向东到上海
四、我国五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2022年·山东临沂】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幅气候资料图,一幅是拉萨的,一幅是哈尔滨的,属于拉萨的是 ,说明判断的理由。
2.滑雪运动是人们喜爱的冬季运动项目,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各地滑雪场数量存在明显差异。2019年底黑龙江省有120多处滑雪场,居全国首位。请从自然条件方面解释黑龙江省滑雪场数量多的原因。
3.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东北地区的农业部门以 为主,青藏地区的农业部门以 为主,解释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
雅鲁藏布江谷地出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良:油菜籽粒大,千粒重比东部平原高一倍;甜菜比北方地区的甜菜平均单根重20%~30%。
4.请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5.东北三省的很多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鞍山的工业结构(下图)代表了东北的产业结构特点。据图说出鞍山工业结构特点,并说明工业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五、长江的概况及开发治理
【2021年·四川凉山】下图是长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之歌》中唱到“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的“高山”“大海”最有可能是( )
A.秦岭、南海 B.唐古拉山、东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 D.昆仑山、黄海
2.下列关于长江流域防治洪灾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修建水利枢纽 B.加固河堤 C.围湖造田 D.退耕还林
六、黄河的概况、治理与开发
【2023年·福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李白描述黄河和太行山的诗句。下图示意黄河和太行山脉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大 B.有结冰期 C.流量大 D.流速快
2.推测诗中情景反映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3.推测太行山脉积雪融化最早的地区位于山脉的( )
A.南段高海拔地区 B.南段低海拔地区 C.北段高海拔地区 D.北段低海拔地区
七、我国自然灾害的分析
【2023年·山东临沂】2022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干旱、风雹和地震灾害为主,台风、冷冻和沙尘暴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下图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自然灾害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洪涝 B.干旱 C.风雹 D.地震
2.干旱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青藏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答案以及解析
【单元易混易错】
1.A
解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A正确。故选A
2.答案:A
解析: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水分蒸发较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于湿润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答案:A
解析:德州位于山东省,由所学知识可知,东部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多为偏南风;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多为偏北风,故在德州的小华发现冬季国旗向偏南方向飘扬,夏季国旗则向偏北方向飘扬,这种现象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相关,A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区不经常受台风影响,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A错误。乙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涝灾频发;B错误。丙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湿润地区,旱情并不严重;C错误。三地均属于季风气候,旱灾频发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D正确。故选D。
【单元对接中考】
一、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答案:B 14.A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①为喜马拉雅山北部的青藏高原;②是位于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③是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高原;④是位于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2.答案:A
解析: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以上四个地形区中,①青藏高原位于第一阶梯,②华北平原位于第三阶梯,③内蒙古高原位于第二阶梯,④塔里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A正确。故选A。
二、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1.答案:C
解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和⑤区域耕地资源丰富,D正确;③区域位于我国华北、东北地区,牧草资源不丰富,A错误;④区域海拔高,远离海洋,水资源不丰富,B错误;⑤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南方地区,煤炭和石油资源不丰富,C错误。故选D。
三、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布
1.答案:D
解析:纬度越高、入秋越早,海拔越高、入秋越早。读图可知,广州入秋时间为11月1日,时间最晚,D正确;包头是8月1日、上海市9月中下旬、拉萨是8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拉萨入秋时间比上海早,是由于拉萨与上海相比,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入秋时间早,B正确;跟纬度、降水和光照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旅游达人李明想追逐秋天的脚步尽可能多的感受祖国大美秋色,他选择的路线合理的是从漠河向南到广州,漠河最早入秋,广州很晚入秋,可以尽情追逐秋天的美景,A错误,B正确;从上海向西到阿勒泰、从阿勒泰向东到上海是东西走向的,入秋时间没有从漠河向南到广州那么明显,C、D错误。故选B。
四、我国五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答案:1.乙,甲图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图为高原山地气候,拉萨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2.黑龙江省冬季漫长严寒,降雪丰富,雪期长;山地多。
3.种植业;畜牧业;东北三省平原广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寒气候区,天然草场广布。
4.雅鲁藏布江谷地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
5.鞍山以钢铁工业(或钢铁工业、非金属矿物加工、机械制造)为主。鞍山附近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
详解:1.哈尔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拉萨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根据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甲图属于哈尔滨,乙图属于拉萨。
2.从地形看,滑雪场需要选择在山地修建;从气候看,滑雪场需要修建在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的地区。黑龙江省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脉,山地多,且黑龙江省是我国纬度最高,冬季气温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冬季漫长寒冷,降雪丰富,雪期长,积雪不易融化,所以黑龙江省滑雪场数量多。
3.东北地区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东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由于热量不足,不适合种植业的大规模发展,但该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
4.雅鲁藏布江河谷主要种植青稞和小麦等农产品,这里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种植的农产品穗大粒饱,品质优良。
5.据图可知,鞍山钢铁工业、非金属矿物加工、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占比最大,说明鞍山工业的结构特点是以重工业为主,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鞍山附近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鞍山的重工业正是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
五、长江的概况及开发治理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向东注入东海,因此这里挽起的“高山”和“大海”分别是唐古拉山和东海,B正确。故选B。
2.答案:C
解析:修建水利枢纽、加固河堤是长江流域防治洪灾的工程措施,退耕还林有利于治理长江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是防治洪灾的生物措施,A、B、D正确;围湖造田会造成湖泊减少,不利于湖泊对长江水量进行调节,会造成中下游的洪灾,C错误。故选C。
六、黄河的概况、治理与开发
1.答案:B
解析:黄河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位于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有结冰期,B正确;与含沙量大、流量大、流速快无关,A、C、D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黄河一般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河流封冻,结冰期大概为3个月,故该情景反映的月份是1月,A正确;4、7、10月气温较高,黄河无结冰期,B、C、D错误。故选A。
3.答案:B
解析:纬度低,气温高,积雪融化快,海拔低,气温高,积雪融化快,故太行山脉积雪融化最早的地区位于山脉的南段低海拔地区,B正确;海拔高地区积雪融化慢,北段纬度高,气温低,积雪融化慢,A、C、D错误。故选B。
七、我国自然灾害的分析
1.答案:D
解析: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台风(飓风或强热带风暴),暴雨,洪涝,干旱,沙尘暴等。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故地震属于地质灾害,D符合题意;洪涝、干旱、风雹都属于气象灾害,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干旱灾害多发区是颜色最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