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05 17:01:06

文档简介

第四节 走向整体的世界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
2、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活动方案】
活动一 电气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18世纪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实质上与古代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方式相同。人类仍在用同样的材料建造房屋,用同样的牲畜驮运自己和行李,用同样的帆和桨推动船,用同样的纺织品制作衣服,用同样的蜡烛和火炬照明。然而今天,金属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大量合成纤维织物与传统的棉布、毛织品和亚麻织物竞争;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结合教材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中的“今天”是指什么时候?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是什么?概况如何?有哪些成果?
材料一 垄断组织都是以生产集中,个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为前提而形成的。
材料二 垄断组织在形成的过程中,自然免不了兼并。兼并一般都是设备先进、经营有方的企业吃掉和收买效益差的企业,兼并以后又以先进的那一套去改掉落后的部分。就是自愿的联合与合并,在结成一体统一经营后,也要采取先进的方式经营。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垄断组织是如何形成的?分析垄断组织对于社会生产的作用?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如何
?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
?
发明基础
时 间
?
范 围
?
重要标志
?
开始部门
?
?
活动二 瓜分世界的狂潮
结合教材与材料思考问题:
瓜分世界狂潮的原因是什么?特点是什么?表现如何?影响如何?
活动三 世界连为一体
结合教材与材料回答问题:
1、世界连接为一体的根本原因、形成过程 、影响?
课堂延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进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途径
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
?
?
拓展阶段
16C初—18C末
?
?
初步形成
19C中期
?
?
最终形成
19C末20C初
?
?
问题探究:欧洲工业革命对我国工业化的启示
【课堂反馈】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A.汽车的发明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D.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C、使资本主义国家结束殖民扩张 D、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3.20世纪之交,石油工业迅猛发展有赖于
A.发电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应用
C.蒸汽机的应用 D.飞机的发明
4.以下工业革命成就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创造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5.一个反映十九世纪晚期美国人民生活的剧本准备了四个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坐汽车上班 B.乘飞机旅游 C.打电话聊天 D.在电灯下看书
6、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垄断组织产生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资产阶级走向反动
C.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需要 D.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生改变
8、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其含义是
A.垄断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  
B.垄断组织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有计划生产
C.垄断的出现,有利于减轻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D.垄断的出现,消除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界限
9、有关垄断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B、其主要形式有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等
C、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 D、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
10.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
11、 (19、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1910年世界远洋汽船和帆船吨位数(单位:百万吨)
材料二 186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年份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3
金额
7.2
10.95
14.7
21.65
30.42
46.52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表
位次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900年
1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2
法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3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4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直接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影响。(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问题?这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后果?(3分)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
【重难点突破】
重点:(1)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2)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过程
导入: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他的完成极大促进的社会生产力的飞跃:“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他所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震撼了整个人类,兴奋与欣喜诱使人们沿着这条科技的发展大道继续走下去……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
1.原因
(1)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
(2)条件
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的资本。
劳动力:
2.进程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传统教材认为:其标志是: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
(3)成就:电的发明和应用:电气时代
新兴产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起来
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时代
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传统教材认为:其成就主要在五方面
A.电(能源)的广泛运用;B.交通工具(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 C。石油华工的发展; D。新通讯工具的发现; E。钢铁工业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成 果
?发明者
国别
?发明与创造
?作用
电力
广泛应用
西门子

发电机
?电力-新能源
进入电气时代
?爱迪生

电灯.发电机. 电影 .电车
内燃机
新交通工具创制
本茨
?德
四轮机车
解决发动机,石油-新能源,石油工业发展
?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
电讯事业发展
?贝尔
?美
?电 话
?快速传递信息,
世界联系加强
?马可尼
?意
?无线电报
化学工业建立
诺贝尔
?瑞典
?炸 药
极大改善了
人们的生活
?改良无烟火药技术
?
