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周总理,你在哪里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7 09:2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一单元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语文
01
学习导航
02
课前自学
03
积累运用

04
课内精读
05
名著阅读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学习朗诵技巧,体会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2.体会诗人巧妙构思的特点。
3.学习本诗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考点链接   诗歌中常见修辞及其作用:
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的修辞方法。
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答题思路:诗歌中使用反复与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答题格式:本诗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一咏三叹,使表达的情感更强烈,增强了节奏感和旋律美。
对点训练   课内精读第3题,名著阅读第2题
课前自学
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课自学
高山
森林
回答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sù yíng( )地上gōu huǒ( )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2)你不见hǎi fáng( )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3)你不见那chén diàn diàn( )的gǔ suì( )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谷穗
沉甸甸
海防
篝火
积累运用
宿营
2.下列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历史深处划来的“龙舟节”,难免受到一些冲击,但我们不担心人们会淡忘它,因为追念先贤、爱国精神是其    的内涵。它包含了中华民族对文化的继承,    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无源之水,不是    ,而是有着坚实基础的深厚土壤。当高楼大厦在中国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会    起来,我们有这个自信。
A.长盛不衰 贮蓄 琼楼玉宇 伫立
B.历久弥新 蕴藏 空中楼阁 屹立
C.长盛不衰 蕴藏 空中楼阁 屹立
D.历久弥新 贮蓄 琼楼玉宇 伫立
B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先看第三个空,“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空中楼阁”现多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通过比较,可知“空中楼阁”较为合适,可以锁定B、C。再看第一个空,“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长盛不衰”指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从文中首句看,“龙舟节”历史较长,“难免受到一些冲击”,这种语气不足以说明其“长盛不衰”,重点强调其“追念先贤、爱国精神”的内涵不被人淡忘,用“历久弥新”较为合适。故选B。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中,倾诉着革命者对家人的不舍,对胜利的渴盼,以及为国牺牲的无悔无憾。(删去“在……中”)
B.能否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将有利于进一步展示中国形象,增强我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删去“能否”)
C.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是大湾区首家港澳子弟学校,在推动粤港澳教育融合发展方面发扬示范作用。(将“大湾区”和“首家”调换位置)
D.三星堆遗址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它是世界青铜文明的代表,同时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造成的。(去掉“造成的”)
C
解析:C选项搭配不当,应该将“发扬”改为“发挥”
(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李大钊先生书写的对联,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
上联:  _
下联:  _
 妙手著文章
 铁肩担道义
(2)下列诗句中不属于爱国诗句的一项是( )
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D.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解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与“爱国”无关。
C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千年来,家国情怀始终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学校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名片】请在杜甫、岳飞、范仲淹、邓稼先中任选一位爱国名人,根据示例,为其制作一张文化名片。
爱国名人:文天祥 赞语:我敬佩他,因为他怀着一腔报国热忱慷慨赴死,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他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爱国名人_______
赞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
我敬佩他,因为他以无数不朽的诗篇,记录了“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状,“三吏”“三别”是真实的人间惨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记录了他听闻叛乱已平这一捷报后的欣喜若狂。他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2)【心声】下面是一首小诗,请根据诗文内容填写恰当的内容。
家国情怀/情深似海/在拼搏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没有家/我是无翅的小鸟/没有国/_________________
在梦想中澎湃
我是无宗的后代
课内精读
周总理,你在哪里(节选)
柯 岩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①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②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1.全诗是如何描述周总理“深深的足迹”的
通过拟人手法,用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等的回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总理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
2.文中画波浪线的①和②分别颂扬了周总理的什么品质
①颂扬了周总理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②颂扬了周总理深切关怀边防战士的崇高品质。
★3.诗人反复强调“他刚离去,他刚离去”的作用是( )
A.表现周总理生前没有一刻停息。
B.表明周总理生前常抽空视察祖国的山山水水。
C.加强语气,反映人民对总理想念太切,四处寻找总理的足迹。
D.加强了语气的亲切感,巧妙暗示周总理“虽死犹生”,寄寓了人民的无限哀思。
解析: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
名著阅读
(一)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
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
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二)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1. 【新题型】1978 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C
解析:1978年后,艾青诗歌变得更整齐、更深沉了,而非散文化、口语化。
★2.这两节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有什么作用 (艺术特色)
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写出了大堰河的辛劳,及对“我”的疼爱,表达了“我”对大堰河的思念。这样一咏三叹,不但使感情抒发得痛快淋漓,而且增强了节奏感和旋律美。
3.文学名著中有很多写保姆这一形象的。同样是写保姆,鲁迅笔下的阿长与艾青笔下的大堰河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试做简要分析。(高阶思维)
①长妈妈是一位身份低微,行为粗鲁,懂许多繁文缛节,但也是一个淳朴、善良、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愚昧而麻木,但也质朴而善良。 ②大堰河是千千万万中国母亲的代表,她受尽欺辱,满身疮痍,历尽沧桑,然而却永远不失母性和母爱伟大的光辉,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