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七单元过关训练
C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人的生殖与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属于有性生殖
B. 后代都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C. 种子萌发需从外界摄入营养
D. 发育过程都经历细胞分裂和分化
D
2.香蕉果肉中间的黑点是已经退化的种子,由此可推断香蕉的生殖方式是( )
A. 有性生殖 B. 孢子生殖
C. 分裂生殖 D. 无性生殖
C
3. 下列对右图内容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经过图甲操作后,植株的果实表
现出①的性状
B. 图甲所示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C. 图乙所示生殖方式与克隆相同
D. 图乙中的⑤能产生卵细胞
D
4. 飞舞的蝴蝶处于昆虫发育过程的哪个阶段?( )
A. 受精卵 B. 幼虫 C. 蛹 D. 成虫
5. 关于蝼蛄和家蚕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蝼蛄在成虫期危害较大
B. 蝼蛄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C. 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D. 两者都是体内受精
C
【主题思考】青蛙将精子和卵细胞产在水中,受精后发育成小蝌蚪。一只青蛙一年平均要吃掉15 0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然而近年来青蛙的种类和数量却在减少。请回答6~7题。
6. 下列对青蛙生殖发育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体内受精,陆地发育 B. 体外受精,陆地发育
C. 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 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D
D
B
7. 青蛙种类和数量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
A. 水环境污染 B. 水域面积缩减
C. 乱捕滥杀 D. 自身的原因
8. 右图是鸡蛋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①③具有保护作用
B. ②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
C. ⑤将来发育成鸡的胚胎
D. ⑤⑦⑧构成一个卵细胞
D
9.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该诗句中鸟妈妈正处于 ( )
A. 交配期 B. 产卵期 C. 孵卵期 D. 育雏期
10. 下列生殖现象的组合中,繁殖成功率最高、最有利于后代生长发育的是( )
①体内受精②小型卵③大型硬壳卵④体内发育⑤育雏⑥不育雏⑦卵生⑧胎生
A. ①③⑤⑦ B. ①④⑤⑧ C. ②④⑥⑧ D. ②④⑤⑦
B
C
11.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可遗传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B. 遗传和变异可以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
C. 生物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D. 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D
12. 科学家将一种遇到外来威胁时能释放出化学信号的水母基因导入植物体内,当植物在缺水、虫咬或营养不良时便会呈现不同颜色,从而利于合理灌溉、治虫和施肥,该操作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
A. 发酵技术 B. 克隆技术
C. 仿生技术 D. 转基因技术
B
13.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仓鼠的体重与身长
B. 人的A型血与B型血
C.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 果蝇的残翅和苍蝇的长翅
D
14. 右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③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C. ③是由②蛋白质和①DNA组成的
D. ③染色体在细胞中都是成单存在的
D
15. 玉米体细胞内有10对染色体。当玉米传粉受精后,其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为( )
A. 20对 B. 10条 C. 40条 D. 10对
【解析】玉米植株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在形成受精卵时,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汇合在一起,又恢复到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选项D正确。
【主题探究】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改良而成,我国科学家收集了黄淮海地区野生大豆,得到了耐盐碱、高产、高油的多种种质材料,建立起大豆种质库。现利用四株耐盐碱野生大豆与不耐盐碱的栽培大豆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组 别 杂交组合 子代的性状表现
耐盐碱/株 不耐盐碱/株
I 不耐盐碱×不耐盐碱 0 56
Ⅱ 耐盐碱×耐盐碱 92 28
Ⅲ 耐盐碱×不耐盐碱 60
Ⅳ 耐盐碱×不耐盐碱 100 0
请回答16~17题。
16. 上表中的四组实验中,可以得知不耐盐碱是隐性性状的是(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B
17. 若Ⅲ组子代中出现不耐盐碱的个体,则表格中“?”的理论值为( )
A. 30 B. 120
C. 60 D. 180
C
B
18. 摩尔根与其表妹结婚后生育了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因“莫名其妙的遗传病”夭折,唯一幸存的男孩是半痴呆儿。下列有关遗传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表现正常的人可能是遗传病基因的携带者
B. 隐性致病基因在子代中不表达
C. 近亲结婚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高
D. 遗传咨询能有效降低患遗传病的概率
【解析】当父母双方的隐性遗传病基因都传递给同一子代,此时隐性基因能表达出来,选项B错误。
C
19. 国家“三孩”政策实施后,已经生了两个男孩的夫妻再生一个女儿的概率是( )
A. 0 B. 25% C. 50% D. 75%
20. 下列选项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细胞是( )
A. 精子 B. 男性成熟的红细胞
C. 卵细胞 D. 男性的口腔上皮细胞
D
D
21.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13.3∶100。下列应当禁止的做法是( )
A. 进行婚前检查
B. 加强婚育新观念教育
C.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D. 产前进行性别鉴定
C
22. 沙漠蜥蜴的体色会随环境温度变化,下列有关蜥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色变化与基因无关
B. 环境温度能改变体内的基因
C. 基因与环境共同影响体色
D. 变色只与环境变化有关
B
23. 我国科学家利用神舟飞船搭载实验,选育出辣椒新品种“航椒Ⅱ号”,其与普通辣椒相比增产约27%,高产性状的产生源于( )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生物的遗传 D.诱导细胞分裂
D
24. 下列不能使生物发生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 利用药剂使甜菜染色体数目加倍
B. 利用卫星搭载实验培育太空西红柿
C. 利用杂交技术培育高产水稻
D. 在土壤中施用有机肥料提高菠菜的品质
25.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物生成简单有机物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来自( )
A. 太阳的辐射能
B. 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
C. 水蒸气凝结放出的能量
D. 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
D
B
26.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米勒模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了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该实验证明了无机小分子可以合成有机小分子
C. 该实验说明原始地球能形成蛋白质等有机物
D. 原始大气主要由水蒸气、甲烷、氧气等气体构成
B
