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04 10:4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七) 课题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总第1、2、3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 杨莉 日期 2015.3.2
课堂流程一、预习检测展示 1.1题7号台前展示2.2题板书展示,1号订正3.3题1号台前展示二、重难点突破展示: 老师出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快速寻找答案,抢答之后订正。三、巩固提升展示出示投影,2题讨论后理解,课内语段阅读抢答。 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3.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4.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 二次备课
学习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展示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在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课文是 _______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2.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⑴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菜畦( ) 桑葚( ) 油蛉( ) 斑蝥( ) 锡箔 ( )臃肿( ) 确凿( ) 攒成( ) 蝉蜕( ) 脑髓( )觅食( ) 罕至 ( ) 拗 ( ) 秕谷( ) ⑵ 解释词语:①确凿: ② 轻捷:③人迹罕至: ④觅食:⑤渊博: ⑥宿儒:⑦鼎沸: ⑧高枕而卧:3.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_____个部分内容,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写 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二、重难点突破展示:(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及中间的过渡段,划上记号。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 )的百草园 ( )的三味书屋①用自己的话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②文中的过渡段起什么作用? ③ “我”是否知道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最后带着情感读这一段,看谁读得好。 (二)合作探究,初达目标2.读第1段。思考: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的意思。“似乎”与“确凿”是否有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品读第2段。指出“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因此,这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写景非常精彩,你认为精彩在哪方面,为什么?最后希望你精彩地读好这段,并按要求填空:这段景物描写层次分明,从描写的对象看,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________________ 再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描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 _______;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__________;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____________;描写黄蜂、叫天子,则突出它们的______ 。使我们感到百草园确实是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4.速读4——6段。思考: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速读7——8段。找出雪地捕鸟的描写。划出动词,再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仿照第七段“雪地捕鸟”的写法,用不少于六个动词写一个游戏或一项活动(如钓鱼、溜冰、骑自行车等),注意用词准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研读第二部分7.作者写在三味书屋上学时,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画画等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课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拗过去”这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①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你认为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四)理解本文主题9.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C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五)总结梳理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童趣的语调回忆自己的童年,获得些许温馨,聊以慰藉自己现实的孤寂与苦闷。歌颂了自由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的自己对童年的喜爱眷恋怀念惆怅的心情。 童年是我们每个人永远的记忆,冰心诗言“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童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永远留在记忆中。三、巩固提升展示(一)比一比,再组词:霄( ) 霭( ) 躁( ) 博( ) 释( )宵( ) 蔼( ) 燥( ) 搏( ) 译( )(二)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三)“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鲁迅对他的看法主要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尊敬。(四)课内语段阅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4.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写视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听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味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运用这种手法再续写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
课后反思
教研组查阅 包组领导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