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7 12:13:20

文档简介

语文第一次月考考试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1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
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
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
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
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
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
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
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
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
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
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隐于朝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
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
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凡
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
有儒风、儒士、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
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
超然自得、高举远蹈、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
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
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
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有删改)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
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中和”“太和”“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物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实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
{#{QQABKYaAgggAAgAAAQgCAwXiCgIQkACAACoGwEAIsAABABNABAA=}#}
茕茕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逐渐实现
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者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
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①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
思想这两种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
消化吸收,使其成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②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
精髓是“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
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所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
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
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有删改)
材料三: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过程
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
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
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
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
照,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
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
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
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
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和而不同”,都讲和则生物。
B.法、阴阳、名三家本身不吸收儒、道思想,导致后来灭绝,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
C.儒、道长期共存,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吸收,形成了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基本
发展线索。
D.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有助于克服形式化倾向,也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唯一途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可能就没有儒、道、佛融合。
B.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可以把“国学”只看作儒、
道两家学说的综合。
C.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道家则不同,它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D.材料三第一段用设问的方式提出论点,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深入挖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3.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3 分) ( )
A.儒家崇尚仁慈亲和、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少私寡欲、质
朴无华,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权诈智巧。
B.儒家的人生观,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道家
的人生观,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QQABKYaAgggAAgAAAQgCAwXiCgIQkACAACoGwEAIsAABABNABAA=}#}
C.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
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D.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有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有
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4.材料二画横线的两处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4 分)
5.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
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
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你各举一例来证明。 (4 分)
6.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留白
老骈喜欢书法,从前当局长,担心在位上因此分散精力,也容易产生不良影响,故一
直深藏不露。从局长位置退下赋闲在家,老骈开始公开发展自己的爱好,并尝试参加各类
书法赛事。
市书协联合一家房地产企业,搞了个“鳌头杯”一年一度全市书法大赛。因为这家企
业注册是“鳌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而且专门在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学校周边拿地,企
业就用“鳌头”为赛事冠名。
“鳌头杯”共设置有金鳌头、银鳌头、铜鳌头和泥鳌头四个奖项。金、银、铜奖一般
先行揭晓,“泥鳌头奖”属纪念奖,获奖面较大。为吊大家胃口营造气氛,“泥鳌头奖”
在颁奖现场才予以公开。老骈第一次参加“鳌头杯”赛事,获得了“泥鳌头”奖,他很是
高兴,并不在乎没有得到大奖,“闹和着玩呗,贵在参与”。
客观地说,老骈创作的书法作品,质量原本很高,特别是他在整体和局部均高超地运
用留白手法,让业内人士大为赞赏。但老骈参赛作品署的是艺名,评委圈子里并没有人和
他熟悉,当然也不会予以“关心”。而金、银、铜奖名额寥寥无几,能否入围,除了看作
品质量,还要充分采纳赞助单位意见,赞助商也没有人注意老骈那个艺名,这样一来,老
骈其实就吃了亏。当老骈现身领奖时,这才有人认出他来。
一年时光转眼过去,又到了“鳌头杯”赛事开启之时。老骈特意挑了一幅自己满意的
上乘作品,再次寄送给组委会。不久赛事揭晓,老骈竟斩获了“金鳌头”奖。“金鳌头”
奖只有一名,上台领奖时,老骈思前想后,忽然感到局促不安。
鳌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小夏和书协主席老胡共同为老骈颁奖,小夏意味深长
地对老骈笑道:“老局长,您藏得很深嘛,请您千万不要担心,现在您不在位置上,条条
杠杠对不上!”老胡附和说:“老局长留白技艺超凡,金奖落在您身上,只要有一个理由
就足够,那就是实力。”老骈听了两人的安慰,这才安心领奖。
颁奖那天,组委会通常将得奖作品一并展出。老骈尽管捧了个金奖,但他感觉其它作
品都有可鉴之处,就挤到人群中认真观赏。“哎,您说,这书法比赛,不要也掺和着什么
乱七八糟事情,听说这次捧走‘金鳌头’的,还是什么局长!”“老兄多虑,人家老骈那
局长早就不干了,况且他在位时口碑很好,再说您看他这幅金奖作品,仅这留白手法,就
余味无穷。”“退下来毕竟影响力还在嘛,你可能没听说,新任的住建局长老顾,当年和
{#{QQABKYaAgggAAgAAAQgCAwXiCgIQkACAACoGwEAIsAABABNABAA=}#}
老骈在同一个部门呆过,据说还是老骈的得力助手。”说话的两人没有发现老骈,老骈无
意中听到他们小声对话,霎时感到毛骨悚然。
之后,老骈依旧像往常一样,在家关起门,一门心思练书法,他不再参加任何赛事。
书协主席老胡打来电话:“老局长,今年的比赛,怎么没看到您的作品?赶快补交一幅,
还来得及。”老骈推辞说:“金奖的瘾都过了,还去凑什么热闹?”
