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6 23:5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统编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主题为编辑依据,体现语文教材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特点。第三单元是以“学习生活”为主题编写的,选文体裁涉及散文、自传和语录体文言文,体现以思想主题为核心,多元融合的理念。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表现了儿时的“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及天真、幼稚的心理特征,文字质朴深邃,韵味悠长。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充满极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也有很强的欲望,童年的时光相距较近,对于学习第一部分百草园的童年生活,相信我们的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对于其中第二段写景段的学习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段落的分析解读。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梳理行文线索。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阅读关键语段,学习如何运用多种修辞和写法突出景物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
所需材料: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到童年,我们会想到无忧无虑的游戏时光,会想到欢歌笑语的玩耍旅程。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为我们所熟知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他的童年时光是怎样的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梳理行文线索。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阅读关键语段,学习如何运用多种修辞和写法突出景物特征。
三、检查预习情况
对作者和作品进行介绍
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
四、初读感知
播放有关作家鲁迅生平的视频短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作家及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两个描写的重点地点,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明确】1-8段 百草园;9-24三味书屋
过渡段:9段
2.文中说,百草园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有趣的景物——不同季节景色不同;
神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别样的活动——雪地捕鸟。
小结:
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以下任务,并进行报告讲解
【学习任务】
品读百草园的美景
请同学们筛选并勾画出对这两处景物细致描写的段落加以赏析。
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文字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植物和动物?
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突出景物特征的呢?
(3)百草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导学案
【明确】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
角度: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入手。
顺序: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的顺序。
【明确】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气势。色彩丰富,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红和绿营造出了鲜明的色调,让人想象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一个矮,一个高,给人强烈的空间层次感和画面感。
【明确】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2.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
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明确】百草园是一个“乐园”。
总结:百草园是乐园,是无拘无束的童年时代象征
七、作业: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百草园。利用“不必说……”的句式,进行仿写你心中的“百草园”{必做}
运用所学,请以“校园之秋”为题,描写校园里的景物,要具体生动可感,注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选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导入,由学生说明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二、研读课文
1.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
【讨论展示】
学习环境:呆板、沉闷(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苦中作乐——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逃课到小花园玩乐,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蒙绣像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
2.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三、深入理解
1.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着说说你的理解。
【讨论分享】可从多个角度分析
  1: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四、小结
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我们每个人的儿童时代生活都有美好回忆和留念,让我们留住美好,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板书设计
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