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6 23:0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一、单元解析
本单元选文体裁多样,用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抒发情感,感悟生命的意义。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散文,描摹紫藤萝的外在情态感悟其内在精神,因景情变,借用紫藤萝暗示自己的情思。《一棵小桃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描述一颗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并借小桃树书写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的斗争不懈的追求。《外国诗二首》之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诗人被监禁时期,诗人仍满怀生活热情,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未选择的路》用象征的手法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古代诗歌五首》选了陈子昂、杜甫、王安石、陆游、龚自珍等人的诗作,诗人们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感悟。
二、单元作业设计目标
1.能默写课后“读读写写”中易错字词的音、形、义。
2.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进一步学习并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3.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了解托物言志的一般的写作思路,并能初步写简单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技巧。
三、单元作业内容
一、基础性作业
1.情景默写
(1)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bèng jiàn)的水花。
(2)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tiǎo dòu) 。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rěn jùn bù jīn) 的笑容。
(4)那里装的是什么xiān lù qióng jiāng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5)我只是伫立níng wàng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pù bù 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6)我浸在这fán mì 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7)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lǒng zhào 着我。
(8)它依傍一株kū huái 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
(9)我曾yí hàn 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10)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yī bàng 一株枯槐爬得很高。
2.诗文积累
(1)《登幽州台歌》中写诗人生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 , 。
(2)杜甫《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 。
(3) 龚自珍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 。
(4)同样是面对落花,晏殊说“无可奈何花落去”,龚自珍说“: , 。
(5)《登飞来峰》: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
(6)《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 , 。
(7)《登飞来峰》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 。
(8)杜甫《望岳》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 。
(9)、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 。
(二)学习运用写作手法
3.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第四单元我们学过了《陋室铭》与《爱莲说》,都属于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紫藤萝瀑布》中也使用来这种方法,请结合作者生平经历与课文,想一想紫藤萝寄托来作者怎样的情思。
梳理《一颗小桃树》中,小桃树的经历,作者的经历,借用这个小桃树,寄托来作者怎样的情思?
时间 成长经历 生长状态 我的状态
(三)比较阅读
5.通过阅读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根据提示完成不同点的表格内容。
(四)写作运用
6.写景状物
回家路上平时看到的美景,或者物联网看到的优美风景的视频,都曾令我们怦然心动,试着将它用文字描述出来,讲给同学们听。充分调动五官,并且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抓住景物特征,在聆听其他同学的讲述时,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并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
7.化物生情,托物言志
从下面的事物中任选一项,发挥想象,在描摹中传达出你自己独特的情感与志向。
(1)静静伫立的鹅卵石
(2)雪中松树
(3)奔腾不息的河流
(4)绚丽多彩的烟花
四、案例反思
本作业设计改变以往的死记硬背、机械抄,作业量与作业难度适合水平不同的学生完成作业。注重积累,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些作业涵盖、突出该单元的核心内容。但是本作业设计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没有凸显,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完成作业,整个作业设计完整性有所欠缺,需要再次深入文本加强作业之间的互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