塑料、人造纤维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工匠、技师
?科学家、工程师
发明基础
?生产实践的总结
?自然科学成果
时 间
?1765--19世纪中期
英开始--法美结束100年
19世纪中期 德俄日开始
?1870--19世纪末20世纪初
30多年
范 围
?英国—法美—德俄日
?同时开始于几国
重要标志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开始部门
?棉纺织---轻工业
?电力---重工业
特点: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3.影响:
(1)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关系:垄断组织的产生
★垄断组织的产生
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现代意义上的公司
垄断组织发达的两个国家是:美国和德国
形式: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影响: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代表人。
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3)国际关系
①殖民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连接为一体)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
(1)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2)经济实力上升到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增大。
(3)垄断资本集团大规模向海外扩张,争夺商品市场,扩大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目的)
2.特点:全球扩张,掀起瓜分狂潮。
3.表现;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占据优势,德美日等后起帝国主义后来居上。
4.影响:(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一战
(2)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变的更加贫困和落后。
5.美国的扩张
(1)扩张政策
孤立主义→门罗主义→泛美主义→“海权论”→“门户开放”政策
(2)结果:确立了西半球的霸权地位。(20世纪初)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重要概念 世界一体化:是指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性、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个整体性世界。
1.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2)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2.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3.手段: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4.影响:(1)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
(2)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3)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4)世界一体化导致了国际关系得紧张。
小结: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
课后探究:欧洲工业革命对我国工业化的启示
启示:
(1)发展工业与注重保护环境并举。
(2)提高目前我国工业的科技含量。
(3)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4)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课件102张PPT。坐汽车上学交通基本靠走灯下自习囊萤映雪给父母打电话飞鸽传书 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19C中后期起,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它既是一次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一场生产关系的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时间:19C70年代---19C末20C初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材料一19C后半叶,是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个真正统一的美国出现;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大门;
1870年,法国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逐步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
19C70年代,德国,意大利最终完成统一,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1)政治前提:19C后半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材料二:“蒸汽机的吼声使欧洲,北美,亚洲三大洲发生变革,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
-------王世德《世界近代史》(2)劳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大量人口转化为自由雇佣工人,提供充足劳动力;(3)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殖民扩张,积累大量资本;(4)市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市场;②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国内市场获得统一和扩大---国内市场 材料三(5)科技因素: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条件)2、市场条件 (直接原因)3、资本条件4、技术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发展。 疯狂的殖民掠夺以及西方各国通过对本国的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5、劳动力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1、政治前提2、发源地和中心:3、开始的标志: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4、主要成就: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的成就⑴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标志)
⑵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⑶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与发展
⑷电信事业的发展
⑸钢铁时代”到来;农业的变革新型工业产生传统工业发展⑴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理论奠基技术突破生产创新1820年丹麦教授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1831年英国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成第一台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成为新能源
电灯
电车
电影放映机等
电的发明维尔纳·冯·西门子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爱迪生和他改进的留声机。为了改进这架留声机,爱迪生一连五天没有睡觉这是一张作于巴黎一次展览会上的素描。从小孩到老太太都在排队听爱迪生新发明的留声机西门子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的影响:
⑴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⑵推动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的迅速发展
⑶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⑵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883年,德国人戴
姆勒发明汽油内燃
机;1897年,德国
狄赛尔发明柴油内
燃机;内燃机是将液体或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气缸内部的高压燃烧室燃烧爆发产生动力。这也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热机。内燃机具有体积小、质量小、便于移动、热效率高、启动性能好的特点。⑵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883年,德国人戴
姆勒发明汽油内燃
机;1897年,德国
狄赛尔发明柴油内
燃机;第一辆三轮汽车(1885;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德国)
电机机车(1879;德国)
第一辆四轮汽车(1893;美国;福特;)
飞机(1903;莱特兄弟;美国)
卡尔·本茨德国 奔驰专利1号车
1886亨利·福特莱特兄弟和他们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于1903年12月17日试飞成功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的影响:
⑴促进交通运输的新发展,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
⑵促进汽车工业,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⑶促进石油的开采与利用;①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②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③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④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⑶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大大丰富人们的生活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和平奖遗嘱:遗产作基金1901年开始12月10日颁 诺贝尔 诺贝尔化学奖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科学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于可攀登高峰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化学工业的发展 约翰·洛克菲勒