又过了两年,住建局长老顾调回外地老家,经过整顿,比赛也逐步规范。老骈在心里
合计了一通,如今在台上的领导,自己基本都不认识,于是他重新做出决定,准备参加“鳌
头杯”赛事。“老金,今年赛事开启,劳请您届时提醒我!”得知老骈想再次参赛,好友
老金很是开心。老金是老骈在赛事期间结识的书法界好友,老骈的内心,其实还是想以作
品会友,和业内人士加强交流。
赛事揭晓的时间很快到了,老金在心里为老骈祝福,老骈的作品先前他看过,几年一
过,老骈的书法作品更是登峰造极,留白手法十分老道。“得不了‘金鳌头’,银鳌头”
还是有把握的。”老金对同在现场的老骈说。老骈的视线落在主席台背景呈现的一幅书法
作品上,他似乎没有听清老金的话语,笑着摇摇头。
金、银、铜三项大奖逐项开启,紧接着“泥鳌头奖”也宣读完毕,仍旧没有听到老骈
的名字。老金着急得抓耳挠腮,替好友老骈惋惜。“老骈,看来这赛事还真有问题,你一
旦在官场完全没有了影响力,人家就彻底抛弃了你。”
“这倒也不是!”参观完获奖作品展,老骈请客和老金“喝两杯”。老骈席间和老金
交心,他后来并没有寄送作品参赛。“老骈,那你这是玩的哪一着?”“还是和你说一声
吧,市里新到任的井副市长,是我的侄女婿,而且他还分管国土工作。”后面的话老骈虽
然没有再继续说,但老金已经全部领会,他在老骈面前伸出大拇指,真心为这位好友点赞。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老骈在书法艺术方面颇有造诣,当局长时不参加书法比赛,一是担心精力不够,二是担
心被“有心人”钻空子。
B.老骈的书法作品原本质量较高,但是他第一次用艺名参加比赛,只获得纪念奖,这反映
了当前社会的一些现状。
C.小夏和老胡在给老骈颁奖时说的一番话,交代了老骈获金奖的真正原因,也让老骈感觉
到自己获奖是实至名归。
D.老骈开始告诉老金自己要参赛,最后又放弃,令人不解;直到老骈说出他和井副市长的
关系,才使人茅塞顿开。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的情节安排精巧,“闹和着玩呗,贵在参与”“霎时感到毛骨悚然”等对老骈语言
和心理的描写,使他最后弃赛水到渠成。
B.获奖书法作品展上两个观众的对话,刻画了特定情境下的旁观者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他
们的内心世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作为老骈的好友,老金对老骈最后一次没有获奖深表惋惜,并把原因归结为官场因素。
和老骈的格局对比,两人境界高下立判。
D.小说围绕“老骈参加书法比赛”组材,退休参赛——得纪念奖——荣获金奖——闭门练
习——放弃比赛,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8.请分析老骈的形象特点。(4分)
{#{QQABKYaAgggAAgAAAQgCAwXiCgIQkACAACoGwEAIsAABABNABAA=}#}
9.小说的标题“留白”,有哪些含义?(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39 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
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注]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
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屏处十年,曾布、曾肇、
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机,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
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
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
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
口米、常平青苗米,赈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
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
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
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
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
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
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
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
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
年六十。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 貤:通“移”,转移;转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
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B.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
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C.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
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D.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
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
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
{#{QQABKYaAgggAAgAAAQgCAwXiCgIQkACAACoGwEAIsAABABNABAA=}#}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
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
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泄露的
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根很讲究孝道。当初改任京官时,因为四亲在堂,他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
把给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朝廷最终成全了他的志向。
B.张根很有才华。刚刚成年,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人上书说明他的美好义行,徽宗把
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提出了建议,皇帝高兴地赞美他,认为他是亲贤宅教授。
C.张根关心百姓疾苦。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
阁,当时水灾频发,他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D.张根仕途多舛。张根的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
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
(2)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14.大观年间,张根担任直龙图阁时,做了哪些事?这些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15~16 小题。(9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①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②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②捻(niǎn):持取,捻弄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开端“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三句,描绘了一幅细雨霏霏,
