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练习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较熟练地分辨较复杂物体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图形。2、体会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物体、不同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或相同,培养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以及空间想象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及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画多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并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得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且同学们也都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我们还学习了从相同方向观察多个物体,得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对上一节课的学习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板书课题:观察物体(练习课)基础练习。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1题。组织学生借助学具先摆出左边的立体图形,再分别从三个方向观察,然后连线,集体订正。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汇报,集体订正。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3题。学生小组合作,先摆出这2个物体,然后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教师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集体订正。指导练习。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4题。教师指导学生摆出这3个物体,并提问: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组织学生对摆出的物体进行观察,并让学生画出3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小组合作,对组内成员画出的形状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小组派代表汇报,集体订正。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5题。每6人一组,每个同学摆出一个物体,并画出从前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组内成员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小组汇报,其余小组指正,教师订正,得出最终的正确结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6题。组织学生尝试摆出物体,在学生摆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可以先根据从第一个位置看到的图形摆正方体,再根据第二个位置看到的图形添加正方体,使看到的图形符合第二副图,然后调整图形,使它从第三个位置看到的图形符合第三幅图。小组合作,摆出图形。拓展练习。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7题。课件出示图,提问:这个物体是由多少个正方体搭成的?组织学生根据图摆出物体,再数一数。拓展延伸: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下面还有一层,那么下一层有多少个正方体?组织学生猜规律,并摆一摆,再数一数。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新收获?
本课作业 1、 前面 上面 左面根据从前面、上面和左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画出这个物体。2、基础训练相关练习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
PAGE
1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观察物体(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画出多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并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教学内容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分辨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较复杂物体的形状。 2、经历对较复杂物体的观察过程,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难点:1、画多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并进行比较。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 第2课时:练习课
观察物体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较复杂物体观察的过程,体验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画多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并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操作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知道《题西林壁》这首诗吗?谁能来背一下。指名学生背诵,并出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同是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各不同”的景色呢?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引导自学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让学生自学教材第13-14页,学完后完成相关练习。自学检测。学生小组内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并组织小组交流疑问。引导学生寻疑质疑。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将学生较集中的问题稍后进行课堂释疑。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做一做”。学生可以从练习中初步感受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学会画出所看到的图形。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人可以补充。教师通过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同样的物体,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从同一个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相同,但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物体的形状不同,但有时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巩固练习。 1、画出上面这个物体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古诗激趣,不仅体现了学科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从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入手,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巩固新知,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本课作业 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1、同样的物体,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2、从同一个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相同,但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3、物体的形状不同,但有时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