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息县小学五年级上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科学学科试题
一、填空题
1. 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重要的光源。
2. 光是以__________传播的,在传播中会遇到阻碍。光在传播中遇到_______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3. 夜视仪可以在“____________”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____________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 太阳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由许多不同颜色的_______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_____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______、______、______、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5. 常见的陆地地形有________、________、山地、丘陵、盆地等。
6.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7. 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8. 风力量会____________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9. “波光粼粼”这个成语描述的是光的____________现象。
10. 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同学们会看不见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旧黑板反射出来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_________。(填“强”或“弱”)。
二、选择题
11. 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问题是科学家用( )解决的。
A. 宇宙飞船的速度和时间 B. 光的反射原理
C. 天文望远镜 D. 平面镜
12 制作彩色轮,需要配上哪三种颜色?( )
A. 红、绿、蓝 B. 红、黄、蓝 C. 红、黄、绿 D. 红、黑、绿
13. 由于流水对土地有( )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 破坏 B. 沉积 C. 侵蚀 D. 堆积
14. 不能证明地球内部在运动的是( )。
A. 岩石断层有褶皱 B. 喜马拉雅山脉长高
C. 火山喷发 D. 海水是蓝色的
15. 下列地形中,由土壤沉积形成的是( )。
A. 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B. 世界著名的青藏高原
C. 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盆地 D. 美丽的洞庭湖
三、判断题
16. 在同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
17. 表面不是很光滑物体也能反光,只是反光的能力比较弱。( )
18. 三棱镜和潜望镜应用的都是光的反射原理。( )
19. 变质岩包括大理岩和页岩。( )
20. 地球内部在不断运动。( )
四、识图题
21. 通过画图的方式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五、知识应用题
22. 经过28位两院院士、上千名科研人员科考活动,我国水土流失最新现状基本摸清: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千米,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千米,全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其中82.04%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危害?
(2)为防止水土流失,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河南省息县小学五年级上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科学学科试题
一、填空题
1. 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重要的光源。
【答案】 ①. 光源 ②. 太阳
【解析】
【详解】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
2. 光是以__________传播的,在传播中会遇到阻碍。光在传播中遇到_______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答案】 ①. 直线 ②. 透明
【解析】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的现象。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3. 夜视仪可以在“____________”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____________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答案】 ①. 黑暗 ②. 光
【解析】
【详解】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我们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 太阳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由许多不同颜色的_______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_____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______、______、______、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答案】 ①. 光 ②. 折射 ③. 黄 ④. 绿 ⑤. 蓝
【解析】
【详解】太阳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或水棱镜时,光的前进方向会发生改变,把原来的白色光分解成红、橙、黄、绿、棕、蓝、紫等7种不同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5. 常见的陆地地形有________、________、山地、丘陵、盆地等。
【答案】 ①. 高原 ②. 平原
【解析】
【详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分为: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基本类型。
6.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 ①. 变质岩 ②. 沉积岩 ③. 岩浆岩
【解析】
【详解】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我们能在陆地、山地、海洋等地方找到岩石和土壤。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方式,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7. 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地壳运动
【解析】
【详解】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自然现象,都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生命伤害和财产损失。地震和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都是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的。不同点是: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它们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
8. 风的力量会____________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磨蚀岩石
【解析】
【详解】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风化。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风的力量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9. “波光粼粼”这个成语描述的是光的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反射
【解析】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波光粼粼”这个成语描述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10. 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同学们会看不见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旧黑板反射出来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_________。(填“强”或“弱”)。
【答案】强
【解析】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同学们会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旧黑板反射出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出的光线强。新黑板面比较粗糙,光发生漫反射,旧黑板面比较光滑,反射能力强。
二、选择题
11. 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问题是科学家用( )解决的。
A. 宇宙飞船的速度和时间 B. 光的反射原理
C. 天文望远镜 D. 平面镜
【答案】B
【解析】
【详解】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问题是科学家用光的反射解决的,用在地面发射一束光照射到月球后反射回来的时间乘以光速就可以计算出往返月球的距离。
12 制作彩色轮,需要配上哪三种颜色?( )
A. 红、绿、蓝 B. 红、黄、蓝 C. 红、黄、绿 D. 红、黑、绿
【答案】A
【解析】
【详解】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制作彩色轮,需要配上这三种颜色
13. 由于流水对土地有( )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 破坏 B. 沉积 C. 侵蚀 D. 堆积
【答案】C
【解析】
【详解】侵蚀作用或水土流失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自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生态恶化。
14. 不能证明地球内部在运动是( )。
A. 岩石断层有褶皱 B. 喜马拉雅山脉在长高
C. 火山喷发 D. 海水是蓝色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岩石断层有褶皱、喜马拉雅山脉在长高、火山喷发等都能证明地球内部在运动,D海水是蓝色的不能证明地球内部在运动。
15. 下列地形中,由土壤沉积形成的是( )。
A. 富饶长江中下游平原 B. 世界著名的青藏高原
C. 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盆地 D. 美丽的洞庭湖
【答案】A
【解析】
【详解】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A选项,富饶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是由长江及其支流所挟带的泥沙冲积而形成的。BCD的成因主要有火山喷发、地壳褶皱、地壳断层、外力侵蚀这四类。地球上的山地绝大多数是由地壳板块抬升形成的,只有一部分山峰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三、判断题
16. 在同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光的反射是一种光学现象。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17. 表面不是很光滑的物体也能反光,只是反光的能力比较弱。( )
【答案】√
【解析】
【详解】不同的物体对不同的色光产生不同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强一些。表面不是很光滑的物体也能反光,只是反光的能力比较弱。
18. 三棱镜和潜望镜应用的都是光的反射原理。( )
【答案】×
【解析】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三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形成的色散现象。
19. 变质岩包括大理岩和页岩。( )
【答案】×
【解析】
【详解】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按产状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岩中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变质岩中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中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20. 地球内部在不断运动。( )
【答案】√
【解析】
【详解】火山和地震属于内力地质作用,它们对地表形态塑造有着很大的力量。从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信息中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四、识图题
21. 通过画图的方式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答案】
【解析】
【详解】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五、知识应用题
22. 经过28位两院院士、上千名科研人员的科考活动,我国水土流失最新现状基本摸清: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千米,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千米,全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其中82.04%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危害?
(2)为防止水土流失,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导致江河湖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①植树造林,封山育林。②退耕还林、退耕还草。③打坝淤地,修建水库,兴修水利。④缓坡上修建梯田。⑤加强灾害预警。
【解析】
【分析】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
【详解】(1)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水土流失会造成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导致江河湖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所以防治措施是①植树造林,封山育林。②退耕还林、退耕还草。③打坝淤地,修建水库,兴修水利。④缓坡上修建梯田。⑤加强灾害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