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文档属性

名称 爱莲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04 16: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爱莲说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某种问题的见解。“说”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 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可爱者甚蕃” 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 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xiǎn) 君子莲     美名远播为什么要写陶渊明独爱菊?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超凡脱俗,这符合
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文中为什么又要写牡丹?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
丹”说明人贪慕富
贵,追名逐利。 写牡丹是反衬莲的君子形象。 此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高洁品格,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小结 题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