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06 09:4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秦前221年实现统一第二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一、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即嬴政。?你知道“皇帝”称号的来由吗?1.“皇帝”称号的由来: 。 2.特征: 。 3.实质: 。一、皇帝制度的创立三皇五帝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君主专制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皇 帝御史大夫太 尉诸 卿三公九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军务)(传令、监察)(政务)思考:要不要沿用周朝分封制?请说出你的理由。(2)地方行政制度:课后练习1、分封制的废立问题。维护国家的安定与统一,维护自身的统治。
2、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2)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①郡守、县令均由朝廷任命,不可世袭。
②皇帝直接对郡守、县令进行监督、考核、升迁或者罢免。内容思考:分封制和郡县制有什么区别?相同点:
第一、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第二、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不同点:
第一、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第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不能世袭,只有俸禄没有封地,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
第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第四、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地方权力的大小不同。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2.地方管理制度:郡县制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3.巩固统治的措施法律:施行秦律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建设:修驰道、修灵渠秦半两统一货币小篆是以戰國時代的秦系文字為基礎,並兼採六國文字加以改良而成的,它是將戰國以來紛亂的文字書寫進行了一次規範和整合的工程,對於漢字的「定型化」起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统一文字语文作业:
请在下下周日之前,完成助读翻译及校对,此间不交。希望全体认真对待。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草书行书 →宋体
(商) (周) (秦) (汉) (魏晋) (汉) (宋)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巩固统一的措施 2、秦朝的疆域3、秦朝的败亡 (1)北击匈奴
(2)修长城
(3)南伐百越
(4)开灵渠
1.开拓疆域的措施: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北抵长城一带西到陇西东到东海南到南海秦朝疆域中
央郡县乡
里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型官僚机构示意图有秩、三老、啬夫、游徼、里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权力集中
思想统一
文字统一
货币统一思考:为什么强大的秦朝会“二世而亡”。柳宗元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试结合史实简要地评述这一观点 。西周时推行的分封制,曾一度起到了巩固国家统一和周朝统治,发展疆域的作用。但随着各诸侯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日益强大,其分离倾向愈益明显,诸侯常常不向王室朝贡,而周王却无能为力,终于导致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周王室威信扫地,日渐衰微。因此说,西周的衰微,是分封制造成的。
秦朝统一全国后,推行残暴的统治,如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等。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纷纷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在秦朝灭亡的过程 ,各郡县并未起兵反秦,因而秦朝的灭亡和秦朝的政治制度—郡县制没有必然联系。所说“周之失,失之于制;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讨论依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史料链接】四、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1.积极:
(1)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的封建国家。
(2)对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
经济文化的发展,兴建大型工程。
(3)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
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消极:容易形成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
激化。1、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2、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 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 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贵族势力在地方上绝迹 ??
D 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知识运用BA1.2000多年前,秦朝之所以能够修筑起东西长达6 000多公里的长城,其最基本的政治前提是( )
A.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  B.小农经济的基础
C.社会秩序的相对安定  D.防御匈奴的需要【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注意抓住关键词“政治前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营建大规模的公共工程。2.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解析】选A。题干中的那位大臣认为商(殷)周统治时间长,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因此他实际是向皇帝进言,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三步:知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