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三节“蒸汽”的力量(教案+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三节“蒸汽”的力量(教案+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05 16:57:44

文档简介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三、“蒸汽的力量”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说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动力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2.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前提: 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资本: 提供了资金来源。
3.劳动力: 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5.市场:英国国内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二、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1.纺织业:英国的工业革命从 开始的;①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 ②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 。
2.动力:瓦特改良了 ,发明联动蒸汽机。
3.交通:①1807年,美国人 发明 。
②1814年,英国人 发明 。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 ,到19世纪中期成为“ ”。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社会生活上:促进了新兴城市的兴起,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4)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和旧制度。
(5)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 的诞生。
(6)世界市场:推动世界工业化及世界市场的 形成。
【归纳总结】
1.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使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从而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至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政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③思想文化: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运动兴起。
④社会生活: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迁。
【史料探究】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2分)“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2分)
(1)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答案完整给2分)
途径:新航线的开辟;殖民活动(扩张、掠夺)。(2分)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3分)
(2)条件;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1分)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4分)
(3)现象: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经典力学等科技进步。(4分)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1分)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1分)
(4)史观:全球史观。(1分) 特点:整体性或全面性。(1分)
【巩固检测】
1.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的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让人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个方面的支持( )
A.技术支持 B.劳动力支持 C.市场支持 D.资本支持
2.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一中间 阶级一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囯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3.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4.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 2/3左右。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B.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
C.工业革命带来运输业的发展 D.受英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5.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幵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蒸汽的力量》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尚未分文理科,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学习兴趣不一,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习积极性,以完成课标为主要目的,适当渗透能力培养。
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究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标分解
了解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的成果、工业革命的影响等史实,探究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分析掌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
记忆工业革命重要的技术成果。
理解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探究认识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阅读文字、图表,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历史现象,形成正确认识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讲授法为主,设置情境,师生互动,讲练结合。练习设计除文字材料,更多选用图片、经济史数据图表,同时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问题的能力,养成务实的经济分析习惯。
结合工业革命中发明者的故事和英美工业革命中的成就,体会创新精神、勤于钻研精神、技术革新为社会需要服务等,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成功具有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目标
认识科技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存在着一定的破坏性。
培养钻研精神、创新精神,树立科学观、可持续发展观。
认识科技没有国界,只有不断地、更好地发展科技才是强国之路。
重点
难点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
教学手段
PPT演示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立体设计》预习扫描部分,上课前互查,并签名以示负责。
教师:查找图片资料,设计教学情景,制作教学课件,印发授课提纲。
教 学 过 程
说明
【导入】出示幻灯片,问:哪种车是现代最先进的列车?哪种是现代最常用的列车?哪一种是马上要淘汰的列车?由学生回答后导入:中国最后一批的蒸汽机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一百多年前,它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它借助蒸汽机的力量,让人类用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改变了世界,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时间:2分钟
出示幻灯片
(师生互动)
解读课程标准:1、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条件、成果、影响)
2、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
展示本课结构:一、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工业革命主要成果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强调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属于工业革命重要的影响)。
出示幻灯片。
明确目标,总体把握。
【一、英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
1、设问:如果你要办一个工厂,需要些什么呢?(师生互动)
总结:办工厂需要资金、劳力、原材料、市场、技术、政策等条件,同样一个国家要进行工业革命,也需要具备这些方面的条件。
2、设问:英国如何获得资金、劳力、原材料、市场、技术、政策等条件,促成工业革命爆发呢? 请学生阅读课本,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引入英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师生互动)让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的方式完成,
3、补充材料:
  (1)处死查理一世。(图)
(2)棉纺织工业分为4个步骤13道工序:准备阶段:原材料分类、洗净、梳理使纤维理顺;纺纱:抽纱、纺纱;织造:纱线纵横交错织成布料;完工:漂洗、上浆、清理、剪裁、染色、印花、漂白?(文字)
指出手工工场发达提供技术条件,分工细,为机器代替手工提供可能。
(3)18世纪英国已为最大殖民国家,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图)
(4)推行圈地运动获取了廉价劳动力。(图)
(5)东印度公司(图)
4、强调前提、条件、可能性、必要性,最后划书。指出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时可以参考这一方法。
5、小结:当时荷兰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手工业不发达;而此时法国还是封建国家,不具备工业革命前提,所以只有英国具备工业革命前提条件,因此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
6、练习巩固: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 (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海外市场的扩大
