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拓展:比难题篇(含答案)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思维拓展:比难题篇(含答案)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27 11:3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思维拓展:比(难题篇)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在80克水中放入20克盐,盐和盐水的质量比是( )。
A.4∶1 B.1∶4 C.5∶1 D.1∶5
2.甲、乙两人所走路程比是,所用时间比是,则速度比是( )。
A. B. C. D.
3.一条路,已修的路程占全程的,那么已修的路程与未修的路程的比是( )。
A.3∶1 B.1∶3 C.3∶7 D.7∶3
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1∶3,乙数和丙数的比是11∶5,( )数最小。
A.甲 B.乙 C.丙 D.不能确定
5.把甲粮仓中粮食的调入乙粮仓后,两仓的粮食相等,原来甲、乙两个粮仓中粮食的比是( )
A.3∶5 B.5∶4 C.5∶3 D.4∶5
6.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数是乙数的 B.甲数比乙数多
C.甲数比乙数少 D.甲数比乙数多
二、填空题
7.两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的比是5∶3,它们面积的比是( )。
8.甲是乙的,则乙与甲的比是( )。
9.李阳和明明同时从公园的南、北门出发,相向而行,李阳每分钟行走100米,明明速度与李阳的速度比是4∶5,两人出发20分钟后相遇,公园南、北门相距 ( )米。
10.用35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一个腰和底的长度比是3∶1,则腰长( )厘米。
1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5∶3∶1,已知这个长方体的所有棱长之和为180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2.《周髀算经》中记载:“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意思是说: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勾)和4(股)时,径(弦)则为5。后人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3股4弦5。”一个直角三角形3条边的长度比是3∶4∶5,斜边长25厘米,另外两条直角边分别长( )和( ),面积是( )。
三、判断题
13.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速度比是1∶60。( )
14.a∶b=2∶4,则b是a的2倍。( )
15.如果甲、乙两数的比是8∶9,那么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 )
16.把5克酒精溶于50克的水中,酒精和酒精溶液的比是1∶10。( )
17.28∶12=(28÷2)∶(12×2)( )
四、解答题
18.甲、乙两袋大米的重量比是5:1,从甲袋中取出220千克大米放入乙袋.这时两袋大米的重量比是4:5.求两袋大米的重量和是多少千克?
19.兄弟二人存款钱数的比是4:7,如果哥哥再存入48元,那么兄弟二人的存款钱数恰好相等.两人原来各存款多少元?
20.妈妈做了一种冰淇淋,需要牛奶、米浆、白糖按3:5:2混合而成.
(1)妈妈做了60千克冰淇淋,牛奶和白糖各需多少千克?
(2)妈妈先称出50千克的米浆,则牛奶和白糖各需多少千克?
21.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分别从相距1500千米的甲、乙两站同时相对开出,经过5时相遇,快车和慢车两车的速度比是3∶2,相遇时快车行了多少千米?
22.某工厂第四季度共生产零件1410个,其中10月份与11月份产量的比是6∶7,12月份与11月份产量的比是3∶2,求这三个月产量之比是多少?三个月各生产了零件多少个?
23.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去放牧,跑走了一只公羊后,他发现剩下的羊中公羊和母羊的比是9:7.过了一会儿,跑走的公羊回到羊群,却又跑走了一只母羊,这时公羊与母羊的比是7:5.这群羊原来有多少只?
