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词句快读
大臣
商议
允诺
得罪
拒绝
完好无缺
绝口不提
完璧归赵
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注意看清并记忆屏幕上的内容,每组只出现一秒钟。
“将”指_______,
“相”指_______。
“和”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和好,同心协力
廉颇
蔺相如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本文主要讲了几个故事?
2、几个故事分别是什么,用简短的几个字概括一下。
课文 理清层次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完璧归赵(1-10)
渑池之会(11-15)
负荆请罪(16-18)
蔺相如既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颇不悦,欲辱之。相如避而不见。语人曰:“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畏吾两者也。今若因私而斗,何以安国?”颇闻之,肉袒负荆,至相如门前谢罪。卒为刎颈之交。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才智过人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行动、语言
勇敢无畏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个城叫给我国,我国马上把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
渑池之会
★ 渑池之会
起因:
经过:
结果: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秦王没有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视死如归,维护国家尊严。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后果是________。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
秦王吃亏
赵国便宜
负荆请罪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
负荆请罪
很不服气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完璧归赵”是“渑池之会”的起因,“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负荆请罪”是“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
读一读
课文通过对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小结
《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的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共有一百三十个。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