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第13课《不求甚解》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语文第13课《不求甚解》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7 08: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不求甚解》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成语“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属褒义。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那么,应该怎么正确看待“不求甚解”呢?今天,我们来听听马南邨的见解。
【学习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2、掌握多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3、借鉴文中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作者简介】
马南邨(cūn)(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60年代初,在《北京晚报》开辟了《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其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文体知识】
议论文
议论文按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议论文常见的驳论方法:
①直接反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②间接反驳:反证法(通过正面立论来反驳)、归谬法。
【读音释义】
①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②不尽然:不一定是这样;不完全如此。
③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④要诀:重要的诀窍。
⑤咬文嚼(jiáo)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⑥大略:大致的情况或内容。
【整体把握】
1、本文与《谈读书》的议论方式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文是驳论,《谈读书》是立论。
2、作者批驳的是什么?作者对此的观点又是什么?
明确: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哪两层含义?
明确: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即要“会意”。
2、“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明确:“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读书方法(会意)。养成“好读书”的习惯是“不求甚解”的前提。
3、第5、6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举普列汉诺夫读书的例子,从反面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书应抱虚心的态度”的观点;
举诸葛亮读书的例子,从正面论证“观其大略”(会意)的读书方法是高明的。
正反对比论证,突出了“不求甚解”的重要性,有力地批驳了“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这一观点。
4、第7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去。
这一段阐明了“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马马虎虎”指读书很不认真;而“不求甚解”指读书在会意,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这样写,让读者避免产生误解,使论述更严谨。
5、“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第8段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陆象山的话,说明“不求甚解”的重要性,有力地批驳了“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这一观点,使论证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6、通过作者的分析,得出了什么结论?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论: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结尾作用:深化了中心论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发出号召: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7、纵观全文,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怎样的?
明确: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要活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8、驳论文的批驳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本文属于哪一种?试着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并说说本文的论证结构。
明确:驳论点。
论证思路: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
论证结构:递进式(逐层深入地剖析问题)。
9、归纳主旨
明确:本文全面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反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以领会其实质。
【拓展延伸】
运用求异思维,选择下面的一个成语,试着翻出新意。
①知足常乐 ②班门弄斧 ③滥竽充数 ④异想天开
明确:①知足常乐:不思进取,怎么能进步?
②班门弄斧: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③滥竽充数: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④异想天开:跳出习惯性思维,大胆想象,才能取得大成就。
【课堂检测】
第1段中“其实也不尽然”里的“然”指的是什么?“也不尽然”是什么意思?
答案:“然”是指“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也不尽然”是指也不完全是这样,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即不能把话说死。措辞准确、严谨。
2、“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不能“盲目地反对”的又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
答案:“不必提倡”的“不求甚解”是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不能“盲目反对”的“不求甚解”是指只求领会要旨,不在字句上花太大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