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教案+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教案+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05 16:33:55

文档简介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具体原因和根本原因
2 知道这场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
3 理解这场经济危机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4 了解为什么这这场经济危机为什么首先在美国发起,又迅速波及全世界
【活动方案】
活动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和特点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转移到纽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材料二:当时美国流行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材料三: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材料四:美国,凭借前面提到的独特的有利条件,到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例如,在钢铁生产方面,1910年时,美国生产26512000公吨钢,而其最势均力敌的竞争者德国则生产13698000公吨钢……(美国工人的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
请回答:
知道这场经济危机的爆发的相关史实
时间
地点
标志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根据材料一思考这场经济危机为什么首先发生在美国?
(3) 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波及到全世界的原因?
根据上述材料,思考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具体原因?根本原因?


(5)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

活动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 四面楚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困境
材料一: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 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材料二: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达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还要严重。
材料三:1933年,危机过后,各国经济没有复苏,而是进入“持续萧条”阶段。由于工业、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经济危机不断深化,还蔓延到其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历史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请回答:
(1)了解这次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破坏严重的表现(从工业,农业,金融业等角度分析)?
(2)理解这次经济危机波及政治领域,社会领域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这场经济危机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从激化两组矛盾角度分析)?
2、绝境探索----关税战与胡佛改革
材料一:1930年产生了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的法律——霍利-斯穆特关税法(Haw1ey—Smoot Tariff Act)。该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而根据l932年进口情况看.估计实际上税物品的平均税率达53.2%。从英国废除金本位制,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日本甚至让日元贬值近4O%,借以大幅度降低棉纺织品等出口价格,向世界各地大肆倾销。
请回答:
(1) 理解关税战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矛盾激化的影响?
(2)了解胡佛改革的内容,实质,影响?
(3)如果你是当时美国总统,你认为美国该何去何从?
【课堂反馈】
一 选择题
1、“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这首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民谣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世界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肯尼迪执政 D.克林顿执政
2、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
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产品过剩 D.市场萧条
3、1922年至1929年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但在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
①资本家为了眼前的利润盲目地扩大生产
②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
③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④股票投机过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4、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5、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 500万~1 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 )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6、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7、1931年初 ,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其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帮助美、德缓解危机
D.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结成了同盟关系
8、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的胡佛政府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他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起来( )
①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
②稳定工资和物价
③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
④大幅度提高关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综合所学知识,思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演变
自由放任的政策始于1776年得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相关内容分析自由放任政策提出的背景?

自由放任政策在20世纪遭受巨大挫折,思考表现和背景?
思考此时的资本主义该何去何从?
答案:
一、(1)时间:1929-1933  地点:美国  标志:华尔街的黑色星期四
(2)原因: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大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在他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3)原因:①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美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4)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矛盾尖锐
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分期付款盛行;股票投资过度;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5)特点:
(1)来势凶猛
(2)范围广
(3)持续时间长
(4)破坏力巨大
二、1、(1)表现:金融业:股票狂跌、银行倒闭
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农业生产严重过剩、大量农民破产
失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水平
(2)表现:
政治领域:法西斯势力抬头
社会领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的激化,比如工农运动的高涨
(3)整体: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B、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2、(1)影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设置贸易壁垒,限制进口,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倾销商品,激化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

