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了解推恩令的内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等史实、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2.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立足家国情怀,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理解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为“大一统”。“大一统”不同于地域上的“大统一”,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
武
帝
秦始皇
汉朝巩固
秦朝确立
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汉书·王吉传》
一.“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汉初的王国问题
由于汉初立国,天下刚刚平定,皇帝子弟年少,有感于秦朝没有诸侯作为扶翼致使孤立而败,因此大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以镇抚天下。
——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汉书》
汉建立之初,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但伴随着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
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知识拓展】七国之乱
材料1: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2:(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①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②地方豪强发展起来,反抗官府。
2. “推恩令”的内容
中央
政治上:
(1)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嫡长子只可以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全球通史》
中央
诸侯
诸侯
中央
中央
诸侯
结果,侯国越分越多,诸侯王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与汉景帝相比较,同样是削藩,汉武帝的“推恩令”妙在何处?
汉景帝
汉武帝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不费寸土寸金,兵不血刃,就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不反抗,还对皇帝的“推恩”表示感恩戴德,可谓高明。
汉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酎(zhòu)金夺爵“
列侯坐献黄金酎(zhòu)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汉书》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
3.建立刺史制度
颁布“推恩令”
建立刺史制度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中央集权)
政治一统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
职责: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上的官吏、豪强和诸侯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1.(2023·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
A.“文景之治”的影响 B.北击匈奴的需要
C.“推恩令”的实施 D.农民起义的打击
C
直击中考
2.(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的实行( )
A.增强了地方的权力
B.开创了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C.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D.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凡是不属于六艺学科和不关于孔子学术的其他门派学科,都要断绝它们传播的渠道,不能让它们与儒学一同发展。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忠君守礼——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③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太学讲经图
具体措施:
加强了思想控制。
《诗》《书》《礼》《易》《春秋》
影响: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延续了两千多年!
西汉长安太学复原图
“仁义自成”瓦当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发展的利与弊
政治上
思想上
统一思想,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和国家经统一(利)
1、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利)
2、不允许百家争鸣,不利于学术的发展。(不利)
请根据以下两幅图片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和共同目的是什么。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同点 目的
实质
不同点 (方式和结果)
加强中央集权
文化专制
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粗暴破坏,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以儒学为正统思想,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异同点?
1.(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图文信息反映汉武帝时( )
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禁锢人们思想言行
C.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
D
直击中考
2.(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材料中的“动机”是指( )
A.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B.弘扬传统思想文化
C.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3.(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 )
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
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
D
A
三.盐铁专卖
制盐图
制铁图
吴王刘濞(bì),他不但拥有庞大的铸钱产业,而且吴地靠近东海,既有丰富的铁矿,也是海盐的盛产地,盐、钱、铁三业,让刘濞富甲宇内,他结交各国,逐渐成为一股足以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地方权贵力量。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汉初的8位富豪中,有4位都是冶铁业者,其余分别从事流通业、粮食业、种植业和金融业。官员和商人结成交易同盟,牟取利益。——源自《盐铁论·错币》
背景: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桑弘羊
作用: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加强了经济控制。
均输法:在中央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从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垄断市场。
平准法:设立平准机构,运用国家手中掌握的大量物资和经济力量,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稳定市场物价的一种经济活动,可以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
1.(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 B.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C.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
2.(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汉武帝采取的这项措施,充实了财政,支援了经略四方,为巩固祖国边疆奠定了经济基础。材料中的“这项措施”是( )
A.“推恩令” B.兴办太学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D
C
直击中考
1.(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边蜀原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发达……的织好量强大的最合理的军团,据此可知,“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得益于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独尊儒术 D.北魏孝文帝改革
2.(2022·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毛泽东评价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其“大政策”主要内容包括
①推行分封制②奖励军功③实施推恩令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B
C
四.北击匈奴
南下劫掠
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领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52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40年,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汉朝初年对匈奴政策:和亲
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和亲政策效果:未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但暂时避免了大的冲突,为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争取了的时间。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反击匈奴的条件成熟
①河套战役:公元前127年,匈奴袭扰上谷、渔阳等地,汉武帝派卫青率3万骑出征,一举收复河套地区,匈奴大败而归。
②河西战役:公元前121年大将霍去病率一万铁骑深入匈奴境内2000余里,匈奴军仓促应战大败,汉军夺取河西走廊。
③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联合进击漠北匈奴,歼敌9万余人,匈奴元气大伤,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卫青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葬茂陵东北,谥号"烈"。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善骑射,用兵灵活,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追谥为景桓侯。
1、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三次大战。
2、漠北战役大败匈奴
匈奴受到重创,再无力与西汉对抗,被迫迁徙漠北。双方争夺重点转移到西部。
漠北战役
长平侯卫青
龙城之战:汉朝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
冠军侯霍去病“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卫青
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名将。卫青骑术高超,胆识过人。他首次出征,就敢于深入漠北,进至匈奴单于祭天和首领聚会的地方。
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他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卫青和霍去病都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死后,汉武帝为他们修建了高大的坟墓,以示表彰。
匈奴遭到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大大拓展了西汉的疆域。
霍去病
汉武帝时为什么能够大破匈奴?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上 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
思想上 “焚书坑儒”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文化上 统一文字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军事上 蒙恬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对比秦、汉两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你心中的汉武帝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衡量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
2、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观点。
《汉书》中的评价:
“(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资治通鉴》中的评价:
(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五十多年里,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各方面巩固和加强了中央集权,是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鼎盛局面。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为进一步把我国发展成为强大的国家而做出重大贡献的帝王,后世往往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
但是,他穷兵黩(dú)武,横征暴敛,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在他的万年,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不断。
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思想
实施“推恩令”(主父偃)、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
政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兴办太学,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军事:
统一铸币(五铢钱)、盐铁专卖、平抑物价等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北击匈奴 (派卫青、霍去病)
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