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练习题(带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时,小芳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图1)所示,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完成填空。冰的熔点是℃,从开始加热经过2 min,冰处于态(选填“固”或“液”)。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8 -6 -4 -2 0 0 0 0 0 1 2 3
图1
2.今年夏天酷热难耐,小明在家里吃冰棒解暑是因为冰在熔化时(选填“吸”
或“放”)热,吹电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促进了身体表面汗液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晚上,小明将家里空调的设定温度调低,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如图2,发现窗玻璃的(选填“内”或“外”)侧出现了小水珠,许多地区出现了有史以来最高气温,为减缓温室效应、热岛效应,请提出一项合理的措施.
3.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气”,这是现
象;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现象。(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4.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5.如图3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6.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为 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为 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7.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如果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A.4℃B.0℃C.-40℃D.略高于-40℃
8.《天工开物》的"透火焙(bèi)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
是将刚生产出来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4)。给墙烤火能
使湿纸干得快,原因是()
A.升高了湿纸的温度
B.加快了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C.增大了湿纸的表面积
D.改变了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9.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冰棒纸时,冰棒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冰棒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10.如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11.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B.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C.寒冷的北方室外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12.冬季开车时,前窗玻璃经常会蒙上一层雾气,影响司机的视线。通常司机会打开空调开关向玻璃吹暖风,雾气会很快消失。在此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A.液化、汽化B.升华、汽化
C.凝华、升华D.液化、升华
13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14.如图5,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全场。“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说法正确的是()
A.“雨水有雨,一年多雨”——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白露,露珠遍路”——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15.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16.早在公元前 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
B.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持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C.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需要吸热
D.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水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17.小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实验室常用温度汁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小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该温度值为℃。
(2)该实验应选用(“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18.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甲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烧杯上加盖的目的。
(2)改正错误后,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明同学每隔1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华同学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了读数。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3)该次实验时,水的沸点为98℃,说明该地的气压(选填“等于”、“小于”或“大于”)标准大气压。
甲乙
(4)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选填序号)。
A.冰B.霜C.雾D.雪
(5)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第三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