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5《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5《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6 17:3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
2.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3. 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教学重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史铁生。21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有着怎样复杂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其后陆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病隙碎笔》。
三、字词积累: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记牢字形)
瘫痪 暴怒 沉寂 侍弄
捶打 憔悴 央求 絮叨
诀别 淡雅 高洁 烂漫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接下来学习一下成语解释
1.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2.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以上是我们需要记忆的字词部分接下来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这篇《秋天的怀念》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秋天的故事吧!
四、内容归纳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心里挂念的仍然是“我”和未成年的妹妹。又一年的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和妹妹懂得了母亲的期盼: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五、朗读指导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彩和声音语调。朗读时,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提示,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感情。
明确: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而忧伤的。叙述的语气:平静而内敛。
2.体味各段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
节奏,是朗读全篇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所构成的整体感。节奏要与全文的逻辑思路、感情基调统一,同时段落之间因为有感情的变化,也会有相应的节奏变化。下面我们逐段分析进行朗读练习。
第1段:
母亲提议推着双腿瘫痪的“我”去看菊花,我愤怒地拒绝了。要读出“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激动心情。(“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而母亲见到儿子如此自轻自贱,心疼不已,给予安抚,因此在读到母亲的动作和语言时,语调要延长,读出撕心裂肺的那份心疼和强忍痛苦耐心安慰的颤音,给予儿子生的力量。(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第2段:
写母亲的病入膏肓,疼痛难忍,虽然是插叙内容,但是作为儿子得知至亲至爱的母亲已经病到如此田地,当然是痛彻心扉,语气陡然低沉。
第3段:
写母亲又一次提议去看菊花,“我”勉强答应,这让母亲喜出望外,激动难忍。以致于“絮絮叨叨”,因此读此段时应该略带轻松愉快的语气。(……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第4段:
独句成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说明母亲已经离开人世,这次看花计划未能成行,成为我的终生遗憾,读此段时情绪陡然低沉,要读得特别缓慢、沉重。
第5、6段:
写母亲溘然长逝,我悔恨不已,应该读得沉重痛心,语速缓慢。
第7段:
多年以后,带着母亲的遗愿,妹妹推着“我”去看北海的菊花,我明白了要好好儿活。在读第7段之前,要停顿较长时间,拉开回忆的时空。这段里写菊花开得烂漫,暗示“我”走出了生活的阴影,对未来充满希望。情绪是积极的,声调是上扬的。(“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六、再读课文,汇报展示
七、布置作业:本课的生字词各写2遍
八、课堂小结:
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记住了母亲的一句话“好好儿活”,母亲希望“我”好好儿活,“我”好好儿活了吗?母亲又是怎样对待“我”的,演绎了怎样的母爱深情呢?同学们,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本文,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私的母爱和作者复杂的情感。
附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朗读指导
感情基调:深沉而忧伤
叙述语气:平静而内敛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品读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稳重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体会“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天,和作者一起深情怀念那深沉无私的母爱。
二、题解: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是母亲)
2、为什么在秋天怀念?
(1)“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2)“秋天”是“我”的不幸遭遇、低落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3)“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三、整体感知: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几次提及?其背景和结果有何不同?
