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仁怀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仁怀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7 23:12:25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A D B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C A C C A B C
二、非选择题
19.【答案】
(1)特点:文官随着君主变换而更替;文官制度以维护皇权为核心;
以儒家伦理规范文官的行为;文官选拔以科举考试为主要方式;
通过法令对文官进行严格管理。(10分,答出4点即可)
(2)不同:目的不同:英国文官选拔旨在提高行政效率;
服务对象不同:英国文官只服务于国家和政府;
政治处境不同:英国文官不受执政党更换的影响;
任期不同:英国文官实行职务终身制。(10分,答出3点即可)
20.【答案】
(1)缺陷:科举制度的局限性,无法保证监察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专制皇权和宦官专权导致监察体系缺乏独立性、有效性。(5 分)
影响:监察体系的逐步崩坏;吏治腐败,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激化。(5 分)
(2)特点:采取上下联动的监察方式(注重工农群众参与);法制保障(5 分)。
意义:保证监察实效,促进了干部制度的发展;推动了巩固根据地的斗争;属于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5分)
21.【答案】
示例:
理解: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 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国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起了重要作用;但改革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守旧势力的报复,商鞅最终被车裂;但“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变法的措施得到保留,他的变法成为战国时期最全面、最彻底、最有成效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对中国士大夫也产生深远的影响,许多士大夫为了国家和生民的利益,不怕牺牲坚持变法,如唐朝的刘晏、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张居正,到了近代为了唤起人民的觉醒,谭嗣同等人为了变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仁怀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质子制度成为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中国最早的交质活动发生在东周王室和郑国之间。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史称周郑交质。质子制度反映了(  )
A.旧有统治秩序受到了挑战 B.诸侯争端有效解决
C.周王室与诸侯国地位平等 D.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2.内廷指的是皇宫里面皇帝的私人随从组成的机构。汉武帝时期,内廷的地位越来越高,内廷一开始是政府正式官署的下属机构,后来内廷的首领是“大司马”,大司马奉命可以领导尚书,他在政府里的实际权力就超过了丞相。这反映出(  )
A.“汉承秦制”已被放弃 B.皇权得到了加强
C.完全破坏了三公九卿制 D.新行政中枢确立
3.下图为某几个朝代的中枢机构简化图。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4.在现代英国宪政体制中,理论上议会下院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详细审议一切立法,但事实上它却不能违背内阁意愿修改立法。在这方面,它完全不能与美国国会的权力和独立性相媲美。材料说明英国(  )
A.国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者 B.行政权一定程度上控制立法权
C.首相是国家大权的掌握者 D.上院制约了下院行使某些权力
5.古希腊城邦时代,贵族与平民联合起来对抗君王并取得胜利的事件时有发生。到公元前5世纪,独揽大权的君主淡出政治领域,但只有那些新兴工商业者的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城邦,才能通过反复斗争建立起民主政体。这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B.贵族和平民阶层的结盟
C.小国寡民的城邦制环境 D.君主专制的传统被颠覆
6.有学者评价欧洲某项制度的实施,“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据此判断,此项制度是(  )
A.雅典的城邦民主制 B.罗马的贵族寡头制
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法国的三级会议制
7.1912年,中国报社数从100家增加到500余家,但到了第二年,中国出现了“报灾”,报社数量一下子锐减了300多家,报刊减少了三分之二,北京报刊只剩20家,上海5家,汉口2家。这一状况折射出(  )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萧条 B.国内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C.信息传播方式的迭代更新 D.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
8.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有关民主选举的标语和口号在陕甘宁、晋察冀等边区较为普遍,如“选举是保卫边区的法宝‘民选各级政府’人民是政府的主人”。此外,还有民主答疑、民主漫画等多种形式。这些做法旨在(  )
A.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 B.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D.完善苏维埃基层政权组织架构
9.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枫桥经验”不断发展的制度保证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行
C.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需要 D.社会治安环境的不断优化
10.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并要求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
A.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B.瓦解了门阀势力
C.有效缓和了北魏社会矛盾 D.促进了民族交融
11.维新变法前,康有为从《公羊》“三世”学说出发,宣扬“据乱世”就是君主专制时代,“升平世”是君主立宪时代,“太平世”是民主共和时代,人类社会必然沿着“据乱、升平、太平”三世的顺序向前发展。其主要目的是(  )
A.游说光绪帝进行变法 B.批判旧思想、旧礼教
C.宣传维新变法合理性 D.反驳守旧势力的攻击
12.1978年,赴南斯拉夫考察的访问团回国后提交报告称,南斯拉夫没有实行苏联的经济体制,而是“在社会计划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市场来协调产、供、销……”。根据这份报告,中共中央决定承认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并恢复与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关系。据此可知,党的做法旨在(  )