C.科技知识的积累 D.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2、导致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圈地运动的扩大
C.大量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 D.市场的不断扩大
根据学生回答,了解其判断的依据,给与鼓励、评价或纠正错误理解。
时间:12分钟
出示幻灯片
情境创设,
由此及彼,
掌握方法。
讲练结合,
落实基础。
【二、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1、基础知识落实——完成填空题:
播放〈大国崛起〉片断,要求学生结合P78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完成填空题。(体现在授课提纲,当堂完成并核对答案)
技术成果主要集中的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大工业诞生的标志是       ,最重要的动力技术是     改良的      。
2、纺与织的互相推动:
图片展示飞梭——手摇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自动织布机,讲述:飞梭是工具,不是机器,但是由于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导致了“纱荒”,引起了纺织业一连串的技术革新。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手摇纺纱机发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它能同时纺5根线,但易断而且还是采用手摇式,因此需要进一步革新。不久,水力纺纱机问世,它可以带动更多纱锭纺纱,纺出来的纱结实,解决了纱细易断地问题,但较粗。而骡机的问世避免了它们的缺点,“骡子”是马与驴杂交繁殖的新品种,手摇纺纱机、水力纺纱机即是马与驴,两者的优点结合产生了骡机。它纺出来的纱线既细又结实,同时用水力带动,省去许多人力,最多时可带动400多个纱锭,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促使织布行业不得不进行技术变革,水力织布机随之问世,提高工效40倍。据当时报纸报道,自动织布机发明后,一个小孩看一台织布机一天所织出来的布相当于旧方法一周织出来的布。
设问:从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我们发现它的内部各环节的技术革新有怎样的联系?学生答后打出图示强调。同样的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推动其他各个行业的技术革新,产生了连锁反应。
设问:棉纺织业机器采用的新动力是什么?有什么缺点?为此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重大发明?引出蒸汽机改良和蒸汽机普及及其作用的学习。     (师生互动)
3、蒸汽机的改良。
设问:棉纺织业机器一开始采用什么作为动力?有什么缺点?为此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重大发明? 瓦特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吗?(师生互动)
讲述瓦特与水壶的故事,简述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内容,强调“改良”,并指出:站在巨人肩膀上会看得更远,善于学习、勤于钻研是科学家必备的良好品质。
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具备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并善于把技术和生产真正的结合起来,让发明创造为现实社会服务。这样才能不仅为自己创造了财富,赢得全社会的普遍尊敬,而且能推动人类历史进步。
4、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日行千里,遨游世界,是古代人的梦想,中国古代不乏为此冒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人。近代以来,这些人类梦想,借助于技术的进步终于变成了现实。最早实现梦想的这些人无疑敢吃螃蟹的勇士——敢为天下先。他们都有谁呢?(师生互动)识记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和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补充材料,展示蒸汽机车与马车、汽船与帆船图,标出其速度和载重量,设问:这些新的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是什么?对人类产生来怎样的影响?
(师生互动)
5、工业革命的扩展。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它也是工业革命的中心国家,1825年后随着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工业革命在欧美广泛开展。美国在棉纺织业、交通业、机械制造业方面都取得突破性发明,特别是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和机床的发明,使美国摆脱对英国的依赖,迅速普及机械化生产。这充分说明了有创新才有生命力。英国是当时机器的主要出口国,美国从进口机器发展到自行生产机器,而其他相继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则主要依赖机器进口,这样就推动工业的机械化,使机器逐步取代手工,进入大机器、大工厂时代。这一变化势必使这些国家借助新的快捷的交通工具去英国、美国进口机器、学习技术,使世界交流更频繁。
小结: 19世纪中期,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欧美各国也相继完成。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是大机器工业(近代工业)的确立。
6、练习巩固:(1)、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丝织业  D.机器制造业
(2)、 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主要是指( )
A.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B.工厂出现
C.大机器生产出现 D.“蒸汽时代”开始
根据学生回答,了解其判断的依据,给予评价或纠正错误理解。
过渡:工业革命中涌现了许多的技术成果,这些新发明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时间:12分钟
出示幻灯片
激发兴趣
老师引导下归纳
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对比的方法,直观认识交通进步。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讲练结合,
落实基础。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革命使工业文明逐步取代农业文明,推动人类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改变了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但是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工业问题,下面我们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归纳。
学生阅读授课提纲中的材料,回答设问。(师生互动)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英国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
材料二:  1760年,英国5万到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有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材料三:图片《美国内战》《俄国亚力山大》《日本明治天皇》
材料四:图片 亚当 斯密 《国富论》摘录
材料五:图片 《19世纪欧洲城市》
设问: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
(师生互动)
归纳:走向工业文明:
生产力迅速发展(工业化、机械化——城市化、经济结构)
生产关系变化(代议制在欧美普遍确立,阶级结构变化)
(3) 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科学共产主义)
(4) 环境问题(资源过渡开发、环境污染)
对自由主义概念加以简练概括讲解。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即促进人类发展,也给人类带来新的问题,这告诉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内容,回答世界市场雏形何时出现。
(1)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
设置情景,设置问题来引导:
1840年,英国利物浦有一位青年,叫大卫·利文斯敦,他开设了一家棉纺织厂,你认为他具有哪些有利的条件? ( 机器、交通、工人、质优商品)
面对着林立的棉纺织厂,你认为他会碰到哪些难题?(原料、市场)
当时报纸上登载了关于英国准备对中发动战争的报道,根据他的优势和困难,你推断他会不会支持英国政府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为他带来了什么?(会、市场、棉花)
为了提高轧棉速度,他该去哪里进口机器?他该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最快捷?  美国(技术交流)汽船
通过以上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一起归纳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
归纳后指出: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英国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世界工厂”地位
设置材料,学生思考回答。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生铁产量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总和; 1860年英国海外贸易占全球国际贸易的25%。
材料二:图片:19世纪欧洲的工业城市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设问:材料反映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英国占有怎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后强调:此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他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凭借实力,打造成为“世界工厂”。
如果说世纪生产的初步形成主要借助的是资本主义国家武力扩张和商品的倾销,那么世界市场的成熟则是通过协商的发式促成的。
最后归纳影响。练习巩固: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证明
 A.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劳动积极性
 C.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D.机器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时间:16分钟
出示幻灯片
论从史出,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问题设置,
自主探究,
加以指导。
大胆取舍,
引导归纳。
一分为二,
掌握两点论,重点论。
出示幻灯片
讲练结合,
落实基础。
小结归纳: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借助蒸汽的力量,造就了英国工业的垄断地位,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关系领域的巨大变革,同时进一步密切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推陈出新。工业革命后不到200年,人类先后又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地改变人类世界。
