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整理和复习1.数与代数(十三)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整理和复习1.数与代数(十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18 10:14:02

文档简介

整理和复习1.数与代数(十三)
一、数与代数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
(1)一条水渠的长度一定,每天修的米数和一共需修的天数。(  )
(2)一条水渠的长度一定,已修的长度和剩下的长度。(  )
(3)订阅《小学生学习报》的份数和需要付的钱。(  )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  )
(5)每吨自来水的价钱一定,所用水的吨数和所需付的水费。(  )
(6)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
【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6)错误
【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1)一条水渠的长度(一定)=每天修的米数×一共需要修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即正确;
(2) 一条水渠的长度(一定)=已修的长度+剩下的长度,不成比例关系,即错误;
(3)订阅《小学生学习报》每份的钱数(一定)=需要付的钱数÷订阅《小学生学习报》的份数,成正比例关系,即正确;
(4)直角边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两条直角边的乘积÷2,成反比例关系,即正确;
(5)每吨自来水的价钱(一定)=所需付的水费÷所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即正确;
(6)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不成比例,即错误。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正确;(6)错误。
【分析】两个量相乘,积一定则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两个量相除,商一定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2.学校的一间会议室,用边长5dm的方砖铺地,需要2000块。如果改用边长4dm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用比例解答)
【答案】解:设如果改用边长4dm的方砖铺地,需要x块,则
4×4×x=5×5×2000
16x=25×2000
16x=50000
16x÷16=50000÷16
x=3125
答:需要3125块。
【知识点】反比例应用题
【解析】【分析】设如果改用边长4dm的方砖铺地,需要x块,根据“原来一块方砖的面积×原来需要方砖的块数=现在一块方砖的面积×现在需要方砖的块数”,一块方砖的块数=边长 ×边长,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3.明明一家三口和玲玲一家四口聚餐,餐费总共花了560元。如果两家按人数分摊餐费,两家各应付多少元?
【答案】解:明明家:560×
=560×
=240(元);
玲玲家:560×
=560×
=320(元)
答:明明家应付240元,玲玲家应付320元。
【知识点】分数乘法的应用
【解析】【分析】明明家应付的钱数=餐费总共花的钱数×,玲玲家应付的钱数=餐费总共花的钱数×,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4.在比例尺是1:600的图纸上,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9.42cm。这个花坛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解:花坛的半径=9.42÷3.14÷2
=3÷2
=1.5(cm)
花坛的实际半径=1.5÷(1:600)
=1.5×600
=900(cm)
=9m,
花坛的实际面积=3.14×92
=3.14×81
=254.34(平方米)
答:这个花坛的实际面积是254.34平方米。
【知识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解析】【分析】根据圆的周长=π×半径÷2计算出圆形花坛的图上距离,接下来根据花坛的实际半径=图上距离÷比例尺,计算出花坛的实际半径,再将单位转化成米数,最后根据圆的面积=π×实际半径的平方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5.甲、乙两车间原有人数的比是3:2,从甲车间调48人到乙车间后,甲车间与乙车间的人数之比是2:3。甲、乙两车间原来各有多少人?
【答案】解:设甲车间原来有3x人,乙车间原来有2x人,则
(3x-48):(2x+48)=2:3
3×(3x-48)=2×(2x+48)
9x-48×3=4x+2×48
(9-4)x=48×2+48×3
5x=48×(2+3)
x=48
甲车间原来的人数=48×3=144(人);
乙车间原来的人数=48×2=96(人)。
答:甲车间原来有144人,乙车间原来有96人。
【知识点】列方程解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比的应用
【解析】【分析】设甲车间原来有3x人,乙车间原来有2x人,根据“(甲车间原来的人数-调走的人数):(乙车间原来的人数+调走的人数)=现在甲车间与乙车间的人数之比”即可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答案。
1 / 1整理和复习1.数与代数(十三)
一、数与代数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
(1)一条水渠的长度一定,每天修的米数和一共需修的天数。(  )
(2)一条水渠的长度一定,已修的长度和剩下的长度。(  )
(3)订阅《小学生学习报》的份数和需要付的钱。(  )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  )
(5)每吨自来水的价钱一定,所用水的吨数和所需付的水费。(  )
(6)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
2.学校的一间会议室,用边长5dm的方砖铺地,需要2000块。如果改用边长4dm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用比例解答)
3.明明一家三口和玲玲一家四口聚餐,餐费总共花了560元。如果两家按人数分摊餐费,两家各应付多少元?
4.在比例尺是1:600的图纸上,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9.42cm。这个花坛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甲、乙两车间原有人数的比是3:2,从甲车间调48人到乙车间后,甲车间与乙车间的人数之比是2:3。甲、乙两车间原来各有多少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6)错误
【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1)一条水渠的长度(一定)=每天修的米数×一共需要修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即正确;
(2) 一条水渠的长度(一定)=已修的长度+剩下的长度,不成比例关系,即错误;
(3)订阅《小学生学习报》每份的钱数(一定)=需要付的钱数÷订阅《小学生学习报》的份数,成正比例关系,即正确;
(4)直角边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两条直角边的乘积÷2,成反比例关系,即正确;
(5)每吨自来水的价钱(一定)=所需付的水费÷所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即正确;
(6)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不成比例,即错误。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正确;(6)错误。
【分析】两个量相乘,积一定则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两个量相除,商一定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2.【答案】解:设如果改用边长4dm的方砖铺地,需要x块,则
4×4×x=5×5×2000
16x=25×2000
16x=50000
16x÷16=50000÷16
x=3125
答:需要3125块。
【知识点】反比例应用题
【解析】【分析】设如果改用边长4dm的方砖铺地,需要x块,根据“原来一块方砖的面积×原来需要方砖的块数=现在一块方砖的面积×现在需要方砖的块数”,一块方砖的块数=边长 ×边长,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3.【答案】解:明明家:560×
=560×
=240(元);
玲玲家:560×
=560×
=320(元)
答:明明家应付240元,玲玲家应付320元。
【知识点】分数乘法的应用
【解析】【分析】明明家应付的钱数=餐费总共花的钱数×,玲玲家应付的钱数=餐费总共花的钱数×,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4.【答案】解:花坛的半径=9.42÷3.14÷2
=3÷2
=1.5(cm)
花坛的实际半径=1.5÷(1:600)
=1.5×600
=900(cm)
=9m,
花坛的实际面积=3.14×92
=3.14×81
=254.34(平方米)
答:这个花坛的实际面积是254.34平方米。
【知识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解析】【分析】根据圆的周长=π×半径÷2计算出圆形花坛的图上距离,接下来根据花坛的实际半径=图上距离÷比例尺,计算出花坛的实际半径,再将单位转化成米数,最后根据圆的面积=π×实际半径的平方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解:设甲车间原来有3x人,乙车间原来有2x人,则
(3x-48):(2x+48)=2:3
3×(3x-48)=2×(2x+48)
9x-48×3=4x+2×48
(9-4)x=48×2+48×3
5x=48×(2+3)
x=48
甲车间原来的人数=48×3=144(人);
乙车间原来的人数=48×2=96(人)。
答:甲车间原来有144人,乙车间原来有96人。
【知识点】列方程解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比的应用
【解析】【分析】设甲车间原来有3x人,乙车间原来有2x人,根据“(甲车间原来的人数-调走的人数):(乙车间原来的人数+调走的人数)=现在甲车间与乙车间的人数之比”即可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答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