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二节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二节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05 11:44:43

文档简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预习目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和对科学的崇尚之情。
【使用说明:】
1、认真阅读预习目标,结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画出本课的知识树。
2、根据导学案梳理知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思考回答右栏题目。(课前预习约用20分钟)
3、自主对“课堂探究”内容进行探究,以备课堂探究。(约用10-15分钟)
聪明的你表现一定会很棒呀
课前预习学案
自主学习
学学习思考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经营形态主要表现为家庭(田庄)手工业,后又出现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主要生产部门是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
发展阶段
(1)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夏商周时期: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3)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4)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类型
1、家庭手工业
(1)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经营为主的高度分散的 基础之上的,自给自足是其显著特点。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 ”的经济形式。
2、田庄手工业
(1)随着 的集中,汉代出现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2)田庄主要手工业生产:粮食、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的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制造。
(3)田庄的手工业生产也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思考:
1. 古代田庄经济的特点
(1)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2)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
(3)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2.“工官”制度
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计成本和奢侈性;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各种行业的封闭性;
授课人________ 班级______第____组 姓名_____________ 组内评价______ 任课教师评价________
自主学习
学学习思考
3、官营手工业
(1)“工官”制度
①起源:从 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有图的手工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②职能:由中央机构所属各“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
的物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
③投资:对朝廷财政来说,“工官”工场是一大支出。
④技术(利):“工官”工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⑤西汉官营纺织业机构:在长安设“ ”,在齐郡设“ ”。
【注释】三服官:每年用精美的丝织品制作皇室的冬、夏、春(秋)三季的服装,所以有三服之称。三服官分在三,各有职工数千人,每年花费数亿钱。
⑥局限(弊):
a服务对象——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 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 社会。
b行业关系——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 。
c技术传承——技术工艺传承是 的,往往导致 。
(2)“匠户”(手工业劳动者)制度
①含义: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做“匠户”。
②演变:a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 的制度。
b 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
c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 。
d清代顺治帝时,废除“匠籍”,匠人获得自由身份。
③影响:“匠户”制度使得统治者可以方便地 ,但匠户 ,他们的 受到严重的束缚。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突出成就
1.纺织业(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之一)
(1)新石器时代:早期纺织技术已经 ,最初的纺织原料是 ,出现了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2)商代: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还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3)周代: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 ”(四德之一:德、言、容、工),从事这种劳作的人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做“ ”。可见,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4)汉代:纺织业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多,纺织技术提高(如: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蝉衣);汉代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 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5)唐代:唐代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随着
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6)宋代: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 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
(7)元代:棉纺织家 革新纺织工艺,极大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8)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纺织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中有众多的雇工,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一定规模的
市场。 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冶金业(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之二)
(1)青铜冶炼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使用铜器,只是一些小件工具或生活用具,
主要的生产工具。
②商周青铜器文明高度发达: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当时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 的象征,代表着 和 。
(2)冶铁技术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冶铁技术:
a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 的遗物。
b河北易县战国燕下都遗址出土的铁器中,有经过 的钢件。
②汉代冶铁业:
a汉武帝时代推行 制度,全国设铁官49处。
b汉代冶铁开始使用 做燃料。
c坚炉冶铁由起初的 演进到 ,然后又发展到 。
d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 鼓风装置—— 。
③南北朝以来的冶铁业:
a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技术更先进的 。
b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 。
3.陶瓷业的成就(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之三)
(1)从陶向瓷的过渡:
a原始时代的彩陶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艺水平。
b早期的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
c从 ,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2)唐三彩:中国古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唐三彩”,曾经风行一时。
(3)青瓷与白瓷:
a 墓葬中,出土有青瓷器。
b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的青瓷享有盛名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的白瓷制作精美
(天下无贵贱通行之)。
c江西 和 的白瓷,在瓷器中名列前茅。
d唐代晚期,长沙 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青花瓷始于元朝)
(4)唐宋以来的名窑产品及陶瓷工艺:
a唐宋以来, 等名窑闻名天下。b清代康熙年间, 工艺发明;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 时
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5)中国瓷器的世界影响:
a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中国瓷器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3.古代手工业经济有何特点?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
(2)部门逐渐增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3)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分工日益细密。
(4)手工作坊类型有官营作坊和私营作坊。
(5)古代手工业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6)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我的困惑】
【知识拓展】【北宋五大名窑】
(1)定窑:在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村),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2)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 ),古属钧州,属北方青瓷系统。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
(3)哥窑:明代《格古要论》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发现。
(4)官窑:北宋官窑也称汴京(河南开封)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由官府直接经营,专烧宫廷用瓷器。
(5)汝窑:它是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
【问题探究】:1、比较官营手工业和田庄(家庭)手工业的异同
官营手工业
田庄(家庭)手工业
劳动力
生产技术
产品流向
生产规模
消极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陕西剪纸男耕女织  嘉庆青花云  四羊方尊
  龙纹螭耳瓶
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材料三