时间:1分钟
布置作业:
1、读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的故事,探究一个人成功的条件;
2、收集资料,认识科技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选一,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时间:2分钟
体现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功能,培养学生能力。
板书设计:
纺织业


动力革命
交通运输业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
美国的优势


课件40张PPT。你能够分别图片的不同时期吗?第一台电话第一架飞机第三课 蒸汽的力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代替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生产的革命,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 手工劳动机器生产(本质)手工工场工厂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学习重、难点:
考点一: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重点)
考点二: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考点三:把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
考点四:理解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重点)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英国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的条件1、资金3、劳动力4、技术5、市场政治条件2、原料资本主义发展五大要素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原料产地、资金、海外市场圈地运动原料、劳动力、国内市场手工工场的发展技术的积累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阅读教材P93第一段思考,这四幅照片分别反映了英国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分别有何联系?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18世纪中期后期英国已成海上霸主思考: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和根本原因是什么?落后的手工生产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工场手工业的生产也不再能满足不断扩大市场的需要。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英国工业革命;1、条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圈地运动 必要性资本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可能性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圈地运动(国内)、殖民掠夺 (国外)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直接动因是( )
A.新航路的成功开辟
B.海外市场对商品的强烈需求
C.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D.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国内市场的扩大。
B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年—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是( )
A、资产阶级统治最早确立 B、大量生产技术的积累
C、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大量劳动力
D、在18世纪晚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C手摇纺纱机改良蒸汽机瓦特美汽船2、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进程水力纺纱厂17651771178218071814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工厂制度的建立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惠特尼 标志工业革命的完成3、拓展: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4、起止:英国——欧美(1825后)——亚非(19C中后期)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1840年前后, 英国实现了机器制造机器,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西方对亚非加强殖民掠夺,商品输出18世纪60年代(1765)从棉纺织工业开始1779年工人克隆普顿发明骡机动力:水力
特点:能同时转动几百个纱锭,纺出的纱既细又结实。1785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动力:水力
特点:提高织布效率40倍水力纺纱机飞梭手摇纺纱机水力织布机骡机蒸汽机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这些发明成果有何内在联系?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人类社会进入 “蒸汽时代” 瓦特改良蒸汽机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1)使机器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2)引起了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革命工业革命的实质内涵: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蒸气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本主义社会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迟缓的发展进程转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 —— 恩格斯 汽 船铁路交通的面貌也大大改观1814年发明第一台蒸汽机车,时速6千米。
1825年驾驶自己设计的蒸汽机车,时速24千米。
1826年制造的蒸汽机车“火箭”号,时速58千米。
1831年英国建立第一条铁路: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 人类的交通运输也进入了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铁路时代到来。 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
2、地域扩展:
3、主要产业:
4、技术来源:
5、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6、生产力革新:大机器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首先发生在英国(一枝独秀),由一国向多国扩展;轻工业——棉纺织业; 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工场——工厂蒸汽时代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城市人口和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的迅速增长。政治: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国际地位:
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世界格局: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西方国家加强殖民侵略,同时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社会生活结构:提高了人们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存在问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科技教育: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积极:消极: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②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④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开始改变世界面貌。⑤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①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无阶遭受着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受到了严重的掠夺,日益贫穷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概念深化:
工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
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
也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推动下出现的三股进步的政治潮流:三股思想潮流
1、自由主义
2、社会主义
3、民族主义三股进步政治潮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社会主义运动
民族解放运动19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如美国内战、德国统一、日俄改革如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如:亚洲革命风暴
——太平天国运动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联系中国近代史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
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2.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
(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并发展)经济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小试牛刀:
1、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影响是(  )
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统治基础
B.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C.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D. 大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联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2、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准确含义是(  )
A.东方落后于西方
