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语文 年级 二 课题 12.坐井观天 主备人 课时 2
辅备人
【课标要求】 一、课标内容要求 1.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二、学业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借助学过的偏旁部首推测字音字义,愿意向他人说出自己的猜想,遇到不认识的字,主动向他人请教。 2.喜欢阅读图画书、儿歌、童话、寓言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提示提取文本的显性信息,通过关键词句说出事物的特点,作简单推测。
【教材分析】 一、明确教材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本单元的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坐井观天》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要目光短浅,而要站得更高,要全面。故事短小,形象鲜明,情节有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明确教材的思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坐井观天》可以围绕课后题“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理解课文内容,再开展“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的讨论。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道理,初步掌握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
【学情分析】 1.字音方面,“哪”是多音字,在课文里两种读音都出现过。教学时建议让学生对比朗读,发现规律:“哪”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2.从字形、字义看,“渴、喝”比较容易混淆。教学时可以形象地引导学生建立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水,因而是三点水旁;“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是口字旁。
【学习目标】 1.基础性目标:我能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拓展性目标:我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错题集锦】
学生“学” (“六学”: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展示、反思) 教师“导” ( “三导”: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学) 渴、喝 观、沿、际
导学 1.我能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我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不相信,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
自学 1.识字。 (1)“哪”是多音字,对比朗读,发现规律:“哪”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2)比较“渴、喝”。借助顺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区别这两个字。 (3)加一加、换一换认读、理解“答、话、哪、抬”。 (4)查字典,理解“无边无际”中“际”的字义,再拓展其他带有“际”字的词语。 (5)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错”字。 “作业写错了。” “有错要改正。” (6)结合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理解“井沿、无边无际”。 2.写字。 (1)在课题中写“观”字,注意右边是“见”字而不是“贝”字,课题中“观天”即为“看天”。 (2)在课文句子中对比“渴、喝”,注意右下部分的笔顺,里面先写“人”字,再写“竖折”。 (3)写“沿”,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 (4)写“际”,注意“阝”。 1.识字。 (1)“哪”是多音字,在课文里两种读音都出现过。 (2)“渴、喝”比较容易混淆。引导学生建立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水,因而是三点水旁;“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是口字旁。 (3)本课识字教学要紧扣文本。如“沿、际”的学习,又如,生词“弄错”共出现三次,学习时可关注小鸟和青蛙争论时的语气。 2.写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写“际”字时,注意“阝”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
互学 1.读正确、读流利课文。 2.学生互相评价谁读得流利、读得好。 课文语句简短,口语化,创设互学互促的情境,鼓励学生互相评价谁读得流利、读得好,同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评学 1.第一组对话,读好问句。 (1)练习读儿化音“哪儿”。 (2)放回到句子中,练习读出问句上扬的语调。 2.第二组对话读好带有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 (1)“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①强调“别”字的劝谏意味。 ②强调“井口、那么远”等词语,语调上扬,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②比较朗读。 第三组对话读好提示语“笑了”。文流:“青蛙笑了”和“小鸟笑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它们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1.读课文对话,引导学生读出一问一答两人交流的感觉,并且把对话中的重音读对,把句子要表达的意思读清楚。 2.第二组对话情感很强烈,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语气语调的不同。如。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在比较朗读中,明显地感受到原文的感叹句和反问句在语气表达上更为强烈,突出了井底之蛙的自以为是。 3.第三组对话,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青蛙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所以在朗读青蛙的话的时候,要适当重读“天天、一……就……、不会”等词语,表现出青蛙是在非常自信地强调自己的理由。小鸟说的话中,“你是弄错了”中的“是”要重读,表示强调,加强语气。
【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 青蛙→井口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