参考答案:
1.D
【分析】已知在80克水中放入20克盐,先用盐的质量加上水的质量,求出盐水的质量;再根据比的意义写出盐和盐水的质量比,最后化简比即可。
【详解】20∶(20+80)
=20∶100
=(20÷20)∶(100÷20)
=1∶5
盐和盐水的质量比是1∶5。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比的意义及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C
【分析】由题意,甲乙二人的路程比、时间比均已给出,可依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出速度比。
【详解】具体可以列表解答:
甲 乙
路程之比 3 2
时间之比 6 5
速度之比
则甲乙速度比为:
故答案为:C
【点睛】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求出二人速度之比;并按照化简比的要求将其化简。
3.A
【分析】根据已修的路程占全程的,将全程看作4,已修看作3,未修就是4-3,根据比的意义写出比即可。
【详解】3∶(4-3)=3∶1
故答案为:A
【点睛】关键是理解分数和比的意义,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4.A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1∶3化为11∶33,11∶5化为33∶15,所以甲数和乙数的比是11∶33,乙数和丙数的比是33∶15,此时甲、乙和丙三个数的比为11∶33∶15,把甲数看作11份,乙数看作33份,丙数看作15份,每份一样,11份最少,所以甲数最小。
【详解】1∶3=11∶33
11∶5=33∶15
甲∶乙∶丙=11∶33∶15
11<15<33
所以甲数最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个数的化连比,关键是找出两个比中共同的量,然后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解答。
5.C
【分析】可以采用赋值的方法计算,设原来甲粮仓的粮食是5吨,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出现在两个粮仓各有多少吨,然后计算出乙仓粮食的重量,写出两个仓库原来粮食重量的比即可.
【详解】设原来甲粮仓的粮食是5吨,则调入乙仓:5×=1(吨),现在甲仓:5-1=4(吨),原来乙仓:4-1=3(吨);
原来甲、乙两个粮仓中粮食的比是:5:3.
故答案为C
6.B
【分析】把甲数看作“5”,则乙数是“4”,根据四个选项的意义,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然后再作出选择。
【详解】A.5÷4=
甲数是乙数,原题说法错误;
B.(5-4)÷4
=1÷4

甲数比乙数多,原题说法正确;
C.甲数大,乙数小,原题说法错误;
D.由B计算可知甲数比乙数多,原题说法,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用两数之差除以另一个数。
7.25∶9
【分析】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4,所以它们的周长比等于它们的边长的比;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所以它们的面积比就等于它们的边长平方的比。
【详解】根据分析得,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它们的周长比=5∶3,
它们的面积比=52∶32=25∶9。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理解正方形的面积比就等于它们的边长平方的比。
8.7∶4
【分析】把乙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甲占其中的4份,据此解答。
【详解】
由图可知,乙有7份,甲有4份,乙∶甲=7∶4
【点睛】找准单位“1”,根据比的意义确定比的前项和后项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9.3600
【分析】已知李阳的速度是100米/分,明明速度与李阳的速度比是4∶5,也就是明明速度是李阳的,用100乘求出明明的速度。然后根据速度和乘时间等于路程,即可求解。
【详解】100×=80(米/分)
(100+80)×20
=180×20
=3600(米)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速度和×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式。
10.15
【分析】题目明确给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之比,求出三条边的比,按比分配,求出腰的长度。
【详解】
【点睛】本道题较为简单,直接给出了腰和底的长度比,如果题目给出“已知两条边的比是3∶1”这样的条件,那就要分情况讨论,判断三条边的比是3∶3∶1,还是3∶1∶1。
11.1875
【分析】根据长方体的总棱长公式:L=(a+b+h)×4,据此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和,再结合按比分配问题,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最后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据此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80÷4×
=45×
=25(厘米)
180÷4×
=45×
=15(厘米)
180÷4×
=45×
=5(厘米)
25×15×5
=375×5
=1875(立方厘米)
则它的体积是1875立方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的体积,结合按比分配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2. 15厘米/15cm 20厘米/20cm 150平方厘米/150cm2
【分析】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3条边的长度比是3∶4∶5,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最长,可知这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占3份和4份,斜边占5份;
已知斜边长25厘米,用斜边的长度除以5,即可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3、乘4,求出两条直角边的长度;
因为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详解】一份数:
25÷5=5(厘米)
两条直角边分别是:
5×3=15(厘米)
5×4=20(厘米)
面积:
15×20÷2
=300÷2
=150(平方厘米)
两条直角边分别长15厘米和20厘米,面积是150平方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比的应用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运用,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求出三角形的底和高是解题的关键。
13.×
【分析】钟面上一共平均分为60个小格,60格为12小时,60÷12=5格,即1小时是5格;1小时的时间,分针走一圈即60格,时针走5格,时针与分针转动速度的比是:5∶60=1∶12,据此解答。
【详解】时针与分针转动速度的比是5∶60=1∶12
所以钟面上时针与分针转动速度的比是1∶60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5格。
14.√
【详解】略
15.√
【分析】假设甲、乙两数的分别是8和9,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比较即可。
【详解】8×=6
9×=6
则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所以原题干说法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明确用乘法是解题的关键。
16.×
【分析】根据题意,利用酒精加水求出酒精溶液的质量,再利用比的意义求出酒精和酒精溶液的比即可判断。
【详解】5∶(5+50)
=5∶55
=(5÷5)∶(55÷5)
=1∶11
所以把5克酒精溶于50克的水中,酒精和酒精溶液的比是1∶11,故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酒精溶液的质量=酒精的质量+水的质量。
17.