B.东方成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C.东方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D.亚洲国家按西方的制度对社会进行改造
3、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
力总数的1/3,1931年占1/4,1951年降至1/5以下。出现
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加速 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C.对外移民的增加 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ACD3、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 )
A.它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
B.它摆脱了工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C.它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D.它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下列符合其意的是( )
①促进许多新兴城市的诞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②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转入工业生产;
③很多劳动力被机器生产排挤,为第三产业发展准备了条件;
④工业化意味着财富涌现,人们可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A美国学者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这些专利主要集中在( ) A.各类电器革新 B.日用化工产品
C.新式交通工具 D.机器发明和使用
衡量一个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该国( )
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B工厂制已经取代了手工工场C两大对立的阶级已经诞生 D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DD1、英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工厂”?——原因
A、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义代议制度
B、殖民扩张,占领了广阔的殖民地——广阔的市场
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极大提高。
D、英国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A、政治方面:民主化改革。B、经济方面:奉行自由主义思想。
C、法制方面:法制化建设。D、外交方面:“炮舰政策”。
E、文教方面:兴办教育,传播科技。2.为什么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工厂”? ——表现
1)19中期英国的工业产值位于世界各国之首,处于世界工业垄断地位。 ——如煤铁产量
2)国际贸易占世界1/4,占有广阔的市场。原料来之于世界,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3)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1851年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二、打造“世界工厂”;自由主义思想的体现政治上:
经济上:
外交上:自由生产.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开拓市场自由主义运动(资阶革命改革)
如英国的议会改革,美国内战,日、俄改革 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一种经济思潮。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他们主张对内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对外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对经济干预和保护。
其核心思想是:自由生产、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这种思想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历史时期,西欧社会发生的重大历史变化不包括( )
A.商品经济开始取代自然经济 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取代封建制度
C.人文主义开始取代蒙昧主义 D.自由主义思想开始取代重商主义 【解析】D 自由主义思想开始取代重商主义是在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自由贸易,自由经营,所以自由主义思想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也进入到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3、自由主义经济思想D 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万国工业博览会(Great Exhibition为特指这一场博览会的专有名词)是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 1851年5月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其定名中的“Great”在英文有伟大的、很棒的、壮观的意思,借此博览会英国在当时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1、世界市场的形成;1)途径:
2)根本动力:
3)物质条件:
4)联结纽带:
5)重要保障:列强的对外扩张。 工业革命。 生产的互补性。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殖民体系的形成。 阅读教材P97页 延伸1: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和早期的殖民扩张的不同之处? 掠夺财富,
积累资本;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赤裸裸的掠夺为主经济和军事侵略结合;
商品输出为主 首先,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开展,迫使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其次,轮船火车为列强征服世界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 第三,极大增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从而增强了征服世界的能力。 延伸2: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提示: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市场的需求 2.原料的需求
3.交通运输条件 4.经济和军事条件2、形成标志:
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3、世界市场逐渐成熟: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逐渐成熟原则:自由主义的原则;
内容: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规定在国际贸易中给予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
意义:使国际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资本主义世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例题:下列有关世界市场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保障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确立为其提供了政治保证√拓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带来哪些影响? 1)列强:
2)殖民地半殖民地:
3)世界: 为西方资产阶级发展创造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给殖民地被侵略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在客观上冲击了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联系。 认识: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但本质上是进步的。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回答
(1)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4分)
(2)同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方面有哪些重大变化?(4分)
(3)中国社会的经济变化与世界的发展有何内在联系?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4分)
1)世界变化:
①工业革命在英法美等国已经完成,并向世界其它地区扩展。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分)
2)中国经济变化:
①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洋务运动兴起,民族工业产生,中国的近代化起步; (4)
3)联系: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影响:(2分)
①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客观上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三 “蒸汽”的力量英国工业革命(条件、主要成就、影响)工业革命扩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逐渐成熟(工业革命)课堂小结材料一 资产阶级的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随着澳大利亚的殖民地化,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 ——马克思
材料二 大洋州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羊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1)由材料二看出,当时英国的国际地位如何?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世界其他地区为原料产地,成为了“世界工厂”(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其卑鄙的利益的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的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4)材料三“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指的是什么?
中的“社会革命”指的是什么?“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是指侵略和掠夺。
“社会革命”是指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冲击了印度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加速了印度历史发展的进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