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
A.自行车生锈 B.白糖加热变色 C.雪融化成水 D.蜡烛燃烧
2.在隔水加热的叶片上滴碘酒,可以检测叶片内是否含有( )。
A.叶绿体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淀粉
3.下列关于危险化学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家里使用的液化气属于危险化学品。
B.核废料属于易放射性物品,只对人体有害。
C.危险化学物品要正确使用和妥善存放。
D.我们要尽量远离危险化学品。
4.小红的奶奶为了防止她家的铁桶生锈,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涂一层防锈漆。 B.尽量不接触水。
C.在铁桶表层刷点儿植物油。 D.浸泡在水里。
5.铁生锈后,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
A.导电性变差 B.颜色改变 C.无法被磁铁吸住 D.质地变得更加坚硬
6.下面几种常见的物质中,两两混合后,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水和醋 B.小苏打和醋 C.水和盐 D.沙和绿豆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危险化学物品的是( )。
A.爆炸品 B.易燃品 C.废旧电池 D.剧毒品 E.放射性物品
8.在通过加热白糖来探究物质变化的过程中,白糖发生了下面一系列变化:①产生大量的气泡;②蒸发皿里残留少量黑色物质;③白糖颗粒熔化成液态的糖;④变成焦黑色,冒出浓烟;⑤变成淡黄色,发出淡淡的香味。按现象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③⑤①④② B.②④⑤①③ C.①③②④⑤
二、填空题
9.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物质变成( )色,遇到碱性物质变成( )色,遇到( )物质不变色。
10.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现( )、( )、颜色变化或形成沉淀等现象,这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类变化仅仅是物质( )的变化,并没有形成新物质。
11.空气体积中,( )约占21%,( )约占78%,其他气体约占1%
12.我们身边的物质总在发生变化,有些变化( )新物质生成;有些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13.( )分布在深海沉淀物或陆地的永久动土,外观像冰,遇火可燃烧。
14.常见的防锈方法有( )、( )、( )等。
15.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现发光、( )、颜色改变或形成沉淀等现象,这类变化生成了( ),另一类变化仅仅是物质( )的改变,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三、判断题
16.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产生了新物质——糖。( )
17.给花瓣上蘸了白醋(酸性),叶片上抹了小苏打水(碱性)的白色纸花上喷紫甘蓝汁,花瓣会变成红色,叶片会变成绿色。( )
18.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有新物质生成。( )
19.蜡烛熔化后变成的蜡油样子与蜡烛不同,属于新的物质。( )
20.小明在削铅笔时发现铅笔变短了。这个过程中只是铅笔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
四、连线题
21.连线。
点燃火柴 压扁易拉罐
铁钉生锈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铁水变钢锭
水蒸发 树叶变黄
折断粉笔 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白糖加热至熔化
燃放爆竹 生鸡蛋变熟
五、简答题
22.生活中有不少物品是用铁制成的,这些铁制品容易生锈,你有什么办法防止铁制品生锈?至少列举三条
23.剥开或切开后的香蕉和马铃薯,放置一段时间后,它们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4.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25.紫甘蓝汁遇酸性物质变什么色?遇碱性物质变什么色?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D
6.B
7.C
8.A
9. 红 绿 中性
10. 发光 发热 状态
11. 氧气 氮气
12.没有
13.可燃冰
14. 涂油 刷漆 电镀
15. 发热 新物质 形状
16.√
17.√
18.√
19.×
20.√
21.
2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1.制成不锈钢;2.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23.剥开或切开后的香蕉和马铃薯,放置一段时间后,香蕉颜色都会变成黑色,马铃薯颜色会变成褐色。
24.氮气、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25.红;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