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教学目标】
能阅读人口增长柱状图,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特点;
理解并学会计算自然增长率;
了解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重难点】
掌握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特点;
理解死亡率、生长率与自然生长率的定义并能够计算自然生长率。
【教材分析】
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这部分学习内容,针对“世界人口增长柱状图”设计了四个逐层推进的问题,从数据信息的提取,到人口增长特点的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升到对“人口爆炸时代”提法的认识和探讨等,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这种活动设计是基于7年级的学生对柱状图的阅读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活动侧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学习中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来处理特定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世界的人口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老师的PPT上是不是展示了这样一张图片,告诉我们每年的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那为什么我们要设定世界人口日呀?现在我们世界的人口呈现出怎么样的的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世界人口的学习。
【新课讲授】
人口数量及增长特点
教师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人口大国?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
教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这些人口大国,那同学们知道世界人口是怎样增长的吗?是比较均匀的、慢慢累积到今天的人口数量,还是相对而言爆发式的增长呢?
学生活动:阅读分析教材P48的活动探究,读图3-1得到1650年、1800年、2010年世界人口各是多少,分析世界人口数量的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世界人口数量多。
学生活动:根据PPT提示,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并完成表格。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由慢到快再到慢。
讨论分析: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医疗水平的提高;
人类寿命的延长;
婴儿死亡的减少;
生活水平的提高。
自然增长率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了解过我国的人口普查?在这样的普查中是如何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的变化状况的呢?没错,是用自然增长率来确定的吧。在我们学习自然增长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与自然增长率息息相关的另外两个概念。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49,找出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学生活动:分别请三个同学来说出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出生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提问:自然增长率>0,自然增长率=0,自然增长率<0,各代表什么?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后回答。
大于0代表着人口数量增加,等于0代表着人口数量不变,小于0代表着人口数量的减少。
课堂巩固:
2010年,中国大陆的总人口为134000万,出生率为1.19%、死亡率为0.71%。请你估算一下2010年度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 2010年度我国自然增长的人口有多少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0.48%
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人口 643.2万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教师:由图片引入,请同学们分析PPT上图片,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_低____,人口增长较_慢____
②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_高____,人口增长较_快____
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由于人的迅速增长可能带来的各类问题。(教师提示:可以从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入手)
结论:资源环境方面:环境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资源短缺等问题;
社会经济方面:就医困难、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问题。
【课堂小结】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课题名称 世界的人种
教材分析 “世界的人种”是的第三章世界的居民中的第二节内容。本节介绍世界主要的人种特点、人种地区分布,向学生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把世界的多样性呈现给学生,防止学生用一种定势思维去看待世界,把世界的多样性呈现给学生,为世界语言和宗教作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的基础上,对世界居民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对人口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从图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归纳人种分布特征难度小。但是由于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训练较少,而人种判读要用综合特征去判读,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 目标 了解人种的划分及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 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并简单了解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 通过再现“亚洲飞人”苏炳添突破亚洲记录精彩瞬间,建立文化自信。 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协作优秀品质。、 通过黑人女性疫情期间被医生区别对待西方之乱的产生,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通过袁隆平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 通过展示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的贡献,树立平等的民族观。
教学环节 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思政目标
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观看“亚洲飞人”苏炳添短视频,引出课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 通过再现“亚洲飞人”苏炳添突破亚洲记录,建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人种划分 学生通过观察六位运动员的图片,小组合作总结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各自的特征。 2.学生观察图片给结合知识,正确辨识各人种。 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能够力;小组通过活动进行合作探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辨识人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协作优秀品质。
人种与地理环境 通过提问印地安人、阿拉伯人作为白种人肤色相对较黑引发思考,引出环境对人种外貌特征的影响。 播放视频,了解不同纬度区太阳光线及温度的不同对人种外貌特征的影响。 1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在认识普遍规律的基础分析客观事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视频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种特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人种分布 1.学生观察人种的分布图,小组合作总结人种的分布区 2.通过讲述罪恶的黑三角贸易,引导学生了解人口迁移对人种分布的影响。 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能够力;小组通过活动进行合作探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文字讲述黑奴贸易,培养学用生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分析人种在当今的分布。
种族平等 通过弗洛伊德之死,将黑种人遭受的不平等对待鲜活的公之于众,唤起学生种族平等的共鸣。 分别展示卓越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阐述他们都为人类璀璨的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呼吁平等的种族观。 习近平平等种族观的讲话,呼吁平等的种族观 引导学生了解种族歧视现状,养成关注身边地理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了解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为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努和的贡献,树立平等的民族观,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人种平等的参与者,要承担其世界建设的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地理实践力。 1.通过黑人女性疫情期间被医生区别对待西方之乱的产生,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2.通过袁隆平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国家自信。 树立平等的民族观
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记住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及其主要能使用地区。记住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2、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说出六种语言主要使用地区。运用地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4、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认识宗教自由,树立无神论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2、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地图 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世界上的朋友越来越多,到我国访问、经商、投资、旅游的外国人也将越来越多,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将更加频繁深入。因此了解世界上的语言、宗教等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两方面的知识。 学生思考
二、探究过程 一、世界的语言
学生活动:请4位同学分别用汉语和英语打招呼。
教师讲述:从刚才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人们的交往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思想的直接体现,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是民族的特征之一。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阅读课本P56-57及图3-8,完成 目前世界上共有 多种语言, 语、 语、 语、 语、 语、 语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 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2、填表: 主要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3、巴西主要使用 语。 世界的宗教 阅读课本P57--59,完成下列各题 1.世界三大宗教是 教、 教和 教。 2. 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阅读课本P58—59和“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完成下面表格 宗教发源地经典著作分布地区ABC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世界的语言和宗教,重点观察了课本中的两幅分布图以及大量相关的图片,同学们一定要做有心人,从图中探寻知识,在生活中搜集地理信息。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世界上的六大主要语言 学生读图3-8 。分组指出六大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读世界三大宗教示意图,指出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 明确三大宗教的习俗
三、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 学 反 思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主备教师设计思路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区别; 2.能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世界遗产及世界遗产的保护意义。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世界遗产的保护意义。 教学难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自学
自学活动: 自主阅读课本P60内容,将以下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中进行勾画。(2min) 1.什么是聚落?聚落主要的形式有哪些? 2.什么是城市?什么是乡村?城市和乡村有什么区别? 自学质疑:如:我的困难(或问题)是: 。
课上研学
自学反馈 学生简要说明聚落的定义及类型,与同桌展示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进行简单的辩论赛:喜欢城市生活还是乡村生活,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聚焦问题 影响聚落发展和形成的因素。 三、研究分享 1. 观看地区特色民居图片资料,小组合作探究影响聚落发展和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 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畅所欲言。 四、深度构建 一.当堂检测: 1.下列属于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工作的有( )。 A.纺织工业 B.饮食服务业 C.耕作业 D.邮电业 2.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纽特人特别耐寒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异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一定有聚落 B.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定为居民点 C.四合院是我国南方地区民居建筑的代表 D.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发展的作用,不如人文环境的作用重要 (二).梳理反思:学生本节课的收获,感受、疑问。 (三).总结归纳:
课后拓学
一、巩固知识 二、拓展提升 调查当地古代建筑旅游景点有无乱刻乱画的现象。请设计一条保护古建筑、杜绝不良现象的广告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