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6 23:4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警报声是在每年的哪一天响起的?这与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

从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根据课本P86,完成关于九一八事变相关内容表格。
时间
过程
结果
影响
1931年9月18日
柳条湖事件→袭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北三省沦陷,伪满洲国建立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东三省沦陷
长春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根据材料分析概括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一、九一八事变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后,控制了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并在此驻扎军队。1919年,关东军司令部正式组建,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最高指挥机关。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P86·相关史事
从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P81·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甲午中日战争
二十一条
根据材料分析概括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一、九一八事变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后,控制了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并在此驻扎军队。1919年,关东军司令部正式组建,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最高指挥机关。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P86·相关史事
从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P81·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②日本为转嫁国内危机
根据材料分析概括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一、九一八事变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后,控制了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并在此驻扎军队。1919年,关东军司令部正式组建,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最高指挥机关。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P86·相关史事
从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P81·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②日本为转嫁国内危机
③国民党积极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根据材料,分析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原因。
一、九一八事变
材料一:“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1931.7.23蒋介石在南昌发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书》
①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材料二:“一、此次之所以命令不抵抗主义,是因将此次事变诉诸于国际公审,以外交求得最后胜利。二、尚未到与日军抗争之时机,因此各军将士对日人依然平常那样对待,不得侵害。”
——《9月26日张学良对东北陆海军发布的对日不抵抗训令》
②寄希望于国际调停
血腥屠杀
掠夺资源
奴化教育
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残酷的殖民统治
细菌试验
制造无人区
一、九一八事变
1926年7月
一、九一八事变
东北各族民众
东北军爱国官兵
组织抗日义勇军
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
1936年初,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局部抗战
东北军将领马占山
共产党将领杨靖宇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日军侵占东北后,开始侵略华北,1933年1月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
1935年下,策划“华北自治运动”
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根据课本P88,完成关于一二·九运动相关知识表格
一二·九运动 时间
地点
口号
结果
性质
影响
1935年12月9日
北平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学生的呼号
共产党的声音
“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号召:_______________。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日,中共瓦窑堡召开会议,在会上确立了____________的方针。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概况
1、时间:
2、人物:
3、目的:
4、经过:
5、结果:
6、影响:
三、西安事变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1.根据材料,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2.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东三省沦陷→华北危机→学生请愿
三、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之前 西安事变 之后
国共关系 对峙、内战 和平解决 联合抗日
民众抗日 分散、局部抗战 有组织、有纪律联合抗战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概况:
1、时间:
2、人物:
3、目的:
4、经过:
5、结果:
6、影响:
三、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
逼蒋抗日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蒋介石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张、杨多次恳请无望
在共产党的感召下,张、杨与红军停战
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
中共参与西安事变谈判的代表(左起: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
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略
中国抗日
1932
伪满洲国建立
抗日义勇军、
游击战争
(局部抗战)
1935
下半年
华北自治运动
1935.12.9
一二 九运动
1936.12.12
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课堂小结(本课时间轴)
(中共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和平解决
1.(2022·改编四川巴中)中国人民历经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一二·九事变
D.西安事变
链接中考
A
2.(2022·四川内江)1932年3月8日,溥仪在“新京”宣布就任“满洲国执政”,“满洲国”成立,9日,溥仪举行了就职典礼。扶植这一伪政权的国家是( )
A.法国 B.俄国 C.日本 D.美国
链接中考
C
3.(2022·辽宁营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东北人民与未撤走的爱国官兵组织的抗日队伍是( )
A.工农革命军
B.抗日游击队
C.抗日义勇军
D.东北抗日联军
链接中考
C
4.(2022·广西贵港)以下对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经过了长期的组织准备
B.都是由青年学生首先发起
C.都发展成全国性的爱国运动
D.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链接中考
A
5.(2022·湖南湘西)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一次震惊中外的“事变”,该“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请问该“事变”是( )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皖南事变
D.西安事变
链接中考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