“南海一号”上的胭脂盒和胭脂瓶 群神宴中的中国瓷器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思考,中国古代手工业在经营方式上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2)我国古代手工业有何重大成就?请从冶铸、制瓷和纺织三个方面各举一例说明。
(3)结合材料二思考,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反映出什么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南海一号”是宋代我国向外运送手工业品的船只,船上大量手工业产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5)《群神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作品中的瓷器为青花瓷,被有意安排在了突出位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种瓷器应是在中国哪个朝代时输出的?
【知识体系构建】
【学后反思】
【针对性训练】
2、“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生产的物品( )
A.专供平民使用 B.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
C.官家、皇帝和平民使用 D.专供皇帝私用
3、关于“匠户”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便利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 ②严重束缚劳动者的创造性
③该制度下,匠户无人身自由 ④该制度下,匠户子孙可以脱籍改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古代中国的纺织技术萌芽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5、古代中国纺织原料最初使用的是( )
①麻 ②葛 ③丝 ④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不属于宋代纺织业发展表现的是( )
A.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B.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C.丝织工艺水平有新的提高 D.纺织业中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7、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哪一时期的遗物?( )
A.春秋早期 B.春秋中期 C.春秋晚期 D.战国时期
8、纺织业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此叙述错误的是( )
A. 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B.唐代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C.宋代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D.清代纺织业中开始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9、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
A.丝棉麻 B.棉麻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
10、明代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11、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旨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不能反映当时( )
A.工匠技术水平高 B.出现劳动力市场
C.实行计时工资 D.存在失业现象
12、我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始于(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代
13、下列关于冶铁业的供风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然通风 ②以水力作动力鼓风 ③蓄力马排鼓风 ④人力皮囊鼓风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14、古代中国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 )
A.从原始社会到商代中期 B.从商代中期到西汉晚期
C.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D.从西汉时期到东汉晚期
15、唐代晚期,首创釉下彩绘的是( )
A.河北定窑 B.河南钧窑 C.长沙铜官窑 D.浙江龙泉窑
16、清代康熙年间,推进瓷生产技术提高的工艺发明是( )
A.青瓷工艺 B.白瓷工艺 C.釉下彩绘工艺 D.粉彩瓷器工艺
1—5 BCBA D 6—10CDDD A11—15DACCD
答案
1、古代手工业经济有何特点?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
(2)部门逐渐增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3)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分工日益细密。
(4)手工作坊类型有官营作坊和私营作坊。
(5)古代手工业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6)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2、比较官营手工业和田庄(家庭)手工业的异同
官营手工业
田庄(家庭)手工业
劳动力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进行生产
田庄中的依附人口(农民自身)
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水平高
生产技术水瓶低
产品流向
满足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
满足田庄和农民自身的需要
生产规模
生产规模大
生产规模小
消极影响
阻碍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3、 (1)类型: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特点:①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税赋,剩余的才拿到市场出售。②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供民间消费。③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生产不计成本,技术雄厚,进行比较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及供宫廷和官府消费的生活用品,产品大都比较精美。
(2)①冶铸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②制瓷业: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③丝织业:明朝时使用花楼机,织出复杂精密的产品。(答其他符合题意内容也可)
(3)问题: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4)说明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5)说明了当时的欧洲人对中国的瓷器格外珍视,也反映出中国制瓷技术的先进。青花瓷应是明朝时期开始向外输出的。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Ⅱ)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第二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本课共有五个子目分别介绍了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工官”和“匠户”(课外阅读)以及古代中国在纺织业、冶金技术、陶瓷业方面的成就。我国古代手工业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是零散的、表面的,只是简单的知道一些手工业产品或技术,并没有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它。因此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认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设置手工业展馆,展示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冶炼、纺织、制瓷业方面的成就,结合历史史料归纳总结古代中国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
通过大量的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的发展史实
难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情境创设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它们曾是圆明园中的一份子,它们经历了几世纪的风风雨雨……
2009年2月25日晚,在华人的愤慨声中,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举办的“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上,将圆明园海晏堂青铜鼠首和青铜兔首拍卖,无名买家分别以一千四百万欧元拍走了中国的文物 ……中华民族的悲歌!
中国的艺术品像中国的历史一样厚重。用货币衡量艺术只是把无形的艺术量化,其中的真正深意还要靠历史来品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来品味那历史留给我们的厚重。
讲授新课:
师:手工业概念及经营形态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手工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可以说是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有官府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等多种经营形态。
1、家庭手工业
手工业开始是附属于农业的,因此就和中国的小农业相结合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典型例子“牛郎织女”

