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发展的基本史实。(重点)21世纪教育网
2、通过探究,感受近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发展,加深对社会变迁的深入了解。(难点)
3、认识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人们产生的影响。
活动方案
活动一:自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报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热潮。在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下,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以及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青年》等成为宣传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武器。
2、电影: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这种具有真、奇、活等特点的新型娱乐消遣方式很快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电影开始在城市中流行。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无声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由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3、电视:电视自从20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已极大地改变了民众的日常生活。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二十年后,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目前,中国已建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4、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和亲身经历探讨四大媒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
(2)分析当今大众传媒之网络发展的原因及产生发展简况,探讨互联网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青少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
课堂反馈
1、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在露天咖啡座里上网 C.在西餐馆就餐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2、互联网方兴未艾,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各项属于弊的方面有( )
①人们可以上网批评时弊 ②青少年上网成瘾
③互联网欺诈贸易 ④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了第一部记录片,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此记录片是( )
A、《定军山》 B、《万家灯火》 C、《难妇难妻》 D、《一江春水向东流》
4.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邸报》 B.《戏报》 C.《昭日新报》 D.《申报》
5.下列有关中国报业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近代报业最早是由欧美在华传教士创办的
②以消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
③19世纪70年代,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④不管其它媒介如何发展,报刊业都会以其不可替代的特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报纸 ②电影 ③电视 ④因特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7.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A.打开网站看报纸 B.打开电脑看电影
C.打开微机听音乐 D.网络日益普及,电视日益萎缩
8.19世纪种后期中国办报的主力军是
A.外国在华传教士 B.清朝政府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D.洋务派
11.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纸,到维新变法时期,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在维新时期影响较大的报纸有
①《强学报》 ②《时务报》 ③《昭文新报》 ④《中外纪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9.下列有关中国报业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近代报业最早是由欧美在华传教士创办的 ②政论性报刊是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 ③19世纪70年代,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④不管其它媒介如何发展,报刊业都会以其不可替代的特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通俗性报刊受到普通民众欢迎的原因有
①通俗性报刊语言通俗易懂 ②通俗性报刊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③通俗性报刊是为当时中国政治斗争服务的 ④通俗性报刊有专门分工,满足了读者的兴趣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11.大众报业能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B.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
C.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 D.列强的文化扩张的结果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开网站看报纸 B.打开电脑看电影
C.打开MP3听音乐 D.网络日益普及,电视日益萎缩
13下列有关电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B.1979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自己的电视台
C.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
D.当前,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使民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4当前,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所做的事情包括:
①网上炒股 ②网上银行结算 ③网上购物 ④与朋友进行交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5.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其中不包括
A.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
B.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我们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反对无节制上网
C.网络是资料查找的途径之一,但我们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网络信息
D.因为有一些不健康的网络内容,所以我们严禁青少年上网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发展史。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影视作品,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通过亲身感受网络,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认识这些大众传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或者上网发送一封E-mail或者撰写小习作《我与网络》,开阔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认识网络,科学使用网络。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唐代《邸报》。
2.近代报刊产生:在华传教士创办。
3.近代以来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1)19世纪70年代:《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3)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与新闻、商情、政论性报刊相比,通俗性报刊更能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报刊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业
(1)产生时间:20世纪20年代。
(2)发展状况:
①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1923年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②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③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
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内容向多方面扩展,无线电广播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2.电影业
(1)发展阶段: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
(2)国产电影的发展:
①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上海放映“西洋影戏”。
②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快速发展:
著名导演:郑正秋、张石川、周剑云、黎民伟、欧阳予倩、田汉等。
著名演员(明星):赵丹、朱飞(男);蝴蝶、阮玲玉(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品:《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
抗战结束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小城春秋》《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
3.电视业
(1)问世时间:20世纪30年代。
(2)发展:
①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出现: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②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中央电视台。
③地方电视台建立。
④广播电视传播网建立。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互联网发展的原因: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