(2)、内容:①继续奉行自由放任: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功能,主张经济“自我治疗”。
    ②反对政府干预: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定国会救济方案。只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起来,共同维护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并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
实质:继续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影响: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3)、国家干预经济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1—4BAAB 5—8CAAA
二、非选择题:
(1)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极大了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经济的自由发展。
( 2 )表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背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矛盾尖锐
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分期付款盛行;股票投资过度;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3)国家干预经济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课程标准】
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
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美国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把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进而发现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爆发在于其固有矛盾的存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了解和分析,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应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
重点:(1)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难点: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概念解析: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大萧条”( the Great Depression ):指经济活动远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和消
费者有严重悲观情绪、持续时间很长一个时期(1929——1939年)。
教学过程
导入:1929 — 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 “ 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 。这场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各国又是怎么样渡过危机的?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背景资料
1918年,历时四年的一战结束。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了20年代的“相对稳定”时期;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医治战争创伤,致力于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出现了20年代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但是这样的稳定和繁荣很快被打断了!!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
1.危机前的美国——“柯立芝繁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2.爆发的标志(导火线):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出现了股票抛售风。——“黑色的星期四”
3.表现:
①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② 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
③ 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4.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世界近代史上的经济危机
①1825年发生于英国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
②1847年蔓延于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③1857年发生于美国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几次经济危机发生的共同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导致的。
(2)直接原因:市场供需出现矛盾。(可结合材料分析。)
材料: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
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个例子生动而又形象地揭示出经济危机是由经济领域中哪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呢?
生产和销售
具体表现在:
①贫富差距过大: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14%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国民收入的2/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的家庭占总数的60%,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22%,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②信贷消费过度: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矛盾更尖锐。
③股票投机过度:造成了繁荣的假象,使矛盾激化。
5.危机的特点:(结合材料分析)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材料二 1933年,危机过后,各国经济没有复苏,而是进入“持续萧条”阶段。由于工业、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经济危机不断深化,还蔓延到其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历史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特点
(1)来势凶猛;(2)范围广;(3)持续时间长;(4)破坏力巨大。
6.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1)局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与政治危机加深。
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达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还要严重。
(2)整体: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B、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C、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对策:
提高关税——阻止进口
实行货币贬值——增加出口
二、杯水车薪
1.胡佛政府上台
背景:繁荣与隐患并存。
1929年,胡佛入主白宫时,正值经济繁荣的顶峰。
第31届总统胡佛(1929—1933年)
2.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
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知识链接:看不见的手
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手,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因此,自由放任主义认为,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防止暴力、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相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胡佛反危机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他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因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3.结果
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
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流浪人口达200万。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全美有33万儿童失学。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当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
当时的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认识
(1)垄断的出现(生产关系局部调整)并未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3)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相适宜的经济战略。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
【探究活动】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怎样的影响?
(1)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
(4)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危机的教训
① 繁荣与危机总是相关——防患于未然。
②国家和政府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外环境。
③ 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历史感悟】
材料一 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 斯大林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材料三 经济萧条不仅使资本主义经济沦为废墟,还使西方自由民主制度陷于防御地位,并使人们对它将来是否能存在下去产生了怀疑。 ——梅尔文·杜博夫斯基
材料四 我感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必然要灭亡的。它的基本原则是:残忍、阴险和贪婪.
