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6 21:2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附件4:
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教师姓名 课名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学科 语文 章节 第六单元第三课 教材版本 统编版第四册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数字化终端 年级 二年级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的意思。2.能知道课文介绍的几种“天然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3.发展孩子观察生活、辨别方向、表达的能力。4.能感受大自然感的神奇,喜爱大自然。
三、学习者分析 孩子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东南西北的方位,但是本课较深奥,离孩子们生活有一定距离,所以要做好预习及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的道理。 解决措施:1.课前分组完成表格式预习拍照上传,提前深入感知课文,教师根据课间查看情况调整教学,以学定教;2.以图片、动图演示、编口诀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突破重难点。
五、运用的能力点 能力点1:通过观赏动图、音乐,吸引孩子注意,接着抛出问题:要是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引发孩子思考,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能力点2:拍照上传课前分组预习成果师生分析订正,方便老师掌握课前预习情况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学定教,查缺补漏。 能力点3:请孩子上台拖动PPT上的“南、北”指明方向,实现交互式教学,引发孩子思考,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效果良好。
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按照完整视频的时间点)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1.情境导入 2’58”—5’24” 1.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 观赏动图音乐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词语理解 6’28”—10’03” 1.理解词语意思 易课堂课件推送词语解释挑战题 平板完成填空 帮助孩子理解词语
3.明确“天然的指南针”概念 10’09”—11’13” 感受古代发明的神奇。 2.知道文中的指南针是自然产生的。 认识司南、指南针,区分“天然的指南针” 观图回答问题 能通过图片直观地认识司南、指南针,知道文中天然指南针是自然产生的。
4.找出文中天然的指南针 11’14—11’32” 能找出天然的指南针是哪些。 在文中找出天然的指南针是哪些。 看书并找出答案
5.拍照上传课前分组预习成果师生分析订正 12’38—17’07” 让孩子大概了解文中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方法。 2.老师根据回答以学定教、查缺补漏。 1.让孩子课前预习思考,得到成果并展示,同时大概了解文中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方法。 2.老师根据回答确定接下来每个天然指南针讲解时间和重点,以学定教、查缺补漏。 1.运用互动拍照上传课前分组预习成果。 2.师生共同分析订正 方便老师掌握课前预习情况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学定教,查缺补漏。
具体学习每个“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的办法。 1.17’19”—18’51” 2.18’54”—21’59” 3.22’30”—26’11” 4.26’19”—28’58” 1.通过朗读、图片、孩子上台演示、动图模拟阳光照射、口诀识记的方法帮助孩子弄清四个“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的原理。 读中理解太阳辨认方向的办法。 2.通过北斗七星图示来知道怎样找到北极星。扮演北极星指点方向说话练习。 3.请孩子上台拖动PPT上的“南、北”指明方向,引导理解“稠、稀”结合第一小节内容“中午的时候太阳永远高挂在南方”理解为什么“南稠北稀”。并口诀记忆。 4.通过太阳光线照射动图生动直观演示让孩子明白沟渠里的积雪为什么北边化得快南边化得慢和口诀“沟渠雪,北快南慢” 识记。 朗读、观察图片 教师提问引发思考 上台演示 4.观察动图模拟阳光照射回答问题、口诀识记。 通过朗读、图片、孩子上台演示、动图模拟阳光照射、口诀识记,这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孩子更好理解知识,明白文中辨别方向的科学道理。
课外知识扩展。 32’21”—35’58” 丰富孩子课外分辨方向的办法。 教师讲解引导及孩子分享结合 分享及试编儿歌 图片直观感受
8.作业布置 36’01”—37’05” 课内延伸课外学习 把学到及搜集到辨认方向的办法告诉其他小朋友 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七、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