2.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993年第一条专线正式开通后,十多年高速发展。
3.互联网分布:
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4.互联网的影响;
(1)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
(2)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3)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
(4)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小结]
课件41张PPT。新华社多哈12月7日电第十五届亚运会12月7日奖牌榜(按代表团、金牌、银牌、铜牌、总计顺序排列):
??? 中国??????????? 90??? 50??? 20??? 160??? 日本??????????? 26??? 30??? 38????? 94??? 韩国??????????? 19??? 25??? 45????? 89??? 哈萨克斯坦????? 10????? 9??? 22????? 41??? 朝鲜????????????? 5????? 7????? 9????? 21??? 泰国????????????? 4????? 9??? 12????? 25??? 印度????????????? 4????? 8????? 9????? 21??? 中国台北????????? 4????? 2????? 9????? 15??? 中国香港????????? 2????? 5????? 4????? 11??? 马来西亚????????? 2????? 4????? 2????? ?? 8??? 新加坡??????????? 2????? 3????? 5????? 10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了解这些信息?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知讯者生存!” ——广告语书籍、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互联网……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
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
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战前后
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
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内因: 外因: 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要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戊戌变法时期:近代办报出现高潮
《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1.形成2.发展《民报》《新青年》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1873年:《昭文新报》(国人自办最早)2.发展概况: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它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上海,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是一份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的阵地作用: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与政治活动联系非常密切。《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般笼统地称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作用: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文革”时期不少报纸停办。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意舆论工具。通俗性报刊的特点1、知识性与趣味性2、按类别专门分工3、语言通俗,取材世俗4、满足市文化消遣的需要大众报业的发展 现代城市里大大小小的报刊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报纸琳琅满目。报纸为我们提供了解信息的渠道,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世界报业协会发布2006年度报告:每天超过5.15亿人买报,读报人口估计超过14亿。中国人读报时间全球第二,每人每天平均花48分钟读报。1、广播(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1)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上海)(4)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3)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二、广播影视的普及有声进口片无声彩色黑白国产片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你知道电影的发展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吗?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19世纪末:传入中国2、电影1905年《定军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有声电影《渔光曲》:首次获国际大奖 《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北京天桥电影院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最高级的大光明影院 民国时期著名演员阮玲玉 胡蝶 周璇 这部抒情心理片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声誉。 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 时间:1928年 编剧:郑正秋 导演:张石川 电影《三毛流浪记》根据张乐平的同名漫画改编。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之际,被评为“我最难忘的百部中国电影”之一,王龙基扮演的三毛被评为“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之一。该片于1981年在巴黎6家电影院连演60天,轰动巴黎。该片还荣获葡萄牙第12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意大利第14届季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 近代中国电影概览1992年出品
导 演:陈凯歌
主 演:张国荣
张丰毅 巩 俐
·第四十七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第四十六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人类第一台电视机卫星电视转播站世界电视发展简况(2)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3、电视(3)电视迅速普及:改革开放后(4)现状: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1)问世:20世纪30年代
具有政治导向功能,有助于人们了解时政大事,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想一想:这类节目对人们的政治生活有什么影响?电视的功能 传播知识,满足大众文化、娱乐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想一想:这类节目对人们的文化生活有什么影响?电视的功能想一想:这类节目对人们的经济生活有什么影响?使人们及时了解各种经济信息,引导人们投资、理财和消费。电视的功能 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尼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世界历史作了一个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上帝在上网 历次调查网民总数
网民人数占中 国人口的比例 已经达到10.5%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原因: 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 2、出现: 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3、发展: 2003年上半年用户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对人们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探究活动目前互联网已经分布于社会各个领域,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在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构筑了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网上购物
网上炒股
网上银行结算电子信箱
电子报刊
网络游戏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网民的年龄分布网民的职业分布 课堂小调查:你是网民吗?从表中可以看出你们这一代人在网民中占有什么地位?是网民的主力军。稀饭:喜欢??果酱:过奖??BXCM:冰雪聪明??网上高手──叫大虾
网上低手──叫菜鸟新兴语言——网络用语 LOL:Laugh Out Loud,大笑??KFC:要是和某人有仇,就KFC他吧??PK:player kill,也可解释为先批后K??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通信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服 饰饮食居住社会习俗邮电通信报纸影视互联网单元小结交通工具1.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是(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C2.右图所示是1896年创办于上海的一份著
名报刊,下列有关此报刊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开创了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
B.近代第一份通俗性报刊
C.有利于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D.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C3.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办,人们大多通过电视转播了解比赛情况。100年前,中国人除了到现场观看比赛外,还能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奥运会的比赛情况( )
A.听广播 B.看报刊 C.看电视 D.上互联网B4.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看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B5.某制片公司拍摄一部电影,影片反映的是1915年的上海发生的故事,其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
A.住在西式洋楼里的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人力车穿梭在大街上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
D.大街上张贴着《歌女红牡丹》的电影海报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