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7 01:20: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1.讲述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增强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2.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过程,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3.识记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一、张骞通西域
★学习聚焦: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 以西,现在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张骞出使西域
(1)第一次出使西域: 年,为联络 夹击匈奴,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2)第二次出使西域: 年,为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汉朝与西域互派使节、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学习聚焦: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
1.陆上丝绸之路
(1)前提条件: 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2)路线: →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 。
(3)物品、技术
从中原传入西域 汉朝的 、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 等技术
从西域传入中原 西域的核桃、 、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乐器和歌舞
(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 的大动脉。
(5)意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
(1)开辟时期: 时期。
(2)路线
①向东:山东沿岸→ →朝鲜、日本。
②向西:中国 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 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知识拓展】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
1.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汉武帝时,大破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3.西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出现,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经济发展
4.秦汉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丝绸为主的极富地域特色的产品对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三、对西域的管理
★学习聚焦:了解汉朝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的概况。
1.西域都护
(1)设置: 年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 。
(2)职责: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 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3)意义:标志着 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 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班超经营西域
(1)东汉明帝时, 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2)班超派 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知识拓展】家国情怀
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秉承古丝绸之路形成的丝路精神,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古丝绸之路上经济、政治、文化叫我和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经验,对于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常考点】1.时期:西汉。2.路线: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通往中亚、西亚,再到更远的欧洲。3.评价:是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4.作用: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识记西域的概念。
提示: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列表归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概况。
提示:
项目 第一次出使出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任务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发展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出发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结果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 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了
意义 了解到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互通有无,促进交流
3.简述张骞出使西域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提示:我们应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4.简述丝绸之路开辟的背景。
提示: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使者开始互相往来,东西方的文化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5.指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提示:长安(往西)→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6.识记汉朝与西域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物品及技术。
提示:(1)输出:丝绸、漆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
(2)输入: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
7.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提示:(1)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2)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8.简述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提示: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9.简述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的影响,以及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价值和作用。
提示:(1)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成了汉朝的兴盛。
(2)价值和作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0.识记汉朝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的概况。
提示: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11.简述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提示: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12.简述东汉政府经营西域的概况。
提示:(1)东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3)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13.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
提示:(1)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汉武帝时,大破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3)西汉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经济发展。
(4)秦汉文化的发展以及以丝绸为主的极富地域特色的产品对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一、单项选择题
1.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下图是我国2022年发行的4枚邮票,其纪念的历史事物( )
A.强化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B.给政府造成沉重经济负担
C.保证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D.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象征
2.《后汉书》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推动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汉武帝北击匈奴获胜 B.丝绸之路的通畅
C.孝文帝改革成效卓著 D.遣唐使多次来华
3.汉朝时,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西域。这说明( )
A.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的管辖
B.西域成为世界文明的唯一中心
C.西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D.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的史学著作。以下哪一项内容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A.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 B.明朝入股取土
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
5.某同学在复习秦汉王朝开疆拓土、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历史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疆域示意图。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汉代管理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伊犁将军
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的陆上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7.以下食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最初都以“胡”字命名。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张骞通西域 B.孝文帝改革 C.佛教传入中国 D.七国之乱
8.西汉王朝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它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是( )
A.西域都护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县令
9.下表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 )
商品交流 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黄瓜、石榴等传入内地;西域特产的葡萄酒融入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中国的铁器、丝绸等输入欧洲
文化交流 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井渠技术和穿井法由中国传向西方
宗教交流 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A.汉朝领土的扩张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大一统局面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姓名:________;身份:郎官;人生经历:公元前138年,他率领随从踏上了西行的征程,在途中被匈奴扣留,13年后回到阔别已久的都城。公元前119年,又率领300多人的使团走访了许多国家……
材料二 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
材料三

(1)写出材料一中人物的姓名:
(2)材料二中所说的“商贸大道”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条通道在东西方交流中的意义。
(3)根据所学,完成材料三“路线图”的填空。① ②
(4)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今新疆设置了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写出该机构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5)西汉时期,通过图示路线传入中国的宗教是什么?