(1839—1937年)美国实业家,慈善家,以革命了石油工业与塑造现代慈善的企业化结构而闻名。1870年他创立了标准石油,在全盛期他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成为美国第一位十亿富豪与全球首富。他也普遍被视为人类近代史上首富,财富总值折合今日之4000亿美元以上。⑷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为迅速传递信
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
地联系
进一步
加强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制造了第一个无线电系统。1901年,他成功横越大西洋发报成功。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无线电之父”马可尼制造了第一个无线电系统。1901年,他横越大西洋发报成功。⑸传统工业的改造和发展(1)钢铁工业的发展:
(2)农业的改革:建设地点:法国巴黎战神广场
开工时间:1887年1月28日
竣工时间:1889年3月31日
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324.79米
总重量:约为10100吨
层数:4层
结构形式:钢架镂空结构钢铁时代的杰作钢铁工业如日中天,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钢铁时代”5、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煤产量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生铁产量 以上材料反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材料一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以纺织工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等为主的工业群。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另一方面 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突变。因为重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世界史》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生产结构:规模扩大,轻重工业比率变化。 材料二
1863年,约翰·洛克菲勒同别人合资,在克利夫兰开办了一家炼油厂。两年后,他独占了这家工厂,又吞并了许多中小炼油厂。到1869年,这家工厂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炼油厂。1870年,洛克菲勒组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他勾结铁路部门控制运价,打击竞争对手。美孚公司发展很快,1880年,它提炼的石油占全美的95%。垄断了美国石油工业。现今,美孚通过其关联公司在全球大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拥有8.6万名员工,其中包括大约1.4万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家。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什么现象?垄断组织的形成
材料三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
1899.12.11材料三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征服发生什么变化?(3)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材料四:1905年美国皮特先生的一天
早晨起来,收音机播放着日俄战争日本大获全胜的新闻报道。他考虑这是否会引起汽油涨价,是应该买辆美国的小汽车呢,还是买辆德国的。太太建议他需要将房子扩展但是木材在涨价,因为政府迫使加拿大提高出口到美国木材的价格。当他下楼喝橘子汁(巴西生产的)时,门铃响了,保姆米瑞纳(墨西哥人)来打扫卫生。早餐是使用法国制造的咖啡壶、加拿大输送的天然气烧煮来自印度尼西亚、巴西、哥伦比亚的混合咖啡,还有瑞士生产的饼干和面包,夹着比利时生产的草莓酱。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4)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连接为一体)①确立公司制,垄断组织产生;
②经济结构:工业总值迅速提高,重工业发展迅速,并占主导,实现以重工、石化为支柱的工业化。 (2)生产关系: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国家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4)国际关系: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垄断的方式

垄断的表现
垄断的目的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兼并或相互联合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追求更多的利润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企业间竞争加剧垄断组织产生到一定
程度垄断的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⑴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⑵概况: ①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②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巨型企业 ⑶形式:垄断组织: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卡特尔是在德国最先出现的一种垄断组织,其垄断程度较低。通常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通过签订关于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生产规模等协定而形成的垄断组织,参加这一组织的企业一般拥有一定的生产和销售的独立性;德国的卡特尔有电气总公司、西门子公司、克虏伯公司等。辛迪加主要是在俄国出现的垄断组织。它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形成的垄断组织,参加该组织的企业保留法律和产品上的独立地位。
托拉斯是由若干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大企业合并而成的垄断组织。参加该组织的企业在生产、销售和法律等各方面都失去独立地位。1879年美孚石油托拉斯在美国首先成立,此后,托拉斯在美国蜂拥而出。托拉斯是把下属的企业合并为一个统一的企业。1879~1901年,美国工业部门的托拉斯发展到三百多个,一共兼并了五千多家企业。康采恩又叫财团,主要出现于日本。是由一些共同依赖于某金融集团和不同经济部门的大企业、大公司和银行联合而成的垄断组织。垄断组织:⑸影响:②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命脉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①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⑷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④帝国主义国家为扩大资本输出范围,加强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导致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漫画中描述了参议院议员正在辩论反托拉斯法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铜业、食糖、石油等托拉斯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6、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工匠、技师
生产实践的总结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棉纺织---轻工业 1765--19世纪中期
英开始--法美结束100年
19世纪中期 德俄日开始1866--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0多年科学家、工程师
自然科学成果同时开始于几国英国—法美—德俄日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电力---重工业交叉进行⑴发明来源:科学技术同生产紧密结合⑵范围:范围广,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大,速度快。⑷开始于重工业部门,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⑶重要成果: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⑸对德国,日本,俄国等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两次工业革命特点之比较(相同点)香港新加坡阿富汗埃及新西兰二、瓜分世界狂潮二、瓜分世界的狂潮1、时间:
P102-104页19C末20C初2、背景:⑴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
帝国主义⑵列强经济实力上升;⑶垄断加剧对市场的竞争3、概况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⑵英法俄占优势,德美日后来居上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法英德意二、瓜分世界的狂潮4、美国的扩张:
P102-104页(3点)(1)建立美洲体系;
(2)倡导和设计新殖民主义二、瓜分世界的狂潮4、美国的扩张:
P102-104页(3点)(1)建立美洲体系:①1823年,门罗主义  1823年12月2日,詹姆士·门罗以“致国会咨文”的形式,发表了重要的外交政策声明——《门罗宣言》,即后来被称之为“门罗主义”。咨文中宣称:“同盟各国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张到美洲的任何地方而不危害我们的和平与幸福是不可能的;也没有人会相信我们南方各兄弟国家的人民,如果不加援助,能够建立他们心愿的政治制度,所以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他们进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并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4、美国的扩张:
P102-104页(3点)(1)建立美洲体系:①1823年,门罗主义②1889年,泛美主义③19C90年代,海权主义④1898年4月,美西战争⑤20世纪初,美国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美西战争:瓜西马尔战役1898马汉:海权论 19C90’s二、瓜分世界的狂潮4、美国的扩张:
P102-104页(3点)(1)建立美洲体系;
(2)倡导和设计新殖民主义漫画:争夺殖民地探险家所到之处均插上本国国旗以示征服美国提出新殖民主义的背景:
⑴美国完成在北美大陆的扩张
⑵美国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
⑶ 19世纪末,欧洲列强对世界的瓜分,实行排他性的殖民主义政策,对美国利益有害二、瓜分世界的狂潮4、美国的扩张:
P102-104页(3点)(1)建立美洲体系;
(2)倡导和设计新殖民主义①“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②“门户开放”政策表现:“门户开放”政策原因提出内容实质1、新殖民主义的提出-19世纪中期“太平洋商业帝国”
2、经济实力的增长美国国务卿约翰1899年9月6日提出“自由贸易”原则。次年7月3日,重申“公平贸易”原则 1、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即得利益为了缓和列强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影响1、标志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有了独立政策2、使帝国主义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3、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实行排他性殖民政策。2、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利益均沾”1823门罗主义1889泛美主义19C90N海权主义19C中期新殖民主义“太平洋商业帝国”自由贸易公平贸易门户开放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课堂设问:
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的庞蒂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罗伯特 ·赖克的分析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怎样的重要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两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世界一体化实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世界体系)的形成三、世界连接为一体1、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⑷客观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世界经济联系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⑵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发展⑶垄断公司致力于致力于国际贸易和资本输出三、世界连接为一体2、世界一体化的表现:(1)基础(框架):(2)手段(途径):(3)主要内容:资本主义市场国际贸易、殖民主义①物资交流、 ②人口迁徙、
③文化交流、④社会形态的冲突(4)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3、世界一体化的影响:(1)促进人群大规模流动和融合,也促进动植物广泛
交流和世界农业的发展(2)促进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3)促进全球性思想文化的交流⑷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推动世界发展积极:3、世界一体化的影响:消极性:⑴扩大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
致国际关系日趋复杂:⑵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平衡 ,列强之间矛盾加剧⑶资本主义列强与亚非拉之间不平衡 民族民主运动两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19C末20C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形成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
②垄断公司频繁进行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③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信息交流合作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救亡图存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③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2)经济:
①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
②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发展;(3)文化:
①实业救国思潮;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含义:是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上进行宰割、奴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统治秩序。
(即资本主义对全世界的统治体系)
2、组成部分
(1)政治体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确立;
(2)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殖民体系: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总称。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垄断组织形成经济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两重影响: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民族灾难的同时客观上利于社会进步。
三个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欧美代议制的确立;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B、爱迪生发明电灯
C、贝尔发明电话 D、乔治发明电影放映机
2、1898年人们可使用最新发明的交通工具是( )
A、飞机 B、汽船 C、火车 D、汽车
3、垄断组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表现为
①扩大生产规模 ②改善经营管理
③提高生产效率 ④加紧瓜分世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ADB4、美国确立西半球霸权地位是在( )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DA6、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经济走向全球化
B 、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7、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B、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C、社会财富的日益集中
D、生产关系的新变化 DB下列有关世界一体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对世界一体化潮流,亚非走向了自主型
的工业化道路
B、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的交流
C、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促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D、世界一体化在政治领域内主要体现为国际关
系的日益复杂A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B、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强
D、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A、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A、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19世纪70年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是A、电力的发现及其应用
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C、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D、电力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3、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过程中,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其主要的共同原因是A、两国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B、资本主要投在信贷领域而非生产领域
C、农业技术落后和国内市场狭窄
D、资本输往国外,不关心技术改造D、资本输往国外,不关心技术改造7、19世纪美国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在不断调整,其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形势的变化
B、美国经济的发展
C、自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D、英国等国家的衰落的
8、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B、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C、社会财富的日益集中 D、生产关系的新变化 B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