幸福美满的男耕女织的生活
(中国自然经济的缩影)
解说:“牛郎织女”这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的生活是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中国自然经济的缩影。所谓“自然经济”是指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经济单位(如氏族、庄园)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也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手工业作为农民生活的补充,使得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社会里这种“男耕女织”“晴耕雨织”的现象十分普遍。
2、田庄手工业
解说: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大,不断兼并土地。随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田庄除了农业种植外,还进行洒、醋、酱的酿造加工,纺织、农具兵器修造。所以把田庄手工业也作为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师:家庭和田庄都是自然经济的基本单位,与之相应还有官营手工业但本课不做要求。课后同学们阅读“工官”和“匠户”这部分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有关官营手工业的资料。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中国手工业在纺织业、制瓷、冶金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为了更好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今天特意布置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展厅并为大家做导游,让我们一起来到中国手中业博物馆。)(PPT手工业博物馆)
纺织业展厅
解说:纺织业展厅主要呈现了我国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纺织业工具、技术成就及有代表性的纺织品。参观时同学们需要注意:我国古代手工业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哪些代表作品。
新石器时代展厅---纺织技术萌芽

新石器时代的简单纺织工具 骨针
解说: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等,说明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纺织原料最初用麻和葛。
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茧壳
后来的考古发现也证明这一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商朝甲骨文文中的奥秘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

解说:蚕(一条蚕虫的形状)桑 (树叶丛生的桑树)丝(将丝束起,两端像束起的余绪)。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发现玉蚕,《周礼》书中将妇女的纺织生产称为“妇工”并将其与王公、士大夫、商旅及农夫称为“国有六职”。由此可见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汉代---纺织技术相当发达 “丝国”美誉

素纱禅衣
解说:汉代如此华美轻柔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史料:中国产丝,织成锦锈文绮、运至罗马……栽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古罗马]普林尼:《自然史》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唐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规模扩大、私营作坊兴起
材料: 栽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唐]韦应物
《杂体》
解说:解说诗的大意,说明宫庭大规模的手工纺织需求给劳动人民所带来的苦。
宋—纺织业有了更大发展。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南宋棉毯
明----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手工业作坊中出现了大量雇工,纺织业发达地方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解说:棉纺织业的普遍性。
陶瓷业展厅
来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
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
------- 十八世纪法国赞美中国瓷器的诗歌
纺织业为中国带来了“丝国”美誉,同样陶瓷业也不逊色为中国赢得了“瓷器王国”的美誉,并为中国赢得一张名片“CHINA”。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可见中国制瓷业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瓷展厅来品味中国陶瓷给我们带来的厚重。
原始社会----彩陶已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蛋壳黑陶高柄杯
商代出现的原始瓷器

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到瓷
陶和瓷有区别吗?区别在哪?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的不上釉
东汉技术趋天成熟。东汉末期墓葬出土有釉色光亮、质地纯净的青瓷器。
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邢窑、江西景德镇、四川大邑----白瓷

解说:通过解读诗歌来认识唐代制瓷业的发达。
4、唐、宋以来,瓷窑遍布各地
宋代五大官窑之精品

河南官窑
 
浙江龙泉窑 河南均窑
5、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和珐琅瓷
清朝雍正粉彩蝠桃纹瓶

解说语: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出现于康熙晚期,至雍正王朝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粉彩瓷艳丽清逸、色调柔和,所绘花鸟虫鱼形态逼真,其精者甚至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充分反映了雍正时期制瓷工艺的精致细美。
清 朝--珐琅彩瓷
 
粉彩云龙盘螭长瓶 黄地珐琅彩花瓷碗
光 绪 年 间 康熙年间
解说语:康熙时期又出现了珐琅彩的瓷器,其花纹凸起有立体感,画面瑰丽,华美绝伦。到雍正时期,把珐琅彩中花、鸟、竹、石与诗、书法融为一体,富丽中见古雅之风, 使人爱不释手。
导游: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大家认识到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陶瓷技术,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制瓷技术也一天天的发展起来,瓷器种类也日渐丰富,体会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
冶金业展厅
解说:冶金业展厅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冶金业发展演变历程,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冶金业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1、中国的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发现小件生活铜器。
商代----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期
(播放视频)
司母戊大方鼎
西周----青铜器作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2、冶铁、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发现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战国时期技术发展:块炼铁----生铁、炼钢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汉代:冶铁使用煤作为燃料
供风形式发了革命性的变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水力鼓风(水排)
南北朝时期:灌钢法
导游:总结(分别调出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的发展历程。)依据前面的学习内容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特征。
特征:历史悠久、源远留长;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自给自足。
六、小结
课件34张PPT。二、古代中国的 手工业经济一、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2、家庭及田庄手工业特点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1、背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一)纺织业的发展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芽:
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最初原料:麻和葛甲骨文——祭祀蚕神
商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周礼》——国有六职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出现商周时期——纺织业地位重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说文解字》……马王堆汉墓:素纱禅衣、起绒锦丝绸之路:中国被称为丝国——纺织技术相当发达 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 一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令世界惊叹
汉朝——
素纱
襌衣 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赛里丝”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出现在剧场曾轰动一时。那时期,身穿中国丝织品衣服,成为罗马社会上层的风尚。
西方称中国“赛里丝”(丝国),长期以来丝绸之路绵绵不绝。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宋: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明: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官营纺织业有相当规模元:黄道婆推动棉纺织业发展,棉布成民众主要衣料棉布的优点:结实、保暖、价格低廉古时所谓布,一般是指麻布,人们用“布衣”一词形容平民百姓,是因为穷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以麻布蔽体。 黄道婆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二)先进的冶金技术