01
目标任务
02
预习导学
03
常考图片
04
体系构建
05
问答式记忆清单
06
强化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1.讲述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增强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2.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过程,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3.识记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一、张骞通西域
★学习聚焦: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张骞出使西域
(1)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2)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为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汉朝与西域互派使节、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学习聚焦: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
1.陆上丝绸之路
(1)前提条件: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3)物品、技术
从中原传入西域 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
从西域传入中原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乐器和歌舞
(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5)意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
(1)开辟时期:汉武帝时期。
(2)路线
①向东: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②向西: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知识拓展】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
1.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汉武帝时,大破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3.西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出现,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经济发展
4.秦汉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丝绸为主的极富地域特色的产品对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三、对西域的管理
★学习聚焦:了解汉朝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的概况。
1.西域都护
(1)设置: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
(2)职责: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3)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班超经营西域
(1)东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知识拓展】家国情怀
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秉承古丝绸之路形成的丝路精神,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古丝绸之路上经济、政治、文化叫我和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经验,对于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常考点】1.时期:西汉。2.路线: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通往中亚、西亚,再到更远的欧洲。3.评价:是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4.作用: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识记西域的概念。
提示: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列表归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概况。
提示:
项目 第一次出使出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任务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发展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出发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结果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 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了
意义 了解到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互通有无,促进交流
3.简述张骞出使西域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提示:我们应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4.简述丝绸之路开辟的背景。
提示: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使者开始互相往来,东西方的文化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5.指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提示:长安(往西)→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6.识记汉朝与西域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物品及技术。
提示:(1)输出:丝绸、漆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
(2)输入: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
7.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提示:(1)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2)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8.简述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提示: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9.简述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的影响,以及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价值和作用。
提示:(1)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成了汉朝的兴盛。
(2)价值和作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0.识记汉朝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的概况。
提示: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11.简述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提示: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12.简述东汉政府经营西域的概况。
提示:(1)东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3)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13.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
提示:(1)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汉武帝时,大破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3)西汉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经济发展。
(4)秦汉文化的发展以及以丝绸为主的极富地域特色的产品对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一、单项选择题
1.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下图是我国2022年发行的4枚邮票,其纪念的历史事物( )
A.强化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B.给政府造成沉重经济负担
C.保证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D.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象征
2.《后汉书》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推动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汉武帝北击匈奴获胜 B.丝绸之路的通畅
C.孝文帝改革成效卓著 D.遣唐使多次来华
3.汉朝时,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西域。这说明( )
A.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的管辖
B.西域成为世界文明的唯一中心
C.西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D.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的史学著作。以下哪一项内容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A.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 B.明朝入股取土
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
5.某同学在复习秦汉王朝开疆拓土、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历史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疆域示意图。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汉代管理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伊犁将军
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的陆上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7.以下食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最初都以“胡”字命名。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张骞通西域 B.孝文帝改革 C.佛教传入中国 D.七国之乱
8.西汉王朝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它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是( )
A.西域都护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县令
9.下表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 )
商品交流 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黄瓜、石榴等传入内地;西域特产的葡萄酒融入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中国的铁器、丝绸等输入欧洲
文化交流 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井渠技术和穿井法由中国传向西方
宗教交流 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A.汉朝领土的扩张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大一统局面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姓名:________;身份:郎官;人生经历:公元前138年,他率领随从踏上了西行的征程,在途中被匈奴扣留,13年后回到阔别已久的都城。公元前119年,又率领300多人的使团走访了许多国家……
材料二 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
材料三

(1)写出材料一中人物的姓名:
(2)材料二中所说的“商贸大道”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条通道在东西方交流中的意义。
(3)根据所学,完成材料三“路线图”的填空。① ②
(4)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今新疆设置了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写出该机构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5)西汉时期,通过图示路线传入中国的宗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详解】根据题干“我国2022年发行的4枚邮票”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大漠雄关”“西域胜境”等体现的是丝绸之路,它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强化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是改土归流的影响,排除A项;给政府造成沉重经济负担是朝贡贸易的特点,排除B项;保证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说法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2.B【详解】材料中“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等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文化,因此推动这一现象的因素是丝绸之路的通畅,B项正确;汉武帝北击匈奴获胜是在汉朝前期,与材料中的东汉不符,排除A项;孝文帝改革是在南北朝时期,与材料中的东汉不符,排除C项;遣唐使多次来华是在唐朝时期,与材料中的东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汉朝时,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西域”,可知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西域(今新疆地区),到中亚、西亚,最远至欧洲(大秦),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因此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C项正确;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实行有效的管辖,与题干信息“汉朝时,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西域”不符,排除A项;西域成为世界文明的唯一中心,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题干信息没有涉及,题干信息体现的是“汉朝时,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西域”,排除D项。故选C项。
4.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长达3000余年间的历史,《资治通鉴》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据此分析可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C项正确;尧舜禹不在《资治通鉴》范围内,排除A项;明朝八股取土不在两者的记载范围内,排除B项;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在《史记》不能查阅到,排除D项。故选C项。
5.A【详解】据所学可知,汉代在西北方向设置的管理机构是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武周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排除C项;伊犁将军是清朝设立,排除D项。故选A项。
6.D【详解】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西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张骞通西域的路线是长安出发—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D项正确;丝绸之跌开通于西汉,排除A项;路线是长安出发—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排除B项;世界没有因此成为一个整体,排除C项。故选D项。
7.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通西域,沟通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从此西域等地的物种传入中原,如黄瓜、蚕豆、核桃等,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A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排除B项;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排除C项;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排除D项。故选A项。
8.A【详解】据材料“西汉王朝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它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并结合所学可知,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其最高长官是西域都护,A项正确;御史大夫是秦汉时期负责监察的中央官员,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太尉是负责军事的官员,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县令是县级地方官员,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9.D【详解】根据表格中的商品交流、文化交流、宗教交流的内容可得出,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方面的领土扩张,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外交流,不是对内的民族融合,排除B项;大一统局面在之前已经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
(1)人物:张骞。
(2)名称:丝绸之路。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3)西安 西域
(4)机构:西域都护。
意义: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5)宗教:佛教。
【详解】
(1)人物:根据材料一“姓名:__身份:郎官人生经历:公元前138年,他率领随从踏上了西行的征程,在途中被匈奴扣留,13年后回到阔别已久的都城。公元前119年,又率领300多人的使团走访了许多国家……。”可知,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
(2)名称:根据材料二“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可知,材料二的“商贸大道”后来被称作丝绸之路。根据材料“张骞出使西域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通道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3)地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经过玉门关、阳关,一直向西经过安息,到达大秦。故①处为长安;②处为西域。  
(4)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宣帝时期,西域都护设立。西域都护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主要人员均由中央任免。西域的一切事务均由都护去处理,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而且西域都护府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在西域的权限已经超过了国内的一般地方行政,似乎拥有与诸侯相等的权力,其权力最大的表现就是行使中央对于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西域都护设置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5)宗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宗教是佛教。
01
目标任务
02
预习导学
03
常考图片
04
体系构建
05
问答式记忆清单
06
强化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