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6最苦与最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6最苦与最乐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7 08:3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苦与最乐》
◇教材分析◇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性散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道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1.掌握基础的议论文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略读的阅读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2)学习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你们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最苦 什么最乐 〔学生发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对“最苦”与“最乐”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了解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著作大多收于《饮冰室合集》中。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契约(qì)  揽(lǎn)
循环(xún) 卸却(xiè)
监督(dū) 悲天悯人(mǐn)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任重而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三、了解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和看法。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论据是证明、支撑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的材料,即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论据一般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是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四、学习新课
步骤一:略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完成后互相交流修改。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而不能   。
明确: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根据文章内容,划分文章段落。
明确: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6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步骤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1.文章第一部分是如何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一分论点的
明确:
第1段作者提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接着,第2段指出“最苦”的内涵,从而得出“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一分论点。第3段主要运用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作者首先列举了“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些“未尽责任”的具体情况,进而叙述“未尽责任”将会有怎样的痛苦。然后作者又由对个人说到了“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有着应负的责任,接着说这些责任未尽到而产生的种种痛苦的状态。作者这样多方面、多角度地摆事实来论证观点,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明白。
2.文章第二部分是如何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分论点的
明确:
第二部分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一方面,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和名人名言充当理论论据,来论证什么是“最乐”;另一方面,作者自己言辞恳切地讲道理,向读者分析观点的正确性,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这样先举例子,再引用名言,接着自述大道理,论述层层深入,观点也更加鲜明深刻。
3.一般以一对互为反义的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那么可否把文题改为“最乐与最苦”
明确:
不可以,因为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能先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行文应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
步骤三:再读文章,品析表达
1.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明确: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位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
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明确:
这段话引用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本文的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上,请具体分析。
明确:
就句式而言,开头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本文虽然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的运用等。
本文语言的简洁性表现在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步骤四:拓展延伸
1.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联系本文的观点,说说毕淑敏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明确:
因为这个苦孩子只是想着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想到尽自己的责任。人应学着尽到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2.请说说你在自己学习生活中有怎样的责任。
明确:
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对他人负责,尊重和接受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对集体负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履行自己的义务,承担并努力完成集体交给自己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对祖国有历史使命感。
五、课堂小结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人希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中。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毫无头绪的作文而费尽心思。这些事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继续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快乐吧!
六、布置作业
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围绕“责任是……”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分说: 最苦:未尽责任
最乐:尽了责任
总说: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课后反思◇
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因为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本课宜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