杜鹃啼叫的初春图景,语言清秀柔丽,深美婉约。
B. 上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但
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使得全词有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C. 下片“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两句中包含幽微深婉的情意。这两句是由冯延巳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捻红杏蕊”的词意化用而来。
D. 词的下片,侧重写伤春之人。抒情主人公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
手捻花枝,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上视天空,心中无限怅恨。
16. 上片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QQABKYaAgggAAgAAAQgCAwXiCgIQkACAACoGwEAIsAABABNABAA=}#}
(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
17.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 甫 《 登 高 》 中 集 中 表 现 了 夔 州 秋 天 的 典 型 特 征 的 句 子 是 :
“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 杜甫《登高》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 。”
3. 曹操在《短歌行》中,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比喻自己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
才的诗句是“ , ”
4.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
5. 《 沁 园 春 · 长 沙 》 中 从 仰 视 和 俯 视 两 个 角 度 描 写 景 物 的 句 子
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3 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
,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
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
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
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
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
”,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
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
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
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
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面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19.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20.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
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QQABKYaAgggAAgAAAQgCAwXiCgIQkACAACoGwEAIsAABABNABAA=}#}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
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
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
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类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分)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 ,还有些花叶同时
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
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
与② 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
花芽③ ,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
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 35 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密零
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
来的零件。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件文物在他手中起死
回生。有时,修好一座钟表要花上他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
丝一毫误差。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
给外国元首。为了制作出完美的作品,他不断改进錾刻工具,反复实验,不允许有一丁点
瑕疵。
这些人身上,都体现出了可贵的时代精神。对于这种时代精神,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
符号。
{#{QQABKYaAgggAAgAAAQgCAwXiCgIQkACAACoGwEAIsAABABNABAA=}#}一、现代文阅读(31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7 分)
(3 分)1.A。解析 A 项“带领团队构建了大气细颗粒物 PM10 和 PM2.5 监测系统”说法错误,原文为
“刘文清带领团队构建了我国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体系。今天,人们最关注的大气细颗粒物
PM10 和 PM2.5 监测,就是由他的团队提供技术设备支撑”。
(3 分)2.B。解析 B项“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刘文清、何光华、潘从明三位劳模的事迹和他们各自
的研究成果”说法有误。文章是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刘文清的事迹和研究成果,其他两位主要概述了
他们的研究成果。
(3 分)3.D。解析 D项由材料二的第四段“在见贤思齐中学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
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可知“劳模精神”不包括“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分)4.①材料二首先指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中青年在今年被提到更醒目的位置,