明确:
本文以“看花”为线索,展开你叙事和议论。三次提到“看花”。
第一次是春天,因为“暴怒无常”,母亲提议去北海公园看花,是希望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驱散我心中的阴云,重新唤起我生活的热情和信心。我不但没有响应,反而大发脾气,自暴自弃。明媚的春花也不能消解“我”的颓废,驱散“我”的愁云;
第二次是秋天,母亲提议去北海公园看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敢面对生活困境,顽强地活下去。“我”勉强同意母亲看花的提议,未能成行,母亲就突然病逝。母亲的生命和秋天的花草一样衰萎了;
第三次也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公园看花,完成了母亲生前的心愿,我体悟到生命的可贵,决心和妹妹坚强地活下去。
四、分析文本:
(一)关于“我”
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什么?试找出相关语句。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我”的“暴怒无常”主要表现在不能以欣赏或者平常的心情接受本来美好的事物。无论是春天的归雁,还是甜美的歌声,或者是外出赏花,都不能唤起“我”对生活的热情。其本质是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因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
(二)关于“母亲”
面对“我”的暴躁,母亲是怎样对待儿子的?找出描写母亲的相关语句,我们来品析细节,读懂母爱。
1、“……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过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明确:
运用了叠词,两个“悄悄地”描写母亲来去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偷偷地” 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扰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他用宽容的母爱容忍着儿子暴怒。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的行为伤害了自己,所以要“偷偷地听我的动静”。母亲躲出去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儿子。“悄悄”“偷偷”的无声动作的背后,是母亲疼痛不已的揪心。“红红的”含蓄地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她比“我”更为痛苦,又无可诉说。只能以泪洗面。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
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说、安慰“我”。“扑过来”“抓住我的手”体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内心的痛苦与焦急;“忍住哭声”体现了母亲在用一种强大的毅力克制着自己的悲痛,努力地给儿子一切坚定的力量。说出的话语,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读之让人怆然。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
明确:
这位细心的母亲,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伤的情绪,她担心儿子触景生情,更加地悲观和绝望。一个“挡”字,体现了母亲的细心,一个“去北海去看菊花”的请求体现了母亲的用心良苦。“憔悴的脸”表明母亲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可见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明确:
仅仅因为我勉强同意出游,母亲就喜出望外,展开话题,提起“我”儿时的趣事。北海公园是我童年时经常去游玩的地方,母亲希望这样的重游,能唤起“我”美好的回忆,让“我”从不幸中振作起来。她有些忘情,忘乎所以,暂时忘记了眼前的烦恼,直到她突然意识到犯了“禁忌”,才从“梦”中惊醒,母亲“忽然不说了”她意识到她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字无心的表达又勾起儿子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的内心比我还沉重。
5.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整艰难地呼吸着,想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想说什么?你能把母亲的话补充完整吗?
示例:
我最亲爱的儿子,很遗憾妈妈不能陪你走完人生路了,请原谅妈妈对你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因为妈妈实在不忍心让你再为我担心了。
和妹妹一起去北海看看怒放的菊花吧!深秋时节,菊花开得那么绚烂,让人看着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妈妈相信你能够好好儿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妈妈永远爱你!
明确:
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蹚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惜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言未尽,意无穷,弥留之际放心不下的还是一双儿女,多么纯粹无私的母爱啊!
(三)评价母亲: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思考: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明确:
1. 身患重病,饱受病痛的巨大折磨;儿子瘫痪,饱受心灵的煎熬,苦上加苦;时刻叮嘱儿子“好好儿好”用心良苦。真是一个活得最苦楚的母亲。
2. 理解儿子的痛苦,包容儿子的暴怒,想方设法安慰儿子,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慈爱包容的母亲。
3. 几次“悄悄”出去和进来,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心思细腻的母亲。
4. 身患绝症,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同时承受着儿子终生截瘫的残酷现实,我们看到了一位无私坚忍的母亲。
5. 懂得让儿子明白如何面对人生的不幸,母爱不仅仅是哎和给予,还有一份责任,就是教育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我们看到了一位睿智的母亲。
五、探究主旨
母亲溘然长逝,我才知道母亲原来病得如此严重,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判断出母亲的病情?从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第2自然段)
明确:
“一直”表达了作者但是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第4自然段)
明确: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憾的心情。
3.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第5自然段)
明确:
“绝”和“竟”说明作者对当时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真切体悟到作者在文中传递的复杂情感:1.对母亲的深切怀念;2.自己的悔恨与愧疚;3、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六、理解“好好儿活”
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烂漫之花,我们就来读他的《病隙碎笔》中的这段话,看看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到了怎样的境界。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看来史铁生已经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开始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他后来从事创作,就是让生命丰盈起来的最好见证!
七、课堂小结:
《秋天的怀念》这是一个颇有诗意的标题,寓沉重于轻灵中。母亲在秋天病逝,带走了未能陪儿子去看菊花的遗憾,留下了对儿女的无尽牵挂。多年 后的一个秋天,“我”在妹妹的陪同下,终于完成了母亲的遗愿,去北海看花,也以实际行动告慰母亲:她惦记的儿女都在按照她生前的愿望,坚强地生活着。同学们,让我们拥有如花的心情,好好儿活着!让日子像花儿一样一朵一朵地幸福绽放!
八、布置作业:
学完本文之后,你是否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感动呢?你会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你的妈妈对你所做的一切,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封信。
附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我:暴怒无常
母亲:最苦楚
慈爱包容
心思细腻 好好儿活
无私坚忍
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