——农民同盟领袖辛普森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1)资本主义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潜伏着经济、政治危机 。
(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必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
小结:有人说:1929年经济危机是由于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造成的,如果没有股票市场的崩溃,就不会有经济危机。
请结合下面材料及所学的知识判断这个人的观点是否正确?
材料: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爆发了经济危机。
课件50张PPT。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一课
“自由放任”的美国课程目标: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
同上。【学习重点】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学习难点】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学法指导】
提供大量经济危机的材料,如《华尔街》等视频资料,全面了解危机的表现并分析深层次原因。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9—19331、概况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抛售了股票近1300万股。股价下跌的速度快得连自动记录机都跟不上,人们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四”。10月29日,一天内股票抛出量高达1650万股,《商业及财政纪事报》称“本周发生了世界上从未有过的股票市场灾难”。到年底,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各种股票价值总共下跌了450亿美元,股票市场全面崩溃。1929—1933年美国股票价值损失总额达740亿美元,超过1928年美国的国民收入总额。 “黑色星期四” 这一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失去了他们的积蓄。
这一天,11个金融家自杀。
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262美元下降到22美元。
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从73美元下降到8美元。 当时的美国幽默小品说:“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道琼指1929、9、3:386点1932、6:34点1954:恢复到1929年的最高水平2009、3、3:6763点(1954年以来首次跌破6800点)3、9:6547点2008、5、2:13058点2014、6、5:16734.65点股票市场全面崩溃特点:
(1)破坏性特别大
(2)影响范围特别广
(3)持续时间特别长 到1932年,美国机床制造业下降80%,生铁下降79.4%,钢铁下降75.8%,汽车下降74.6%,采煤下降40.9%。最严重时,汽车业开工率只有5%,钢铁业只有15%。危机期间企业倒闭13万家以上,失业工人数到1933年达1700万,失业率24.9%。 1932年美国农产品价格指数从100降为44,农民总收入下降了57%,比1914年水平还低。农产品总值1929年为119亿美元,1932年仅3.91亿美元。由于缺油而用马拉犁代替拖拉机,由于工资低而用手工劳动取代机器操作。一车小麦售价只够买一双4美元的皮鞋,还需交5.5美元的税,所以谷物用作燃料的现象到处可见,因为它比用柴合算。棉花价格大跌至1932年的每磅5.4美分,难怪有1/4的棉花烂在棉田里。一只羊售价1美元,而运费却要1.1美元。 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令人费解的场景出现在资本主义世界: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毁。同样,在英国、法国、丹麦、荷兰,整箱的橘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美国中产阶级地位一落千丈,许多技术人员找不到工作,东北部名牌大学2万毕业生也难以找到工作,许多大学和中学停办,不少适龄青年被迫推迟婚期。 当时的美国,30万儿童失学,许多州的矿区里,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到90%以上,因为他们在挨饿。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是小女孩有气无力地回答老师:“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吃!”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当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
领取救济金纽约街头卖家当的男人100美元卖汽车憔悴的母亲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另一经济学家萨谬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佛总统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则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引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合作探究一: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小组讨论完成 )   (经济危机)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对过剩,使社会经济陷于混乱和瘫痪的状态。具体表现是商品滞销、生产下降,企业倒闭、失业多等。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柯立芝威尔逊哈定 “减少政府干预,增加政府效率。”
——哈定“美国人的事业就是做生意。”
“我倾向于减少而不是扩大政府对人民的企业活动所施加的约束和控制。”
——柯立芝?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局面。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达到了创纪录的新水平。1919年国民生产总值为742亿美元(按1929年美元价格计算),1929年达到1031亿美元。到1929年,美国已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比重的48.5%。这一时期,美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都大幅度增加,1919年在国外投资70亿美元,1929年达到了172亿美元,1922—1929年间,对外商品输出从39.7亿美元增加到51.6亿美元。  (美国工人的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55%)。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
      ——《全球通史》 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贫富差距扩大市场相对狭小 经济危机爆发以前,美国市场上盛行分期付款。1926年售出的汽车,约有70%是美国人用分期付款形式购买的。据统计,1924—1929年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75%。 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家具店的广告是:“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我们来布置新房。”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
分期付款膨胀盲目提前消费盲目扩大生产股票投机 20年代初,股票投机成风。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每天,大批市民挤在交易所内,观看着行情显示屏。人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又涨了多少?”股票投机过度金融市场不稳定 真正支撑起1922—1929年美国经济繁荣局面的主要来源是房地产业和汽车行业的勃兴,以及华尔街的股市泡沫。1925年夏天,当佛罗里达州的房地产生意达到顶峰时,迈阿密的《每日新闻报》曾出现一期报纸附有504页房产广告的记录。? “疯狂的20年代” 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与此同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虽然清教徒传统的价值观念仍在农村中流行,但在城市中的主导道德观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以及享乐之风盛行。相当一部分人终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而精神生活则体现出浮躁和粗鄙,以至于许多美国历史学家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或“疯狂的20年代”。(1)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合作探究一: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小组讨论完成 )  (2)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行,导致盲目生产(3)生产相对过剩,导致供需失衡(4)分期付款、股市金融刺激下的虚假繁荣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3、经济危机的影响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墨索里尼的意大利法西斯独裁统治“地狱里的来客” 1933年1月,前总统柯立芝在临死前几天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是可以看到一些可靠的东西,你可以寄希望于它们。但是,当我环顾四周,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有人在日记中写道:“世界末日已经来到”二、杯水车薪我养了很多羊狼来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了,睡觉要紧胡佛政府的作为1、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行调节功能,主张经济“自我治疗”2、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推行“自愿联合”政策3、反对政府大规模救济,实行借贷救济等紧缩政策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
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讲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昔日繁华的大街上出现了用破铁皮、纸板和粗麻布搭起的棚户区,老百姓把它叫做“胡佛村”,即使以富豪如云出名的纽约曼哈顿区,这样的“胡佛村”也有两个。人们把流浪者手里拎的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把无家可归的人夜里包在身上聊以取暖的旧报纸叫做“胡佛毯”;把抓来充饥的长耳朵野兔叫做“胡佛猪”;把身无分文而翻转过来的衣袋叫做“胡佛旗”。最有趣的是,有人把锯掉车头的破汽车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称为“胡佛车”;还“得、得、得”地赶着这种“胡佛车”,去迎接前来“访贫问苦”的胡佛总统。杂耍演员插科打诨说:“什么?生意好起来了吗,你的意思是说胡佛死了吧。”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A)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D)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A)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