27. 生物的进化的总体趋势不包括( )
A. 由水生到陆生 B. 体积由小到大
C. 简单到复杂 D. 低等到高等
A
28. 若△、□、☆表示具有亲缘关系的三类生物,下图表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未经变动的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 △→□→☆ B. ☆→□→△
C. △→☆→□ D. ☆→△→□
C
29. 1条翻车鱼可产卵3亿多颗,但后代只有30条左右能存活至繁殖季节,结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对这种现象作出的正确解释是( )
A. 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B. 生存斗争和遗传变异
C. 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 D. 过度繁殖和遗传变异
【解析】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在繁殖季节1条翻车鱼可产卵3亿多颗,孵化出的幼鱼大部分成为其他鱼虾的饵料,只有30条左右能存活至繁殖季节,是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的结果。选项C正确。
C
30. 下图为科学家在马铃薯甲虫重灾区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杀虫效果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杀虫剂后,开始的 1~3 年效果较好
B.杀虫剂Ⅰ和Ⅱ对马铃薯甲虫来说是不同的环境
C.马铃薯甲虫在使用杀虫剂之后才产生抗药性
D.马铃薯甲虫个体通过遗传使抗药性得以积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 下面图1是沃柑的培育方式,图2是橘小实蝇发育的几个阶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嫁接方法为____________法,其中嫁接材料是由[①]_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保证嫁接成活的关键是使两者的____________紧密结合。
(2)沃柑也可用种子繁殖,种子中的____________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该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枝接
接穗
砧木
形成层
胚
有性
(3)比较嫁接和种子繁殖两种方式,用__________这种繁殖方式更能使后代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再写出一种具有该优点的植物繁殖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所示橘小实蝇的发育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与蝉相比,橘小实蝇的发育过程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
嫁接
③→④→⑤→⑥
⑤
蛹
压条(或扦插或组织培养)
32.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达尔文发现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经常刮暴风,这里的昆虫有一类的翅非常发达,另一类则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
资料二 下图是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为依据绘制的时间轴简图。
资料三 将若干只蝗虫按一定的雌雄比例分成甲、乙两组。甲组蝗虫用一定浓度的杀虫剂处理,乙组蝗虫不使用杀虫剂。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甲组蝗虫的后代比乙组蝗虫的后代抗药性强。
(1)资料一中,昆虫无翅或者翅小是一种_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__。
有利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3)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资料二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____________(填“需氧型”或“不需氧型”)。
(4)根据资料二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不需氧型
从低等到高等
(5)资料三中甲组使用杀虫剂处理,使___________(填“有抗药性”或“没有抗药性”)的蝗虫存活下来并将这种变异____________给后代。蝗虫群体中个体抗药性变异的方向是____________的,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抗药性
遗传
不定向
有无杀虫剂处理
33. 某班同学用围棋子作材料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问题,探究过程如下。
①把全班分为5个小组,准备两个袋子,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往甲袋中装入100枚白色围棋子,乙袋中混合装入白、黑围棋子各50枚。
②每次从甲、乙两袋中分别随机摸出1枚围棋子进行组合,摸出1枚黑围棋子和1枚白围棋子的组合用A表示,摸出2枚白围棋子的组合用B表示,每个小组各组合20次。
③统计全班5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合方式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A 12 8 11 13 9
B 8 12 9 7 11
(1)黑围棋子模拟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___,将黑围棋子和白围棋子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____________过程。
精子
受精
(2)A、B模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组合A表示所生“孩子”的性别为____________,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次取出围棋子后应做怎样的处理?将摸出的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应对各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
受精卵
男孩
22对+XY
再放回袋子里
取平均值
(4)根据该班同学实验探究所得到的数据,男女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而理论上,男女性别比应为____________。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47
1∶1
样本少,偶然性大,误差大
34. 为研究水稻有芒和无芒的遗传规律,科研团队进行了以下3组杂交实验。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组 别 亲本组合 后代性状和植株数目
有芒/株 无芒/株
1 有芒×有芒 1800 0
2 有芒×无芒 898 902
3 无芒×无芒 450 1350
(1)稻壳顶端有芒和无芒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___________组可以判断无芒是显性性状。
相对性状
3
【解析】表格中第3组的亲代都是无芒,而后代出现了有芒,表明新出现的有芒是隐性性状,无芒是显性性状。因此,根据表中第3组数据可以推测无芒是显性性状,有芒是隐性性状。
(3)若控制水稻的稻壳顶端有芒、无芒性状的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用r表示;推测第2组亲本组合中无芒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第3组两个无芒的亲本产生有芒的后代,这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_;在第3组后代的无芒植株中,基因组成为Rr的植株理论上应有____________株,基因组成为RR的植株应有____________株。
Rr
变异
900
450
(4)水稻的受精卵由精子与____________结合形成。科研团队需要从无芒水稻中筛选出基因组成为RR的个体进行育种,该无芒水稻为自花传粉,后代表现为____________(填字母)则可选作稻种。
A. 全部无芒 B. 一半有芒,一半无芒
C. 25%有芒,75%无芒 D. 25%无芒,75%有芒
卵细胞
A
【解析】自然条件下水稻一般是自花传粉,它是由A花药中的精子到达C子房后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科研团队需要从无芒水稻中筛选出基因为RR的个体进行育种,该无芒水稻自花传粉,后代基因都为RR,表现为全部无芒,则可选作稻种。
(5)收集第3组后代中无芒水稻的花粉,喷洒到有芒水稻的柱头上,实现异花传粉,则所结水稻稻壳表现为____________,稻壳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
有芒
rr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