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7 07:4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选择题
1.右图是小王同学的听课笔记摘录。据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击倭寇
D.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的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衔门,而且并未颁行,可见,清政府并不准备认真执行,但《南京条约》的签订却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表现在(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
D.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3.1909年5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四艘老旧的舰船,缓缓驶出三亚榆林港,开始对西沙群岛进行巡阅。这是沉默多年的中国海军重返南海的一次努力,也是晚清时期一次意义深远的主权宣示行动。
近代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始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雅克萨之战
D.太平天国运动
4.“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中人中国,而女红失业。”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援挥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天津条约》签订后
5.“中国皇帝陛下同意,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以进行通商贸易,不受阻挠和限制……”材料描述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可知,他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是( )
A.闭关锁国,腐败不堪 B.兵弱银荒,国力日衰 C.列强瓜分,国家危亡 D.惩治毒贩,打击侵略
7.以下是某班同学搜集的反映历史的四部影片,若按影片主题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风云》 ③《火烧圆明园》 ④《林则徐》
A.④①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8.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是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贸易的纠纷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深入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要求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0.曾经是中国宝物的圆明园十二兽首都流散到国外,目前已经有7个回归中国,不过龙首、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下落不明。导致这些宝物被迫离开故土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1.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以上场景发生在( )
A. 1840年 B. 1842年 C. 1856年 D. 1860年
12.下列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
猴首 猪首 牛首 虎首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3.下列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的部分内容,其中最能反映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的条款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D.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14..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1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
①《天津条约》②《南京条约》③《北京条约》④《瑷珲条约》
16、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17、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18、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李自成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秋收起义
19、“这次叛乱的唯一良好后果,就是上帝借助它作为一种动力,打破一个伟大民族的死气沉沉的气氛,使他们觉醒,意识到需要有一个新国家。1894年、1895年、1898年、1900年、1901年和1904年到1905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正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次叛乱”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0、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
A.金田起义 B.洪秀全 C.“扶清灭洋” D.《天朝田亩制度》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凌青(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原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道:……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窗下了光挥的一某,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从当时双方的兵力来看,中国占有绝对的优势:清军总兵力约80万,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常备军,英国陆军只有10万人。英国只出动了一支拥有几十般规船、几百门大炮、一万多士兵的侵略军就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庞大的清王朝。
(1)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鸦片战争时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最后的结果却是中国战败了,那么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鸦片战争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
面对毒品的危害,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当怎样做?
22.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从历史到现实,毒品危害极大。当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的壮举,令人拍手称赞。然而英国却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的第一次较量。
材料二:“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鸦片战争中我国人民群众组织第一次大规模抗英斗争的事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2)“鸦片”给中国带了巨大的伤害,谈谈作为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3)材料二表达的是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目的是什么?请列举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各一个。
(4)近代晚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我们应吸取历史教训,谈谈为了使祖国更加强大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23.阅读下列材料:
张三(1817~1864年),广东梅县人,靠祖辈留下的五亩薄地为生。多次参加科举,奈何屡试不中,当过县官的幕僚,因看不惯官府黑暗,愤而辞退,后战祸起,为保国跑到广州去当兵。可惜空有报国之志,难有用武之地。同样再后来战争又起,只得在听到敌人在京师杀人放火及本省又被割了一块地后,悻悻(怨恨、不高兴)回家。当天国兴起时,怒而加入太平军,最终力战而死。死后家人请当地士绅写一块墓碑,因其曾是“贼”遭到拒绝。但很久以后,人们还常提起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张三当兵亲历了我国近代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敌人在京师杀人放火”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3)当地士绅为什么说张三曾是“贼”?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5AAAAA 6-10BAABB 11-15DBDCC 16-20CCBAC
21.(1)虎门销烟。
(2)清政府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3)清政府和封建主义的腐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4)珍惜生命,拒绝毒品。
22.(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3)洋务运动;目的: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统治。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这就要求中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技文化知识,以壮大国家实力,提高国家地位。
23.(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当时的士绅正是太平军打击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当地的士绅说张三是“贼”。张三是一个刚正不阿,勇于抗争、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正义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