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历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文中的人生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在世界上,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在困难面前,有的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世界也就有了弱者与强者之分。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故事中的莫顿·亨特就是本课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给他很重要的启示,到底是怎样的一段难忘的经历呢?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完成下面任务: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明确:57年前的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2.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明确:费城
3.那座悬崖有多高?
明确:60英尺左右
4.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明确:五个;内德,杰里
5.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我”和小伙伴们玩腻了玩弹珠和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正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6.故事的经过怎样?
明确:“我”在悬崖上进退两难。
7.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
明确:“我”在父亲的帮助下爬下了悬崖,“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二)复述故事
请同学们结合以上信息,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提示:
1.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3.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感情。
三、深入研读--心理变化
分小组,跳读课文,找出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语句,看看“我”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四、人生启迪
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明确:
父亲循循善诱,教子有方,从容镇定,给孩子鼓励和信心,教育孩子很有智慧。
2.你是否赞成父亲帮助“我”下来的方式?
明确:
赞成: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父亲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抱孩子下来,但他不这样做,而是引导孩子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而且他的目的达到了,这件事使“我”终生受益。
3.文章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如何理解?
明确:
“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层意思是指“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克服困难的过程;第二层意思是指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只要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推荐阅读
《心灵鸡汤·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
七、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你能办得到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能办得到的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再走一步
毫无信心 顿生信心 信心大增 巨大的成就感
小悬崖:走一步,再走一步——脱险
大人生:走一步,再走一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