铜新石器时代:小件铜器青铜时代:
夏商周商:出土地点分布广;
生产规模大;
周:大多为礼制的象征;
铸造工艺水平高。司母戊鼎1.33米1.1米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鼎重832.84公斤精品欣赏独特造型、精美工艺——无价国宝四羊方尊精品欣赏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湖北江陵楚墓出土。因剑身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长55.7cm,宽4.6cm,柄长8.4cm,重875g,锋利无比。已知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春秋晚期中国冶炼块炼铁和生铁大体与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两河流域、地中海沿岸和埃及大体同期。战国:淬火的钢件——炼钢淬火工艺发展汉武帝时铁业官营制度汉代用煤炭作燃料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
畜力鼓风—水力鼓风(水排、东汉杜诗)南北朝:灌钢法北宋:以煤为燃料灌钢法,即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的特点,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到熟铁上以改变碳分,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块炼铁:是铁矿石在较低温度(1000℃左右)的固体状态下用木炭还原而得到的含有较多夹杂物的铁。这种铁为海绵状固体,杂质较多,含碳量低,质软,只能锻,不能铸。
生铁:是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并含C、Si、Mn、S、P等元素,是用铁矿石经高炉冶炼的产品。生铁性能坚硬、耐磨、铸造性好,但生铁脆,不能锻压。 材料:铜—铁—钢燃料:木炭—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
—水力鼓风 (水排)煤 从材料、燃料、供风形式角度
概括冶金技术发展变化的史实:人力鼓风东汉杜诗水排 (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三)陶瓷业的成就
中国最早发明瓷器
“china”1、发展过程(先有陶后有瓷)产生——原始时代彩陶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独特技术——唐三彩商中期到东汉晚期:陶——瓷半坡人面网纹盆
彩陶高柄杯山东龙山文化黑陶唐三彩:是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的一座高峰,有多种颜色,多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烧造温度大概1100度,是贵族陪葬的冥器。
瓷器原始青瓷——商代(一种釉陶)成熟青瓷器——东汉末期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青瓷、白瓷成就突出、首
创釉下彩绘……粉彩瓷——康熙年间发明,雍正时期达顶峰名窑:……1.用料不同
2.烧制温度不同
3.吸水性不同
4.透明度不同
5.敲击声不同陶和瓷的区别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天下无贵贱通行之青釉褐彩诗文壶釉下彩绘瓷水盂龙泉窑青瓷茶具明宣德青花瓷器元代青花瓷瓶 奥运地铁支线中
青花瓷风格的车站 奥运颁奖礼服中
青花瓷元素青花瓷的无穷魅力清康熙珐琅彩瓷清乾隆粉彩瓷瓶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②中国的制瓷技术高超,享誉世界;
③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世界各地也开始生产瓷器;
④中国的制瓷在世界上具有无可替代的独尊地位。2、远销海外、享誉世界“瓷路”第一、部门不断增多第二、规模不断扩大第三、分工日益细化第四、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第六、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想一想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第五、经营形式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并存目前中国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上徘徊,世界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无论是工艺、原料都落后了。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原料,配上瓷土,既白又轻,图案新颖,细腻精美,好的一只盆子值我们一桌青花瓷的钱。继承与发扬 创新与发展 骨瓷,因在其黏土中加入牛、羊等食草动物骨灰(以牛骨粉为佳)而得名,是环保的绿色消费品 。
1794年由英国人发明的。长期以来是英国皇家和贵族的专用瓷,是目前唯一世界上公认的高档瓷种,兼有使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号称瓷器之王。 中国瓷器的出路在哪里?再见葛
葛又名葛藤、葛麻, 豆科藤本植物,长可达八米,其根可食,其藤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作纺织原料。葛藤长在野外,一般均为采集利用。葛除西藏和新疆外,中国大部分省(区) 均有分布。朝鲜半岛、日本、泰国、印度等地也有分布。
野生在路旁,山坡草丛较阴湿的地方,或者阔叶林内、灌木丛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