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能忽视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青年劳动者;
②接着引入现状,即当前有一些青年的劳动观出现了偏差;
③然后讲发挥优秀青年劳动者的榜样作用,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④最后总结全文的观点,即:崇尚劳动,应成为一种青年自觉。
(4分)5.①有利于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和大国工匠;②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依据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小题,14 分)
6.C 。“交代了老骈获金奖的真正原因”错误。从“意味深长”一词和下文“新任的住建局长老顾,……
据说还是老骈的得力助手”看,老骈此次获金奖应该有被照顾的成分。故选 C。
7.C 。C 选项“和老骈的格局对比,两人境界高下立判”错误。从上文“老金着急得抓耳挠腮,替
好友老骈惋惜”和下文“伸出大拇指,真心为这位好友点赞”来看,老金性格率真,真心为朋友着想。
(4 分)8.①书法造诣深厚。他在书法作品整体和局部均高超地运用留白手法,让业内人士大为赞
赏。②为人低调谦虚。首次参赛用艺名;获金奖仍观摩其他作品;作品登峰造极仍想和业内人士加强
交流。③内心坦诚无私。新任分管国土工作副市长是亲戚,担心这会影响比赛的公平公正而退赛。
(4分)9.①“留白”在文中指书法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作者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
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②“留白”也指老骈在听到观众的对话后,揣摩到自己获得比赛金奖的真正原因,从此远离比赛,给
其他的书法爱好者留下展示自己的舞台。
③“留白”还指当老金因为老骈没有参赛而感到遗憾时,老骈说到新任的副市长是自己的侄女婿,对
话到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二、古代诗歌阅读(32 分)
(一)文言阅读
(3分)10.B。“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
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这句话的含义是“洪州官府中失了官印,把上千兵吏关起来
审治。张根说:‘这是有关部门不仔细查管的过错。现在羁押无罪之人,而索要不可得之物,怎能带来
和气呢 ’于是停止这个案件”,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洪州”“官锡”“根”“此”等,然后
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失”的宾语是“官锡”,即“官印”,主谓宾俱全,故应在“官锡”后断开,
排除 CD 两项;“罗取”的对象是“无罪之人”,故应在“人”后断开,排除 A项,故选 B项。
(3 分)11.C。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
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 项,“‘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错误,“进士”应是
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3 分)12.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
{#{QQABKYaAgggAAgAAAQgCAwXiCgIQkACAACoGwEAIsAABABNABAA=}#}
进行比较分析。B项,“认为他是亲贤宅教授”“认为他是”错,这是曲解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来看,“帝
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其中“以为”应译作“让(他)做”或“任命(他)做”。
(8分)13.(1)东南水灾旱灾、盗贼偷盗时常发生,西部、北部两个国家觊觎我们时间已经很久了,
怎么能不预先谋划呢? (2)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向上交纳的钱财仅三十万缗而已,连(竟然)
供给造一栋住宅的费用都不够。
第一句,“间”,时常;“窥伺”,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安得”,怎么;“计”,谋划。
第二句,“部”,统率、管辖;“岁”,古今异义词,年;“耳”,罢了;“第”,府第,达官贵人的住宅。
(3分)14.(答对第一点 2分,第二点 1分,言之有理即可。)
①张根担任直龙图阁时,他因为水灾多,乞求蠲免租赋,发放活口米、常平青苗米,赈济流亡的百姓。
②表现了他心系百姓、为民造福(爱民恤物)的品质。
(二)诗歌鉴赏
(3分)15.A。从“落红”和“杏园憔悴”可知上片描绘的是暮春景象。
(6 分)16.上片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衰败景象,营
造哀婉凄清的意境,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
(三)理解性默写 (10 分)
17.(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答案】18. B 19. B 20. A
【解析】
18 题:语境中,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这就需要画家对中国文化把握好尺度。这尺度如
何把握体现了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据此分析,CD 两项因果倒置。排除 CD 两项。A项与下文
“也造就了……”语意不连贯。排除 A项。B项“体现了……”与下文“也造就了……”语句衔接最
恰当。故选 B。
19 题: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
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A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B项,“厚
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C项,
“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D项“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分
析可知,B项引号的作用符合要求。故选 B。
20 题:划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能否”在句子是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排除 BD 两项。“并行不悖”
用词不当,此词一般用在有两项以上内容的句子中,“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
充分体现”只是一条准则。排除 C项。A项修改的最恰当。故选 A。
(6分)21.示例:①有些先长叶后开花;②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③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5分)22.关键信息:①2019 年 3 月 13 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
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 40 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QQABKYaAgggAAgAAAQgCAwXiCgIQkACAACoGwEAIsAABAB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