A.消除苏联对华的安全威胁 B.恢复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
C.探索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北宋殿试制度以皇帝亲自检阅试卷的方式筛选出“天子门生”,这些政治精英被授予官职后为报君恩,出于贯彻施行皇帝政治纲领的目的,发挥了巩固皇权的作用。这表明(  )
A.科举制的完善利于维系统治 B.士大夫政治已占据首位
C.儒学成熟影响国家发展进程 D.科举制度强调公平竞争
14. 《旧唐书·职官二》记载:“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最以上,有四善,为上上。”这客观上(  )
A.推动了儒学复兴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C.促进了官员道德素质的提升 D.扩大了国家统治的社会基础
15.图为唐贞观元年十道(左)到开元二十一年十五道(右)的变化。据此可知( ) 
A.基层治理体系愈加完备 B.经济重心提升区域地位
C.国家监察地方力度加大 D.政局变动影响政区规划
16.明朝自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南北卷制度(  )
A.凸显了维护政治稳定意图 B.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性
C.革除了八股取士的局限性 D.满足了政府对人才的需求
17.19世纪初,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英国的官员由此分为两类:一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可以长期任职。上述做法旨在(  )
A.维护公职人员合法权利 B.保证政府工作持续稳定
C.防止国王干预行政事务 D.避免政党私相授受官职
18.19世纪末,维新派首倡禁止缠足。中华民国成立后,妇女解放成为国家的重要议题。北洋政府颁布《女子教育条例》,规定女性有受教育的权利。1929年,国民政府开始允许女子参加文官考试。由此可知(  )
A.男尊女卑的观念被摒弃 B.女性解放成为社会潮流
C.时代变迁推动女性解放 D.女性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行政与政治是一体的。“一朝君主一朝臣”,随着君主的变换,文官也跟着变换。文官制度的核心不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在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的一统。……与其他王朝一样,唐代注重伦理,强调“孝忠”,以“礼”作为官员、百姓的行为规范。科举考试是唐代选官的主要形式,对于文官的铨选,由吏部统一掌管。凡科举及第取得做官资格者,须经过吏部再试宏词,成绩优异者,方可入仕、授官。唐代文官制度,对官吏的晋级、为官过程与出仕,都有详细周密的规定。唐朝用法令的形式,对中央与地方各级、各部门的官员额数作了严格限定。
——摘编自柳捷、杨成炬《中国传统吏治特征的现代分析——以唐代文官制度为例》
材料二
1870年6月4日,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第二个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其中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考试合格者,一经培训即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工作。此后,“文官逐渐被看成是模范的政府官员,廉洁、无政治色彩和全力以赴,受到其他国家的羡慕”。英国确立的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的原则。在任的文官不得参加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要公平公正地为每一个执政党服务。英国政府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文官是终身职业,不随执政党的更换而更换,不受选举的胜负或者政治浪潮的起伏影响,若是不违法则不得被随意免职。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代文官制度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代文官制度相比,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不同之处。(10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明英宗在御史的选用上过于重视“进士出身”,御史缺乏必要的政治历练而且缺额现象严重,统治者为此频频发出御史“未尽得人”的感叹。监察御史张鹏等合章纠劾权臣石亨、宦官曹吉祥的不法行为,“上怒,命收鹏及瑄及十三道御史悉下锦衣卫狱,究主使之者……并执鞫(审问)之。”时人常感叹:“今此职不举,故大臣无忌惮,朝多贪墨,如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摘编自刘祥学《耳目之坏:从御史选用制度的演化看明代政治走向》
材料二
苏维埃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完全有别于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御用监察机构的独特监察系统,其监察机构虽也拥有一定的科层组织架构,但更加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工农群众的监察权利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
——摘编自谢建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察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监察制度的缺陷,指出对明代政治的影响。(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区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苏区监察制度的实践意义。(1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公元前4世纪中期,商鞅在变法时提到的“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思想体现了改革家的责任和担当,深刻影响了中国士大夫阶层。
行走的中国士大夫
人物 简介
刘晏 (716—780) 曾任吏部尚书,铸钱、盐铁等使。刘晏奉命接办漕运,组织人力逐段疏浚河道,打造多艘坚固的大漕船,训练军士、雇募船工运粮,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损耗;他还改革食盐专卖制度,统一征收盐税,平抑盐价,精简盐吏;还设常平仓,控制粮价,以免谷贱伤农,使百姓受益、国家获利。
王安石 (1021—1086) 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力推改革。当苏东坡因“乌台诗案”面临生命威胁时,已经辞官的王安石挺身而出,上书皇帝,营救自己多年的政敌。
张居正 (1525—1582) 嘉靖年间进士,万历时任内阁首辅。他力推改革,财政上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任用戚继光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治为之肃然。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