【解析】略
18.两袋大米的重量和是565千克
【详解】试题分析:首先根据甲、乙两袋大米的重量比是5:1,求出甲占甲乙两袋的,然后再根据两袋大米的重量比是4:5,求出甲占甲乙两袋的,220千克的对应分率是(﹣),用除法解答即可.
解:5+1=6(份),
4+5=9(份),
220÷(﹣)
=220÷,
=565(千克);
答:两袋大米的重量和是565千克.
点评:此题单位“1”是甲乙两袋大米的总重量,单位“1”是不变的,找到220千克的对应分率(﹣),用除法解答即可.
19.哥哥原来存款64元,弟弟原来存款112元
【详解】试题分析:由“兄弟二人存款钱数的比是4:7,”把哥哥的存款看作4份,弟弟的是7份,则相差7﹣4=3份,由此求出1份,进而求出两人原来各存款数.
解:1份是:48÷(7﹣4)=16(元),
哥哥的存款:16×4=64(元),
弟弟的存款:16×7=112(元),
答:哥哥原来存款64元,弟弟原来存款112元.
点评:关键是把比转化为份数,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一份数,进而求出答案.
20.(1)牛奶18千克,白糖12千克(2)牛奶30千克,白糖20千克
【详解】(1)牛奶:60× =18(千克)
白糖:60× =12(千克)
(2)50÷5=10(千克)
牛奶:3×10=30(千克)
白糖:2×10=20(千克)
21.900千米
【分析】我们用总路程1500除以相遇的时间5小时,就是快慢车的速度的和,用速度和乘快车占快慢车总和的分率,就是快车的速度,用快车的速度乘时间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1500÷5×
=300×
=180(千米/时)
180×5=90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遇问题。先求出两车速度和,再运用比的知识求出快车速度,进而解决问题。
22.12∶14∶21;360千克;420千克;630千克
【分析】(1)把“10月份与11月份产量的比是6∶7”理解为10月份的产量是11月份产量的,把“12月份与11月份产量的比是3∶2”理解为12月份的产量是11月份产量的,把11月份的产量看作单位“1”,根据题意,进行比即可;
(2)然后把三个月份的产量都转化为分别占第四季度总产量的几分之几,把第四季度的总产量看作单位“1”,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分别解答即可。
【详解】(1)∶1∶
=(×14)∶(1×14)∶(×14)
=12∶14∶21
(2)12+14+21=47
10月:1410×=360(千克)
11月:1410×=420(千克)
12月:1410×=630(千克)
答:这三个月产量之比是12∶14∶21,10月份产量是360千克,11月份产量是420千克,12月份产量是630千克。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进行转化,转化为同一单位“1”下进行比,进而得出三个数的连比,然后按照按比例分配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23.这群羊原来有49只
【详解】试题分析:把跑走1只羊后的两种羊的总数量看作单位“1”,则母羊占这个总数的,跑走1只母羊后,这个总数量是不变的,则母羊占这个总数的,母羊减少了这个总数的(﹣),而这个分率所对应的数量是1,于是用对应量1除以对应分率(﹣),就是跑走1只羊后的两种羊的总数量,再加上1就是这群羊原来的总数量.
解:1÷(﹣)+1,
=1÷(﹣)+1,
=1÷+1,
=48+1,
=49(只);
答:这群羊原来有49只.
点评:求出跑走的1只母羊所对应的分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